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张嵘  孙方 《天津教育》2014,(15):36-37
请您谈一谈对“教育家”的认识。2003年教师节,温家宝总理在会见教师代表时提出:“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在之后连续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都谈到了“教育家办学”的问题,提出“要大张旗鼓地讲教育家,宣传教育家,中国得有成千上万的杰出的教育家来办学”。“教育家办学”已经成为关系国家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2.
教育家办学,这是时代的呼唤。2007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温总理特别关注教育家办学,近年来,他已多次就“教育家”话题发表意见,提出要“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提倡教育家办学”,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者的关心和期望。提倡教育家办学,就是要求发展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3.
周奎英 《师道》2010,(11):10-11
关于“教育家”的讨论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当代中国有没有教育家?”“什么样的人能算得上教育家?”“我们怎样培育教育家?”这些问题被一千次一万次地弛向人们的心湖,引发了各种各样的思考和纷纭的议论。  相似文献   

4.
戎国强 《陕西教育》2010,(1):112-112
一、“教育家”的土壤在哪里 某日晚,回到家打开电视机,只听到“教育家工程”这几个字,这条新闻就播完了。“教育家工程”?是指培养教育家的“工程”吧?教育家是可以通过“工程”来培养的吗?什么部门或单位在搞这个“工程”呢?播这条新闻的是央视新闻频道,那该是一项全国性的计划和行动吧?  相似文献   

5.
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史著作中的教育家入选标准进行研究,可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考虑.通过对各著作中教育家的入选标准进行定性分析,得知教育家入选标准极为模糊且各不相同;通过对著作中的教育家进行量化统计和归纳,可以发现“公认教育家”的群体入选标准非单方面,可将其概括为“坚定的教育信念”、“突出的教育成就”和“深远的教育影响”三项.  相似文献   

6.
“教育家”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关于教育家的争论颇多,有人以为“教育家”的称呼应该缓行,进而连提做“教育家”的口号都应该慎重,甚至有人觉得中国缺乏“教育家”生存的环境。笔者无意中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居然没有发现“教育家”这一词条,是主编偶然疏忽,还是压根就没打算让中国出现“教育家”? 教育是一种艺术,可如今艺术家遍地都是,就是没有教  相似文献   

7.
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强调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在教育强国背景下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教育家精神”是引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求,两者具有“整体性”“创造性”与“协同性”等多维意涵的一致性。“教育家精神”实现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引领、能力引领与思想引领。  相似文献   

8.
方展画 《江苏教育》2007,(17):44-45
在某个领域从事特定工作的人被冠以“家”之称号,一般来讲是不寻常的。“教育家”也是如此,其人至少是教育者中的佼佼者,出类拔萃。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教育家首先是教育者,是一个寻常的教育者,拥有普通教育者的平常心。所以,如果要给“教育家”作一个界定,是否可以这样说:教育家。即以凡人心态做出了不平凡事业的教育工作者——这是我对“教育家”的基本理解。由此,我尝试解读“教育家”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温家宝总理呼吁“教育家办教育”,“造就一大批教育家”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在这种背景下,江苏、天津、重庆、哈尔滨等地相继启动“教育家培养工程”“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其中有的拟以“高端人才培训”“考核奖励制度”等打造教育家,出现了教育家“评选热”“培养热”,社会对此褒贬不一,引发争议。  相似文献   

