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徐启超 《青年记者》2007,(18):83-83
新闻标题既来自新闻,又对新闻具有多方面的能动作用,脍炙人口的标题能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人记忆犹新。而文体新闻的标题要想抓住读者的"眼球",同样需要精心调动一些细节性的"小"技巧,做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大"标题来。一个文体版面是否能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注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标题制作的成败。标题制作得法、得当,就可以在瞬间"抓住"读者的眼球,引起读者的兴趣;相反,标题制作得失败,就无法引起读者的注意。下面笔者就从几个方面来谈如何从"小"处着手做出文体新闻的"大"标题。  相似文献   

2.
对于新闻最常见体裁的消息来说,标题制作对于全篇举足轻重,事关全局.标题制作,不同文体有不同的特点,一般都不外乎用描述、象征、比拟、譬喻的不同方法,描述事物,传输精神,叙说因果变化.在诸多文体中,唯有消息题的制作要求更为苛刻.标题对消息重要程度不同寻常,因之更容易出彩也更费思量.非挖空心思把握事物全貌抓住要害,不能作出好题,非在叙事状物的背后倾注感情寄托思想,不能作出好标题.  相似文献   

3.
新闻标题的制作对于报纸而言,从来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面对快节奏时代的读者市场,标题的作用更显突出。当一个读者在没有时间将报上所有的新闻都览尽的情况下,标题引渡作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稿件受不受到关注。另外,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报道的趋同化不可避免,这时标题制作得是否吸引人、是否形成特有的风格,就成了读者选择时的重要依据。一、标题强调新闻性和可读性,弱化了各类标题的新闻文体界限。传统的标题制作要与新闻文体相适应,消息、通讯、评论、述评等不同的体裁,标题的形式也不同。而现在这些界限已经有些模糊了,突出的一点就是消息采用了其他体裁的标题形式,来达到所需的效果。如宁波晚报2001年12月26日在报道一辆液化气罐车翻落在余姚一个村庄的消息时,采用的标  相似文献   

4.
版面是报纸直接的外在表现形式。标题作为版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在特色化版面创意中,它的制作与设置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研究版面的创新和版面的特色化,不能不研究标题与版面的关系问题。 一、版面制约着标题的出现形式 报纸版面作为新闻信息的表现形式,需要反映出信息量的最大化。同时,它还受审美方式的制约,要特别考虑读者阅读便捷等审美要求。版面的形成首先要考虑这些基本要求和报纸的总体风格。因此,对标题这一要素不能不有所制约,以使局部服从“大局”。 这种制约,首先体现在标题的制作上。人们把标题比作新闻的眼睛。“眼…  相似文献   

5.
标题是新闻事实的提炼和概括。人们读书看报,首先浏览的就是标题。所谓“看书看皮,看报看题”,正说明了标题制作的重要性。消防工作因其灭火抢险救援的中心任务,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新闻事件,这些事件引人关注,具有相当的新闻价值。但也必须看到,正是因为灭火抢险救援中心任务的单一性,新闻报道的内容也很单一,在这种情况下,给消防新闻起个“漂亮”标题,无疑是吸引读者眼球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看报先看题","题好一半文"。对于报纸新闻来说,有一个标新立异的标题,不但可以增加新闻的美感,而且能够产生阅读的冲击力,使新闻阅读变成一种美好的享受。新闻是给人看的,倘若对读者没有吸引力,激发不了受众的阅读兴趣,那么,其传播价值和效果便无从产生。胡乔木说:"首先要讲究标题,报刊上那么多文章,谁知道哪一篇好,都要先看标题,标题好就能吸引住人。"所以,在标题的制作上多花些功夫,反复推敲是非常值得的。抓住更多的“眼球”“读书读皮,看报看题”,一篇新闻报道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标题。  相似文献   

