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选择内江市交通绿地(林地、灌丛、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干筛团聚含量、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水稳性指数(K值)、土壤抗蚀性指数S(%)等指标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了城市交通绿地土壤的抗蚀性能.结果表明,三种城市绿地土壤抗蚀性强弱不同,但都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并且三种模式下土壤抗蚀指数都随浸水时间(t)呈三次函数曲线变化(R2>0.9684);其中相关分析得出水稳性指数与粘粒、物理性粘粒、>0.25 mm粒径、2~5 mm粒径、5~7 mm粒径呈正相关关系,与粗粉粒、砂粒、0.25~0.5 mm粒径、0.5~1 mm粒径表现出负相关趋势,这说明土壤团聚体大粒径、机械组成粘粒和物理性粘粒含量越少,土壤水稳性指数越大,抗蚀性能越强.抗蚀性能强弱由大到小为:草地>灌丛>林地.  相似文献   

2.
针对土壤磁学在中国近海和河口城市的的研究相对比较缺乏的情况,本文应用土壤磁学的方法,按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对日照市东港区的表土样品进行土壤粒度和土壤磁化率的实验.通过对土壤粒度与土壤磁化率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得到在土壤矿物组成基本相同的背景下,粘粒、胶粒的百分比与磁化率的相关系数为-0.576,粘粒、胶粒含量与土壤磁化率的相关系数在0.05水平上显著,呈负相关关系,砂粒含量与土壤磁化率呈正相关,粉砂含量与土壤磁化率呈负相关;不同的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以及土壤耕作措施对土壤质地与土壤磁性有不同的影响;由粒度分析可看出在各采样点粘粒、胶粒所占的比例都是最少的,砂粒的含量相对较高.这是由于日照市属于正地形,在流水作用和风沙作用的影响下,使表土发育的细颗粒物质被带走,留下粗颗粒的物质的缘故.  相似文献   

3.
水稻土对磷的吸附曲线与简单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基本吻合,土壤对磷的吸附及解吸能力主要受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及土壤活性铁、活性铝含量的影响,而与土壤本身有效磷含量无关。同一种水稻土随吸附磷量的增加,其解吸率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县城绿地及农田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的对比分析,研究了绿地植被对县城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县城绿地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同农田相比有一定差异,表现出有效磷含量绿地土壤低于农田,速效钾含量绿地土壤高于农田,而碱解氮规律不明显。(2)县城绿地植被不同其有效养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一般表现出有效磷含量乔木>草坪、灌木,速效钾含量乔木、草坪>灌木,碱解氮含量表现出乔木>草坪、灌木;(3)绿地土壤基本性质对有效养分含量有一定影响,表现出速效钾与CEC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碱解氮与有机质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几种代表性土壤进行了硅的吸附———解吸试验,并用三种等温吸附方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实测值与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方程都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0.9198~0.9994,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以简单Langmuir等温式与本实验资料最为吻合。根据Langmuir方程计算的最大吸硅量xm和最大缓冲容量MBC与土壤物理性粘粒和活性氧化铁、铝含量有关,能较好反映土壤供硅特性。几种供试土壤MBC大小排序为:湖泥田>马肝泥田>砖红壤>青泥田>粉砂泥田>壤质潮土。土壤吸附硅的解吸受土壤粘粒和氧化铁、铝含量影响,也与土壤吸附位硅饱和度有关,供试土壤吸附硅解吸率在26.6%~52.7%之间。  相似文献   