10.
“走向‘教育家办学’的校长培训”是“十二五”校长培训的重要特质趋向。“教育家办学”既是“十二五”校长培训的重要的“标志性”表现,也是“十二五”校长培训的现实的“实质性”工作。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背景:21世纪走向“素质教育”的中国新教育必须由“教育家办学”引领;校长角色修养的新需要:校长在今天教育发展中的使命与角色必需基于“教育家办学”;校长培训进步的新选择:校长专业化的高水平实现——“教育家办学”必是校长培训工作提升发展的趋势与追求。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家办学”,是自2003年以来提出的重大教育命题,为校长专业化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教育家办学”,就是让教育家担任校长,让校长成为教育家;就是让校长树立教育家的理念,具备教育家的素养,扬起素质教育风帆,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区别于“教育工作者”这一概念,汉语中的“教育家”是对极小部分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尊称。教育本身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理论。教育家说到底必须是教育实践方面而不必是教育理论方面的“家”。单纯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单纯的教育学者很难称得上教育家。教育家应该是教育实践领域中有创见、有贡献、有影响的杰出人物。不论官方授予称号还是民间赋予称谓,都需要考虑人们心中的那杆秤,需要顾及现实语境中占主导地位的“接受心理”,不宜过于随意,门槛不宜过低。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具有“教育家天赋”的人在良好的制度与文化土壤中通过长期教育实践的滋养、锤炼乃至考验“生长”出来的。作为教育实践人才金字塔之塔尖部分的“教育家队伍”的规模十分有限,“我们需要成千上万的教育家”这样的说法有罔顾可能、用力过猛之嫌。在认识、判断乃至推动教育家队伍的形成与发展问题上需要有足够的理性。  相似文献   

13.
温家宝总理提出“要提倡教育家办学”,“教育要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再次引起舆论和社会对“中国当代有没有教育家”“中小学校长、教师为什么难以成为教育家”的热议。  相似文献   

14.
在“教书匠”和“教育家”之间,人们通常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教育家”,而对于“教书匠”则嗤之以鼻。选择“教育家”,想成为“教育家”,虽然,这样的近乎完美、近乎终极性目标的达成有很大的困难,甚至没有多少可能,但是,其愿望是美好的,其勇气也是可嘉的,其志向也是高远的;然而,轻视甚至贬斥“教书匠”的做法就值得商榷了。“教书匠”怎么了?匠者,在某方面很有造诣的人。手艺精湛的人被称为“能工巧匠”,文学大师则被称之为“文学巨匠”。匠人不仅没有什么不好,而且,还很不简单。我们的学校,不是“教书匠”多了,“教育家”少了;而是夸夸其谈的所谓的“教育家”多了,实实在在的“教书匠”少了。  相似文献   

15.
张磊 《今日教育》2012,(9):10-11
自2003年温家宝总理提到要让教育家办学以来.“教育家”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热议的话题,全国很多地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家培养工程”。  相似文献   

16.
袁振国 《江苏教育》2007,(17):10-13
我经常听到这样的发问:“中国当代有没有教育家?”有的发问就更加明确地暗示中国当代没有教育家:“中国何时能产生教育家?”2003年教师节,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教师代表时说:“要像宣传劳动模范、宣传科学家那样宣传教育家、宣传优秀教师。”在200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特别提出:“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可见,在总理的心目中,教育家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宣传不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家精神的高度凝练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中国化时代化的又一理论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时代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教育领域的最新赓续,既符合时代特征又具有中国特性。分析中国历史时期具有典型意义的几代教育家,其精神品质大致经历了“以人为本”“开宗立派”“经世致用”“救亡图存”“教育强国”的历史演进过程。要从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的演变逻辑、聚焦“变”与“不变”的辩证逻辑、体现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逻辑三方面来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政府层面要在制度设计中注重对教育家精神的贯通,学校层面要在文化构建中注重对教育家精神的融通,个人层面要在自我修炼中注重对教育家精神的联通,通过三方面践行与领悟,助力更多教师养成教育家精神,成长为新时代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18.
李镇西 《班主任》2012,(4):64-66
十多年前,我曾写下《中国呼唤教育家》的文章,肤浅地分析了中国当代教育家稀缺的原因是中国缺乏产生教育家的土壤。这片“土壤”,是宽容个性、鼓励创新的环境,或者更直接地说,就是给教育者以思想自由和创造的天空。十多年过去了,在我看来,诞生教育家的“土壤”并未出现,但眼前却遍地“教育家”了。  相似文献   

19.
刘梅 《教育家》2004,(1):4-6
2003年年底,《教育家》杂志社邀请来自全国各地重点中学的二十多位名校长,在上海举行“时代呼唤教育家——中学名校长们的教育家之路”座谈会。探讨了如何界定“教育家”、新世纪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家、中学名校长们的教育家之路、中国教育家的培养机制等问题以及一些教育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20.
一、以“德”育人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西汉著名教育家董仲舒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善其行”。西方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教师的急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中外教育家的观点无疑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师德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