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外务省已开始加强情报搜集机能的工作,认为“要推进强有力的外交,首先应从搜集情报开始”,现已决定着手对所谓的“间谍卫星”(侦察卫星)进行调查和研究。作为迄今在国际会议上始终主张“宇宙空间不应用于军事目的”的我国来说,虽然马上发射“间谍卫星”尚有问题,但是,宇宙空间已经充斥大量人造卫星,美苏的许多“间谍卫星”也飞来飞去,所以,我国打算只是对美苏的这些“间谍卫星”进行研究和调查,弄清它们  相似文献   

2.
1957年10月,在首次发射地球卫星之后,美苏就都把目光转向了月球。 1958年8月,美国第一次用“尤诺”号运载火箭发射了“开拓者”月球站;9月,苏联用“东方”号火箭发射了“东方-1”号月球站。但美苏两国的发射都失败了。  相似文献   

3.
2009年2月10日注定是人类宇宙史上的一个悲惨日子,美国和俄罗斯的两颗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约800公里处相撞,导致一颗正在工作的美国“铱33”商用通信卫星彻底损毁,连同一起丧身的是俄罗斯的“宇宙2251号”卫星。卫星产生的大量碎片,犹如“天女散花”,成为两团可怕的太空垃圾云。  相似文献   

4.
阐述采用先进的侦察卫星、侦察飞机及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情报战、信息战,将影响21世纪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坳 《百科知识》2007,(12S):18-20
随着1957年苏联“伴侣一号”卫星上天,人类进入了探索太空的发现之旅。如今,人类又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太空旅游。不仅航天员能邀游宇宙,普通人也有机会去太空旅游,尽情享受宇宙之美。  相似文献   

6.
自1960年8月美国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侦察卫星以来,随着侦察卫星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日趋明显,越来越多的国家热衷于发展这种高技术装备。与一般的侦察手段相比,侦察卫星不但能够“高瞻远瞩”,甚至可以做到“明察秋毫”,被认为是获取情报的“行家里手”。  相似文献   

7.
1962年8月11日和12日,苏联连续发射的《东方三号》和《东方四号》卫星式宇宙飞船,在太空作了史无前例的编队飞行,成功地全部完成了科学任务之后,已经凯旋而归了。这是苏联人民对人类征服宇宙的光荣事业又一新的伟大贡献。我们同全体进步人类一道,为苏联人民这一空前的卓越成就而欢呼。大家都还清楚地记得,苏联载人的卫星式宇宙飞船《东方一号》和《东方二号》,曾先后于去年4月12日和8月6日,作了轰动世界的环绕地球的飞行。时间过去才  相似文献   

8.
马岛战争距今已近几年了,但它仍是世界上不少兵家学者潜心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一场局部战争,它却涉及到现代战争的各个领域。透过硝烟弥漫的马岛战场,人们不难看出,马岛战争中“第二战场”上的战斗——情报战,其程度更加激烈,范围更加广泛,手段更加狡诈。核心情报被窃取——尖端武器变成盲人瞎马马岛战争中,英国和阿根廷双方都使用了大量的精确制导武器。加之有苏美大国的暗中介入和侦察卫星的登场,就更使得战争形势变化急剧,情况稍纵即逝。有的  相似文献   

9.
漫步月球     
1966年苏联的“登月9号”太空船首次在月球上着陆。三年后,1969年7月,美国太空人尼尔·阿姆斯特朗从“阿波罗11号”登月小艇走下来,成为登上月球的第一个人。随后“阿波罗”号太空船六次登陆月球。 月球是我们地球的天然卫星,  相似文献   

10.
航天侦察兵     
1996年12月24日,俄罗斯发射升空的“生物型—11”号卫星,除载有2只猕猴外,还有蜗牛、果蝇、甲虫等和一些植物。这是继1957年11月3日前苏联发射人造卫星将狗送入太空轨道以来的又一次太空生物试验。在人造卫星与其他宇宙飞行器内携带各种生物,不仅可以研究宇宙飞行在剧烈振荡、超高速度、失重等状态下对生物体的影响,而且也是对卫星上的生命保护与遥测系统进行最好的检验。  相似文献   