6.
采集了赣县田村(TC)花岗岩红土剖面45个样品,分别进行了粒度和化学元素测试分析.研究表明:(1)红土剖面粒度组成以粉砂(4~63μm)为优势粒组,平均含量为52.52%;砂粒(63~2 000μm)次之,平均含量为38.38%;粘粒(<4μm)平均含量为9.09%.(2)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粘粒和粉砂含量正相关性显著,砂粒含量分别与粘粒、粉砂含量负相关性显著; CIA值与粉砂粒含量正相关性显著的,与砂粒含量负相关性显著.(3)红土粒度频率曲线以单峰为主体,表明了红土剖面物质来源主体的单一性.概率累积曲线表现为三段模式,以及红土样在粒度参数散点图中分布相对集中,揭示红土剖面的沉积环境相对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土壤对磷的吸附与硅的吸附比较相似,吸附磷量多的土壤吸附硅的量也较多,但不同土壤吸附磷、硅的能力差异较大。两种吸附与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均达极显著相关。土壤吸附硅的能力远高于对磷的吸附能力,对硅的缓冲能力一般也高于对磷的缓冲能力,其对磷、硅的吸附能力主要受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及土壤活性铁、活性铝的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地基液化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发生的地震液化现象的分析得知,几乎大多数的地震震害是由砂性土层的液化引起的,且随着研究的深入,得知地震时容易发生液化的土类为粘粒含量<15%的饱和砂性土。主要包括粘粒含量<3%的饱和砂性土和粘粒含量为3%-10%的饱和粉土。  相似文献   

9.
影响土壤碳固定潜力的因子是全球变化中碳循环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分析了影响土壤有机碳分布的自然因素。结果表明:气候和植被控制着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省域分布,降水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地形和母质影响土壤亚类间有机碳的差异。土壤总氮与土壤有机碳呈极显著相关,平原区土壤粘粒含量与表层土壤有机碳固定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洛宁烤烟中性致香物质状况及其土壤养分影响因素,以洛宁烤烟及对应土壤为材料,采用对比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洛宁烟区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状况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1)洛宁烤烟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棕色化反应产物、类西柏烷类、新植二烯、总量高于津巴布韦烤烟,其中类西柏烷类较高,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相对较低;(2)土壤养分中速效钾含量对棕色化反应产物、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总量影响最大;速效磷对苯丙氨酸类产物含量、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影响最大;有效锌对新植二烯含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设计16个模式模拟氮、硫复合沉降对邓恩桉(Eucahetus dunnii)幼龄林土壤全量元素、土壤有效元素及林木枝、叶营养元素影响,采用典范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土壤和植物养分特征之间的关系。土壤全量元素与土壤有效元素的第一典范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说明土壤全量元素对土壤有效元素有一定影响;在该对典范变量中U1的X4系数(0.4553)绝对值最大,V1的Y5系数(4.1306)绝对值最大,即土壤全量元素与土壤有效元素相关主要集中在土壤有机质与土壤交换性铝的正相关关系上。土壤全量、有效元素与叶营养元素的第一典范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土壤土壤全量、有效元素对叶营养元素有一定影响;在该对典范变量中U1的X9系数(12609.81)绝对值最大,V1的Y3系数(-0.7404)绝对值最大,即土壤全量、有效元素与叶营养元素主要集中在土壤交换性铝与叶钙含量之间呈现的负相关关系。土壤全量、有效元素与枝营养元素的第一典范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土壤土壤全量、有效元素对枝营养元素有一定影响;在该对典范变量中U1的X9系数(64.0683)绝对值最大,V1的Y4系数(-0.8676)绝对值最大,即土壤全量、有效元素与枝营养元素主要集中在土壤交换性铝与枝钾含量之间呈现的负相关关系。叶营养元素与枝营养元素的第一典范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说明叶营养元素对枝营养元素有一定影响;在该对典范变量中,U1的X4系数(0.4781)绝对值最大,V1的Y4系数(0.7843)绝对值最大,即叶营养元素与枝营养元素主要集中在叶镁含量与枝钾含量之间呈现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对氮、硫沉降下土壤和植物养分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为在酸沉降背景下制定邓恩桉管理和应对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肥料是作物增产的重要因素。在农田施肥实践过程中,氮、磷、钾肥及配比用量因土壤不同而不同。笔者进行了白散泥稻田氮磷钾肥料效应的试验,采用3个因子、4个不同施肥用量的水平试验,推荐了最佳施肥用量。  相似文献   

