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子上小学一年级就住在学校里了,那时候他只有7岁,从没离开过我们。儿子的班主任是个年轻的小姑娘,有一次,她告诉我,儿子常常会从后面突然抱住她。我对老师说,你可不可以经常抱抱他啊。后来,每到周末,儿子回家,就说他的老师真好。有位刚刚参加工作的老师写信问我,怎样才能使一年级的小朋友尽快喜欢自己呢?我就说抱抱孩子啊。后来,她很高兴地告诉我,她的学生都很喜欢她了。她说:“想不到拥抱有这么大的魔力。”是啊,教育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给孩子一个拥抱就可以了。而拥抱也很简单,展开双臂就可以了,只是,你要将心贴紧他!给孩子一个拥抱@叶…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一位老大姐跟我诉苦:她的独生闺女已经30多岁了,各方面都很优秀,可就是不结婚.最近,孩子还加入了一个叫什么"单身狗"的微信群.有一天,孩子给她看群里成员的照片.她说随便挑一个,都挺好.没想到孩子说,那不行,入群必须遵守单身守则,否则就要被开除……看着大姐这副着急上火的样子,我不知怎么安慰她.我说,对于您这事儿,党好像还真不管.不过,我给您支三着儿,您试试:一是松绑,二是解放,三是等待.松绑是对孩子而言.孩子到了18岁,父母作为监护人的职责已经完成,瓶子和水已经没有关系,剩下的是血缘之情,不必较真儿.所以,有智慧的家长会在孩子18岁后为他松绑,放飞他.是否找工作、是否婚姻、要不要孩子……随他去.解放是对父母而言.孩子到了18岁后,父母一定要解放自己,可游山玩水,也可诗书琴画,做什么都可以,就是别和孩子较劲.等待是让时间说明一切.孩子到了想结婚、想要孩子的时候,就有办法,不必操心.  相似文献   

3.
法国著名文学家莫泊桑的童年很不幸,他的父母在他出生后不久就分居了,他跟着母亲生活.母亲希望莫泊桑成为一个有才学的人,于是亲自教他拉丁文,鼓励他写诗.她知道,仅仅靠自己教育孩子是远远不够的.想要孩子成才,必须给他找一个好老师. 于是,这位母亲开始四处打听好老师.莫泊桑的舅舅是一位诗人和小说家,和当时的大文豪福楼拜是好朋友.她想到,如果让福楼拜来做孩子的老师,那该有多好啊!可是,福楼拜哪能轻易就给一个普通的孩子做老师呢?母亲决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让福楼拜教导孩子.于是她开始加紧对孩子学习的指导,培养他对文学更深的爱好.她还不失时机地鼓励孩子多写文章,因为只有多写才能有进步.而孩子一旦写了,她就会细心地保存下来,哪怕有时只是一些散乱的片断.她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拿给福楼拜看看,得到他的指点.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孩子刚上高三时,他的数学成绩很不理想,他的妈妈非常着急,就找了一位数学专家,问有什么好方法能让她的孩子提高数学成绩,这位专家给她支了一个点子:“叫孩子每次都给你讲作业.”家长说:“我听不懂怎么办?”专家说:“听不懂也听.”坚持了一两个月后孩子有明显进步,并且数学的进步会迁移,  相似文献   

5.
老婆都是007     
正一个女人对琳说怀上了她老公的孩子。那时候他们新婚不久,有很好的感情基础,琳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她。她去找婚姻专家,人家问:你老公跟人家孩子都有了,你怎么会一点儿不  相似文献   

6.
育儿金点子     
思弦:我家宝宝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总要一个人独享,除非那东西她不喜欢吃了,才给别人吃。我想问有什么好办法让孩子学会与别人分享食物和玩具?东西是大家一起吃的孩子每次吃东西的时候,我们都会让他给爷爷送一点,给奶奶送一点,给妈妈送一点,给爸爸送一点,每个人拿到孩子送来的食物都会对他说声:“谢谢,真能干。”得到鼓励后他都会很高兴.记得有一段时间,孩子突然有些“小气”了,好吃的东西不肯送了,我们也不强求她,但每次都会对那她说:“东西是大家一起吃的,你不应该一个人吃,快去给爷爷送一点,给奶奶送一点......”,一段时间后,现在孩子又像以…  相似文献   

