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正>真庆观坐落于昆明市盘龙区白塔路与拓东路交叉路口。始建于元代,初名真武祠。明宣德四年(1429)扩建,清光绪年间大修。2004年完成大规模修复,2006年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真庆观古建筑群由紫微殿、雷神殿、盐隆祠等建筑组成,盐隆祠戏台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平面呈凸字形,单檐歇山顶。戏台梁柱各有两幅对仗工整、构思巧妙的楹联:"熬盐煮  相似文献   

2.
妙应寺白塔     
妙应寺白塔陈锵仪妙应寺白塔座落在阜成门大街官门口以东路北,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元代喇嘛塔之一,也是北京最早修建的喇嘛塔。佛教的传播,主要靠两种形式:一是用佛经,通过传经、念经、讲经进行传播;二是用形象的实物,使信徒们顶礼膜拜,佛塔就是一种突出形象的实物。...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北京城是一尊至高无上的王冠,那么,西单的文化广场则是镶嵌在王冠上的一颗绿色明珠。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文件广场已永久地占据西单路口东北角。那么历史上的西单路口东北角是什么模样呢?长安街原是元大都城南城垣。明代迁都北京后,将北京城南城垣南移至今...  相似文献   

4.
寇焱  董浩 《兰台世界》2015,(4):153-154
彩画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中重要的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本文对清代彩画的构图、纹样和色彩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内涵与潜在的审美特征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元代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民族文化融合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在此背景下,元代室内建筑设计在装饰、家具、地面、墙壁、梁架、柱子、斗拱等各个细节处都表现出了丰富的建筑文化内涵与活力。  相似文献   

6.
<正>位于大理州宾川县城南州城镇,始建于明弘治七年(1494),后世各代不断添建和修复,文庙坐东向西,有四进院落,由照壁、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后宫(又称崇怪祠)及南北两院、各宦乡贤祠等建筑呈梯形建造构成,各院之间又以特色各异的砖砌石洞相通,曲折迂回,层层别有洞天。文庙紧邻的武庙坐北朝南,与文庙构成丁字形之势,系清康熙初年建成,为一进三院建筑,雄浑威仪,气势不凡。州城文庙与武庙总占地面积30余亩,  相似文献   

7.
敖伦苏木生态博物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达茂旗百灵庙北,距旗政府所在地35公里处。是历史上元代德宁路所在地,建筑规模仅次于元上都,也是成吉思汗“世婚世友”之地(曾先后把八位公主下嫁此地),是当时基督教在东方的“都城”。  相似文献   

8.
论元代私人藏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洪权 《图书馆》2001,2(4):8-12,19
本文比较了元代和北宋、南宋私人藏书的数量和藏书家的人数,指出元代私人藏书在两宋的基础上,略有发展;揭示了元代私人藏书家的社会身份、元代私人藏书家的地理分布及对明清私人藏书地理分布格局的影响;论述了元代藏书家对私人藏书的保存、利用,元代私人藏书散佚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李鑫 《传媒》2017,(13)
自LED媒体被大规模地应用在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比赛场馆、奥运文化广场,以及奥林匹克公园等项目后,便迅速成为户外广告的一种重要形式.户外LED媒体不仅是一种广告载体,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在纽约时代广场、东京银座、香港中环广场等地方,那些光鲜、亮丽的LED媒体都吸引了不少路人.目前,我国各城市也纷纷竖立起户外LED媒体,且大部分都位于城市消费潜力较大的核心商圈.所以,对户外LED媒体广告的研究和规范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在这不平凡的65年里,首都北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安门广场作为北京的心脏,也随着新中国发展的脚步,经历了从皇家前院到世界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的华丽转身。一、历史上的"封闭庭院"天安门广场整个建筑群位于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上,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广场最北端是天安门,明代称为"承天门",寓"奉天承运,受命于天"之意,清顺治八年  相似文献   

11.
<正>位于玉溪市红塔区东南隅。現存建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五十二年(1713)建成。当时文庙的建筑规模甚为雄伟,计有"启圣宫三间。大成殿五间。两庑东西各七间。大成殿门三间。敬一亭、神器库各三间。名宦、乡贤祠各三间,省牲、更衣亭三间。棂星门五间……环之以垣,广十二亩六分九"。现仅存大成殿和文星阁及少量碑刻。2005年5月玉溪文庙重修工程启动,重修大成殿,并仿旧制沿中轴依次新建泮池、棂星门、大成门,立孔子塑像于大成门前。2006年1月1日,重修后的文庙向市民开放。  相似文献   

12.
采访历史的知情者、亲历者张耀祠,能在历史的“旮旯”里发掘出诸多珍贵的“旧闻”,帮世人厘清了一些历史迷雾。这位将军级的老人离世前不久,我们在他的寓所作了专访。  相似文献   