11.
近半个世纪以来,航天技术与宇宙科学取得了巨大发展。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时隔三年半后,1961年4月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轨道。美国也于1961年5月将薛巴德送到太空。1999年11月20日我国首次成功发射了“神州”号飞船,2002年12月30日,神州号宇宙飞船又成功进入太空。发射无人飞船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宇宙生理”研究收集资料。在宇宙中及飞船内的环境对宇航员生命活动影响、规律及适应性是宇宙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宇航员的身体状况,是当今高新科技领域…  相似文献   

12.
王长耀 《资源科学》1980,2(2):66-76
多光谱摄影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遥感技术。六十年代初期,美国科学家为了通过空中侦察来探测地下核爆炸的可能性,研制了第一台多光谱照像设备。到了1965年,“阿波罗9号”宇宙飞船携带的一台由四架汉斯布莱特像机组成的SO—65型多光谱像机,第一次从空间拍摄了地球的多光谱像片。1972年以后,美国先后发射了“地球资源卫星”和“天空实验室”。在这两种航天飞行器上都装置有多光谱像机和多光谱扫描仪。根据从传感器取得的资料分析看出,多光谱摄影在农业、林业、地理、制图、海洋、地质、环境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期待着进入宇宙,开发太空。自从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以来,人类梦想成真。然而,茫茫宇宙是一个失重的环境,存在较强的宇宙射线。那么习惯了重力环境的人们进入太空生活时会产生什么反应?这些反应对人类的生存、繁衍将产生什么影响?为了搞清楚这一问题,与我们朝夕相处的生物成了人类的宇航先驱。 1957年11月3日,在苏联发射的第二颗人造卫星——“旅行者2号”上,一只5千克的小狗莱伊卡捷足先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三年四月五日,法国总统密特朗亲自作出决定,驱逐四十七名苏联“外交官”。对于这一事件,人们当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个中原委,局外人不得而知。事至今日,外界对其内幕仍只知一二。作为一场外交战,宣布几名外交官为“不受欢迎的人”,并限期离境,实乃何时需要何时可办的事。但是作为一场秘密的情报战,从来都是难以向人们说清道白的事。暴露一场重大的情报案,既要公布对方的不道德行为,同时又不免会暴露出自家的一些丑闻和失职,株连往往是成串和寻根刨底的。本文试图就情报战的角度揭示一下法国驱逐四十七名苏联“外交官”的一些内幕。  相似文献   

15.
2009年2月10日注定是人类宇宙史上的一个悲惨日子,美国和俄罗斯的两颗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约800公里处相撞,导致一颗正在工作的美国"铱33"商用通信卫星彻底损毁,连同一起丧身的是俄罗斯的"宇宙2251号"卫星.  相似文献   

16.
今年3月,美国史密森尼国家邮政博物馆举办了主题为“火与冰:兴登堡与泰坦尼克”的大型展览。作为展会主角,兴登堡号飞艇坠毁75周年,泰坦尼克沉没100周年,这两个数字备受参观者关注。  相似文献   

17.
付毅飞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0):I0014-I0015
当地时间10月31日,英国维珍银河公司研制的载人商业飞船"太空船2号"在美国试飞时坠毁,两名飞行员一死一伤。我国航天专家、《国际太空》杂志执行主编庞之浩认为,这势必对商业航天模式产生影响。英国商业飞船"太空船二号"坠毁  相似文献   

18.
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应对苏联可能突然发动的核袭击,不仅设立了地下和空中核大战指挥所,还在海上设立了核大战指挥所。由于地位和作用特殊,有人把核大战指挥所战舰叫做“海上漂浮的白宫”或“海上漂浮的国防部”,还有人把它们叫做“末日战舰”。后来,随着苏军间谍卫星和核潜艇的迅速发展,美军海上核大战指挥所在秘密活动8年之后便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9.
首次太空卫星相撞 2009年2月10日,北京时间24时55分,在距地面约805千米的西伯利亚上空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太空“交通事故”,美国的一颗铱星与俄罗斯的一颗“宇宙”系列卫星相撞,俄罗斯的卫星被撞得粉身碎骨,  相似文献   

20.
“空间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谁能控制空间,就意味着谁能控制地球”。自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之后,美国和苏联这两个世界上的军事超级大国就率先认识到了利用空间和控制空间的巨大作用。 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美国所导演的多次地区战争中,美国的各种军用卫星就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