7.
正翠翠原名黄翠琴,1988年进入市直某幼儿园担任保育员一职。20年如一日,当年被人称为"漂亮阿姨"的翠翠至今仍魅力不减。她最喜欢做的事是和孩子们聊天,最擅长的是做孩子的教育工作,再调皮的孩子在她的劝说开导下都低头认错。记得有一次,她对一个孩子整整说了一个半小时的话,一句重复的话都没有,愣把一个超级有个性的孩子说得眼泪哗哗地流,要知道这个孩子就算他父亲狠狠  相似文献   

8.
引例:(1)你认识了一位新朋友,问她是否有孩子。她说:“有两个孩子。”那么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的概率是多少?(2)你认识了一位新朋友,问她是否有孩子。她说:“有两个孩子。”你又问:“有女孩吗?”她说:“有。”那么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的概率是多少?  相似文献   

9.
他八个月大时,一次突发高烧,造成双耳失聪。当别的孩子开始咿呀学语时,他却一个字也不会说。一位老教授对她说:“再要一个孩子吧,他不能上正常学校,终生都不会说话了。”她又带着他去过许多地方,最后得出的结论都一样。她的心好似跌进了山谷,深不见底。可她不想放弃,哪怕有一线的希望。她辞去工作,到外地找老师学习唇语,教他对口形说话。她把他的手放在自己的嘴边.让他感知声音气流的变化。一个字一个字地练,一练就是上千遍、上万遍。即使这样,他还是学不会。  相似文献   

10.
要的不多     
一个孩子害怕天黑,夜晚需要开着灯睡觉,母亲对她说:“孩子,有妈妈在,不要怕。”孩子果真不怕了,她偎依在母亲的怀里睡得很香。有一天母亲要出差了,她对孩子说:“你就抱住那个洋娃娃,害怕的时候,就把它当成妈妈。”但是到了晚上,孩子哭了,她打电话给正在火车上的母亲:“妈妈,我怕。”母亲说:“孩子,那你就抱住那个洋娃娃,它就是妈妈。”孩子说:“我知道它是妈妈,但是我需要一个温暖的妈妈。”孩子的心是纯洁、透亮的,又是脆弱和无助的。再多的承诺、再多的美丽谎言,他们都无法感知到,他们只需要一份真实的爱。一个电影明星回忆说,他小时候有…  相似文献   

11.
常听到有的家长说:“如果让我再有一个孩子,我就知道怎么做家长了。”这说明家长在通过比较的方式学习家庭教育方法,常与自己以往的教育经验相比较,也常与别人的教育经验相比较,其实这都是从家庭生命周期的角度学习做家长。但不适宜的比较妨碍家长获得家庭教育的真谛。有个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他妈妈就给他安排了从周一到周日的翔实的课外学习计划。问她为什么要把自己和孩子都搞得这么累,她说同事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儿,现在北京一所著名的高中读书,是被保送进去的。这个孩子每天都学到深夜,没见过她出来疯跑,家里静得跟没有孩子似的。她得…  相似文献   

12.
学校中段考试前,一位老师来找我询问一个问题,她说班上有个孩子每次考试前都会说他肚子疼,而且看他的表情不像是装的。看他那么痛苦,老师也没有办法,只好让父母带他回去。这位老师很奇怪,为什么这孩子总会在考试之前肚子疼呢?  相似文献   

13.
说到青春期,好像家长对这一时期的孩子都比较头痛,其中最担心的就是孩子早恋。遇到这样的问题,卢勤会怎么处理呢?听听卢勤怎么说吧——青春期的孩子有秘密,开始对异性感兴趣,这是很正常的,他们这时候正处于心理断乳期,需要尊重、理解和信任,也需要一个自已成长的空间。父母要在关键时刻为他们指点迷津,而不能粗暴干涉。我认识一位父亲,有一天他还是中学生的儿子对他说:"我看上了一个女生,人漂亮、聪明、好学,我想和她结婚。"他父亲问:"好啊,你能看上她,她看上你了吗?"儿子自豪地说:"她也看上我了。"父亲又说:  相似文献   