13.
施用氮肥可明显改善小麦的产量构成及品质,其种子粗蛋白含量较不施氮区增加30%,而施用氮肥对小麦的发芽率有减少的趋势.在土壤高磷、钾条件下.施用磷、钾肥对小麦产量及粗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但发芽率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紫色土小流域土壤的可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类型对紫色土壤可蚀性的影响,调查和测试了紫色土丘陵区3个典型小流域内林地、园地和旱耕地的表层土壤(0-20 cm)的理化性质,并利用EPIC公式计算了土壤可蚀性K值,结果表明:样地表层土壤(0-20 cm)可蚀性K值大小顺序依次是:SP4〉SP7〉SP5〉SP2〉SP6〉SP3〉SP1;除全磷与K值相关性较小外,K值与其他影响因子达到了显著(极显著)相关;K值与各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程度:有机碳〉砂粒〉粉粒=黏粒〉全氮〉全磷。因此,提高有机碳含量,降低化肥的使用量,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增加团聚度,是增加紫色土抗蚀性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天台山八种植被下土壤中的肥力因素: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PH值。并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八种植被土壤的上述指标进行了综合比较,八种植被土壤肥力的相似顺序为:七子花土壤茶园土壤>竹林土壤>柳杉土壤>金钱松土壤>日本花柏土壤>黄山松土壤>云锦=杜鹃土壤。  相似文献   

16.
对商丘10种不同类型土质对强筋小麦品质与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池栽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自然条件下,小麦籽粒产量与土质类型本身属性关系不大,土壤基础肥力和全氮含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影响较大,速效氮和全氮含量与小麦品质呈显著正相关.5种达到二级强筋小麦品质标准的土壤基础肥力是:有机质11 4.4g/kg、全氮(N)08.5 g/kg、速效氮(N)913.mg/kg、速效磷(P)92.4mg/kg、速效钾913.2 mg/kg .  相似文献   

17.
A field demonstration of reduction of lead availability in a soil and cabbage (Brassica Chinensis L.) contaminated by mining tailings, located in Shaoxing, China was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applications of phosphorus fertilizers on Pb fractionation and Pb phytoavailability in the soil. It was found that the addition of all three P fertilizers including single super phosphate (SSP), phosphate rock (PR), and calcium magnesium phosphate (CM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percentage of water-soluble and exchangeable (WE) soil Pb and then reduced the uptake of Pb, Cd, and Zn by the cabbage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CK).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vel of 300 g P/mE soil was the most cost-effective application rate of P fertilizers for reducing Pb availability at the first stage of remediation, and that at this P level, the effect of WE fraction of Pb in the soil decreased by three phosphorus fertilizers followed the order: CMP (79%)〉SSP (41%)〉PR (23%); Effectiveness on the reduction of Pb uptake by cabbage was in the order: CMP (53%)〉SSP (41%)〉PR (30%). Therefore our field trial demonstrated that it was effective and feasible to reduce Pb availability in soil and cabbage contaminated by mining tailings using P fertilizers in China and PR would be a most cost-effective amendment.  相似文献   

18.
选取三个辽东半岛丘陵区山前冲积平原典型棕壤为研究区,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比重瓶法、重铬酸钾—硫酸氧化法对其棕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采集土样的土壤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各发生层厚度差异较大,比重从上至下依次增大;(2)同一土壤剖面不同发生层有机质含量从上至下依次递减,全磷依次递增;(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棕壤中,林地有机质含量最大,果园与菜地有机质含量差异不大;菜地全磷最大,果园与林地差异不显著。这些地区土壤肥力较高,适宜进行农业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磷素的活化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室内培养法试验了草酸 ,柠檬酸和酒石酸对土壤磷的活化作用。结果表明 :有机酸对土壤磷的活化作用明显 ,三种有机酸的活化作用草酸 >柠檬酸 >酒石酸。活化作用随有机酸浓度提高而增强 ,试验的两种土壤培养96小时 ,土壤有效磷释放便基本达到最大值。在潮土上 ,草酸、柠檬酸、酒石酸处理土壤磷素最大释放率分别为 15 0 .9%、97.6 %和 2 3 .3 %。  相似文献   

20.
不同类型钾肥对番茄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番茄土壤对照试验,研究不同类型钾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新型含钾中微量元素肥料——"碳酶钾"能够提高番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土壤养分的含量,降低土壤酸度、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了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含量;同时还能够显著地增强土壤脲酶、磷酸酶、纤维素酶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