13.
在天河北龙口中路省档案馆前有一个广场,在广场上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菜田,现在高楼林立,四面围着一个文化广场,为来自各地的居民、还有日益增多的外国友人提供了一个公共广场,每日集聚着晨操晚练的人们。早晨,伴随着音乐节奏,翻飞一片红扇子,在老人带领下操练太极拳;步履匆匆穿过广场的是上班和上学的大人与学生……中午,广场一片绿树与安静,有人坐在广场绿阴下读书或休憩,树叶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小鸟也躲藏起来,全部生物都在寂静地午睡……傍晚,人们围着广场散步,有人别出心裁往后倒行,小孩的轮鞋穿梭在人群中,老人们在舞红扇,在激扬的音乐中翻滚着红色一片,时而是热情奔放的激昂音乐,时而是婉转的江南小调……  相似文献   

14.
一 颂歌逢时:喜风云际会。幸百年盛典 激昂的旋律,总是那么令人心醉 桂子飘香,秋风送爽。2004年11月29日,坐落在武昌蛇山南麓脚下的湖北省图书馆广场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广场正前方建筑上悬挂着别致醒目的主横幅、主竖幅会标加上巨幅背景板,凸显出“热烈庆祝湖北省图书馆建馆100周年”、“百年同行,世纪情怀”的主题;台阶上大红色地毯的底衬与碧瓦飞檐、雕梁画栋的古建筑物背景交相辉映;四周精心布置的刀旗、吊旗、充气拱门、升空气球等等汇成以知识为特征的海洋。统一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让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振奋,会场充满着喜庆、热烈、庄重、古朴的气氛。一时间彩旗飘扬,鲜花夺目,音乐缭绕,人声鼎沸,来自省内外的300多名嘉宾和近千名热心读者在这里共同领略为湖北省图书馆百年华诞奏响的欢乐颂歌。  相似文献   

15.
午门和廷杖     
午门——这一组既豪华又庄严的建筑群,是紫禁城的正门。正门前为凹字形的广场。午门上四座亭式楼阁金顶辉煌,簇拥着庑顶式正楼,而缀以勾连的廓庑,被称作“五凤楼”,实有一种雍容华贵气象。然而在广场东西两侧的阙左门和阙右门以及城台下的左右两个掖门,又构成宫门前的封闭性,显示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午门的建筑结构及其风格.在整个故宫里是独具特色的。  相似文献   

16.
刘建敏 《博物馆研究》2006,(1):71-73,60
坐落于辽宁省沈阳市市政府广场的辽宁省博物馆,作为沈阳市的标志性文化建筑,其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艺术精品,独特的红山文化代表器物——玉猪龙的平面造型,既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又突出显示了现代建筑创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邵永忠 《图书馆杂志》2003,22(10):71-73
明修《元史》未立《艺文志》,清儒对其进行了补撰,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金门诏、黄虞稷与卢文衷、钱大昕三家。三家补志著作对填补《元史》无《艺文志》之空白,反映元代图书之繁盛,在分类方法之创新,及著录内容中对《元史》和其他志书之补正上,都有所成就,在目录学史上有较大影响,也为研究元代学术文化指示了门径。  相似文献   

18.
王英 《大观周刊》2012,(44):261-262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和其他各民族都是我们祖国这一大家庭的成员,而且有些民族的历史非常悠久。在中国历史上,既有各民族友好相处、和平发展的统一时期,也有各民族互相对立、彼此争战的分裂时期。讲述历史上的少数民族要实事求是:讲述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要用矛盾的观点进行具体的分析;对于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要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裴氏家族自古为三晋望族,也是中国历史上声名显赫的高门巨族。裴氏家族“自秦汉、魏晋,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在这上下两千余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伟人,彪炳史册。裴氏家族公侯一门,冠裳不绝,名声显赫。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章之隆,在中国历史上也实属罕见。名人物有:创“制图六体”的“中国制图学之父”裴秀;有注《三国志》的裴松之;有“三河领袖”裴骏;有奠定立法规范格式,修编《开皇律》的裴政;有开创中日邦交之先河,于隋大业四年(608年)率团出访日本的裴世清;有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军事家裴行俭;有平定“淮西之乱”的“中兴贤相”裴度;有最早开创“语林体”小说的《语林》的作裴启;有“独立使君”的廉吏裴侠;有被唐玄宗赞为“德比岱云布,心如晋水清”的裴宽,等等。正是“德行章炳炳,功勋政绩卓卓”。  相似文献   

20.
温州博物馆     
金柏乐 《中国博物馆》2005,(2):F0002-F0002
新建的温州博物馆,坐落于气势宏伟的温州世纪广场南侧,这座以花岗岩雕砌的建筑群,雄浑朴茂,体现了建筑与艺术、历史与化相融合的理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温州博物馆面积约26000平方米,展馆面积8000多平方米,设历史馆、书画馆、陶瓷馆、自然馆、工艺馆和临展馆等六个专题陈列。序厅取“天圆地方”之义,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燧人取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