7.
王志俊 《新闻三昧》2008,(10):24-25
我们在新闻报道的写作实践中,在掌握了大量素材后,首先要面对“写什么”和“怎么写”的现实而具体的问题,也就是首先要确定报道的主题。每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事实描述真实新鲜,思想观点健康正确,文字表达生动新颖,可读性强。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它们都有一个新鲜、正确、新颖的主题。由此可见,主题是新闻报道的灵魂,是新闻素材、结构、语言运用、标题制作等的主线。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所谓“题好一半文”.说的就是标题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无论是采写新闻或者是做新闻编辑.都应当注意制作好标题。把新闻的“眼睛”擦亮些.以吸引读者,扩大宣传效益。在这里,笔者结合新闻工作实践,与同行们共同探讨一下标题制作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9.
新闻标题应该是对新闻事实的准确、简练、形象的概括:一是准确反映新闻事实,不使读者产生歧义,从而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二是客观反映新闻事实,不偏不倚,凸显新闻的真实和价值。有人把新闻标题比作新闻的眼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信息传播中,新闻的标题显得越来越重要。所谓“题好文一半”,更说明了制作好标题的重要性。消息是传播新闻时最常用、最重要的体裁,它的标题制作首先要求准确。笔者以2006年5月份的《华北石油报》所发新闻为例,谈谈如何准确制作消息标题的体会。一、标题要准确概括和反映新闻事实消息标题应直观明白,一语中的。表…  相似文献   

10.
报纸争取读者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始于新闻标题的竞争。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对新闻最有价值内容的浓缩、概括和提炼。读者对新闻的选择过程,首先是通过对一个个标题的浏览来实现的,标题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读者对新闻的阅读兴趣。再者,读者在选择媒介时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因此要在瞬间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产生购买欲望,就要求报纸标题,尤其是头版头条的标题要精彩动人、引人注目,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1.
现在,读者普遍反映会议报道可读性差,这除会议消息本身没写好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会议消息标题不精彩,抓不住读者。 会议消息要“勾”住读者的视线,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首先要在标题制作上下功夫。 去年二、三月份,笔者作一版编辑时,适逢会海高峰期,全市召开局以上大小会议近40个,记者和通讯员交来的会议消息见报稿标题90%是笔者重新作的,报社领导在每周的评报中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笔者在制作会议消息标题上,主要从四个方面人手。下面笔者就原稿与见报题作一比较说明。 一、标题要抓住“新闻眼”,避开“会议”二字…  相似文献   

12.
一个好的新闻标题,背后蕴藏的是作者的匠心,彰显的是作者在工作中积累的职业素养,也体现着新闻表达的内在规律。作为新闻表达的重要部分,标题的制作也有其内在规律可循。就标题制作的具体路径而言,笔者认为,好标题的制作首先要体现新闻的新事实、新价值,还要学会用有效的数据说话、用生动的故事细节“诱人”等,这些路径既是工作经验的总结,也是新闻标题制作的一些内在规律。言外之意,要想获得更多为我所用的新闻标题制作的规律,那就要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经验,形成自己的好标题制作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3.
几家新闻期刊都登载了向星同志的文章——《一瞥惊人——夸张标题》.我认为,这种提法值得商榷. 首先,“夸张标题”这一概念的内涵不清,读者容易误解.向星同志文中要表述的意思是:运用夸张的修辞格制作标題,但如果离开文章,亦可理解为“标題对于新闻事实的夸张”。其次,标题的首项要求是准确,而“夸张标题”的概念与此相悖,会给新闻真实性带来干扰.正如向星文中所说:“夸张毕竟有‘夸大其词’之嫌,所以在新闻标题中使用一定要慎重”。我以为,不仅“使  相似文献   

14.
标题与诗     
有一个时期,当了新闻编辑,在制作标题的时候,自己常常会想起诗歌来。诗歌,好像古今中外都有这么一个“通例”:总要设下一些限制,只许这样,不许那样。虽有宽严之分,却总得有点限制,或者换句话说,有一个规范。音节啦,韵脚啦,字数或行数的多少啦,乃至平仄、对仗等等。这就是所谓“格律”。有些特体,格律的条条多一些,有些诗体,格律的条条少一些,总不会完全让你自由放纵,一点限制也没有的。  相似文献   

15.
读者看报首先是读标题。一个好的标题常常为文章增色添辉,使读者的兴趣陡增,不由自主地读完全文。所以人们常说:“题好一半文”。 那么怎样让标题吸引人呢?笔者认为,制作新闻标题在准确,标出新闻内容的基础上,要做到:短、活、特、美。 短 按照人们的阅读习惯,如果标题在10个字以内,眼珠不动就能看清文字。标题越长,眼珠移动次数越多,阅读就不方便,会大大影响读者的兴趣。因此制作标题时,一定要抓住文章的核心部分,删除可有可无的内容,使标题尽可能短。  相似文献   