14.
前两天,一位孩子的家长给我发了一条信息,说他和孩子的爸爸决定为了改进孩子粗心的小毛病,不让她有依赖心理,先让孩子自己检查作业,待老师批改完后再给她讲.问我有没有关于"检查作业"方面的好办法.我想了又想,还是决定写一篇文章来阐明自己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开学了,一位邻居竟然做出了一个巨大的举动,她要请年假对刚迈入小学一年级的宝贝儿子陪读.她说:"开学半个月,我会陪孩子一起做作业,盯着他养成好习惯.不然开头做不好,以后就很麻烦了." 为了能够在孩子上学之后进行陪读,这位妈妈放弃了惬意的生活.孩子上幼儿园时,一放假,她就申请年假,带着孩子愉快地旅行.而今年她的年假没舍得用,就是想"用到刀刃上",等孩子入学之后才申请年假,以便陪着孩子学习.这种陪着孩子学习的方式,被称为陪读现象.记者调查显示,在广州市,有这种心理的家长很多.孩子上学了,他们比孩子还焦虑.  相似文献   

16.
一个孩子,在学校时的功课差极了,老师说他智力有问题,看上去,孩子的确有些沉默寡言,他可以一个人坐在屋前的花园里看着花草、小虫很长时间,他的父亲教训他:“除了打猎,养狗、捉老鼠以外,你什么都不操心,将来会有辱你自己,也会有辱你的整个家庭。”他的姐妹也看不起这个学习成绩平平、行为怪异的兄弟。他在家庭中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但是他的母亲怜悯他,她想如果孩子没有那些乐趣,不知道他的生活还会有什么色彩。她对丈夫说:“你这样对他很不公平,让他慢慢学会改变吧。”丈夫说:“你这是怜悯,不是教育,你会毁了他的一生。”但他却固执已见。…  相似文献   

17.
张晓林 《下一代》2014,(5):21-22
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说:"每一个孩子都有其不同的智能强项,而每一种智能强项的充分培育和发展都能导向成功。"也就是说,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天赋,或者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而决定他能否成为真正天才的条件是他所受的教育方式是欣赏鼓励,还是批判指责。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三分钟都坐不了。"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写什么?她  相似文献   

18.
嗜睡的少年     
陈阳阳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母亲对他的期望很大,为了培养儿子成为一个优秀人才,母亲对他采取了"无菌"式教育。她不肯让孩子接触所谓低俗的东西,但凡有任何能给心灵带来"负面影响"的东西,都被她坚决拒之门外。她决心要让孩子在浓郁的艺术氛围里成长。为了做到这一点,陈阳阳从小到大换了几任保姆。第一个因为偶尔说粗口话被  相似文献   

19.
天使的电话     
当他再一次接到这个拨错的电话时,又听到那个小女孩的声音:“我要找爸爸”,他已经熟悉这个童声了,他轻声细语地说:“你是不是打错了?”“没有呀,是妈妈告诉我的。”女孩子说了个手机号,果然是他的。一会儿,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他从电话里听到女人把女孩支到旁边,女人先是说了几句致歉的话,然后说:“我和孩子的爸爸已经离婚,可我们没有让孩子知道,我只对她说爸爸到外地工作了,她经常想起她爸爸,要我把她爸爸的电话告诉她,可他并不想见到我们母女,也没有把更换后的新号码告诉我,有次孩子逼急了我随便编了个号,不想刚好与…  相似文献   

20.
在遥远的国度有一个无名小镇,一个产妇抱着刚刚出生的孩子,她刚刚忍受了分娩的剧痛把婴孩带到人世。她把婴孩的嘴唇紧压到自己的胸脯上,婴孩却一动不动。"他死了呀!"接生婆说。"没有,"产妇说,"我觉着他在吸奶呢。"她的谎言像是一个魔咒——这个已经死去的婴儿睁开他紧闭的眼睛,踢着他僵直的双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