16.
报纸是新闻纸,报纸的个性是新闻性,报纸应以发表新闻为主,新闻应以短新闻为主。短小精练,是各种新闻文体共同的写作规律。列宁把新闻称为“电报文体”、“电讯体裁”,认为“不要重复,只须用几行”。报纸是办给读者看的,稿件长了,读者就会把视线移开,去寻找那些简短而生动的文章看。因此,你动笔时就要想到读者,写得短些、短些、再短些! 短,并非易事,把新闻写得短而好,需要有真本  相似文献   

17.
有人曾把标题比作新闻的“眼睛”。“眼睛”当然以明亮、传神、美丽动人为佳,而就新闻标题而言,做到准确、生动、凝炼就不失为一个好标题。为此,编辑们不遗余力地进行着探索。 一、撷取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本质、最有读者的点,让标题亮起来 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概括,也可以说是高度浓缩的新闻事实。编辑在制作标题时,要找准新闻的要点直引入题,让新闻首先在标题上与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标题不像报纸标题那么严谨,开始时,仅同广播一样作个提要,后来逐渐演变为制作标题,但也不像报纸那样被称为“报纸的眼睛”,并被认为是新闻编辑工作的尖端。另一方面,由于电视新闻从采访、制作到播出,时间都比较紧迫,要像报纸标题那样反复推敲实在难以做到,大多采用“浓缩”的技巧,把新闻导语中包含的事实“浓缩”为简洁、明了  相似文献   

19.
张强 《青年记者》2012,(18):65-66
军事科技新闻在制作标题时不仅要考虑到“兵昧儿”、“军味儿”,还要考虑到科技新闻标题一贯通俗易懂的要求,要同时达到这两点要求,“奇”字必不可少. 善抓“奇彩”:找特点兼顾文学性 “文似看山不喜平”,制作标题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构思精巧、设计别致的标题,能为版面增色,为文章传神.这样的标题可称之为“奇彩”,其最鲜明的特点是突出新闻事实的奇特性,以奇取胜、凭奇引人,似一道饕餮佳肴深深吸引读者,产生一种让人难以忘怀的审美效果.往往人们对文章内容早已印象模糊,对其标题却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20.
刘阳 《军事记者》2006,(11):16-17
只要翻开报纸,我们就会发现多数通讯的标题比消息的标题灵活、丰富、形象、生动。有的是一句歌词,如:《该出手时就出手》、《叫我如何不想他》;有的是一句名言,如:《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十年磨一剑》:有的是一句大白话,如:《就是要有这样一股劲》、《有话好好说》;有的是一句引语,如《“人到难处,要拉一把”》、《“解放军好”》;有的是一个问句,如:《为什么会把“令箭”当“鸡毛”?》、《“走麦城”的教训在哪里?》等等。这些标题看起来五花八门甚至有点随心所欲,事实上却形象生动、哲理丰富、意味无穷。细细品味你还会发现,凡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标题大都具有这样两个特征:一是“活”、二是“实”。相反,凡是引不起读者兴趣的标题,要么是漫无边际、不知所云,要么是直白得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一个好的通讯标题,是“活”与“实”的有机结合,二者缺一不可。活是相对的,是新闻标题的一种表现形式;实是具体的,是新闻本质的要求。毛泽东同志说过,标题要有内容,“活”而无物,标题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实”而不活,就引不起读者的兴趣。因此在制作通讯的标题时,在实的基础上应尽量把标题做活一点。有的同志说你又要“活”又要“实”,哪那么容易?正因为不易,这才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必须追求的境界。怎样才能把通讯的标题做得又“实”又“活”?认真研究分析一些优秀通讯的标题,我想大致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规律:一是抓住根本,贴近读者。这是把通讯的标题做活做实的基本要求。有关心理咨询的稿件很多,但让人看了眼睛一亮的是《给你一个好心情》这一标题。此稿刊出后,无论编辑记者还是广大读者无不为这篇文章的标题叫好。为什么?因为作者抓住了新闻事实的本质。正如作者所说,心理咨询的根本目的是给人一个好心情,心情好了一切都好。而以往的报道往往把焦点放在工作上,而没有将立足点放在人即官兵身上,落脚点不同,收到的效果就不同。作者正是抓住了新闻事实的根本,尽管炒的是别人吃过的剩饭,却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贴近了读者自然也就打动了读者。“千斤难买好心情,谁都希望有个好心情。”《给你了一个好心情》看似轻松直白,却宛如平常一首歌,一下子唱到了官兵的心坎上,既鲜活又贴近实际,这难道不是活与实的最好体现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