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盛言宜”是韩愈古文创作理论中的重要理论。这一理论与“文以明道”、“不平则呜”、“陈言务去”、“文从字顺”等理论一起,指导着唐代古文运动的发展。而他的古文创作的卓越成就则是这一理论的具体实践,他的理论和实践,不仅对当时古文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以后历代古文创作具有极大的影响,至今仍有进行研究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试论韩愈古文与小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文与传奇生成于同一文化环境。小说与韩愈古文同其叙事性,证明了二者确有通同之处。韩愈融通古文与小说的创作尝试可分为“小说古文”和“古文小说”两个层面。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是古文与传奇沟通的一座桥梁,也是韩愈“小说古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小说对于韩愈古文的影响还表现在后者对可读性的追求上。韩愈还熔古文与小说于一炉,大胆创新,写出了被人称为“古文小说”的《石鼎联句诗序》和《毛颖传》。中唐时文学审美的大趋势是由雅人俗,时风众势,韩愈不可能遗世独立。小说与古文两种文体间的天然联系对促成韩愈古文与小说的艺术交流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柳子厚墓志铭》(以下简称《墓志铭》)的作者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于中小地主家庭,生活在中唐。自幼勤奋好学,精通六经百家之言。《旧唐书·韩愈传》说他“锐意钻研,欲自振于一代”。他与柳宗元,彼此呼应,倡导古文革新运动。在运动中他立下了“摧陷廓清之功”,(李汉《韩昌黎集序》)总结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创立了一套以“文道统一”为核心的古文理论,并身体  相似文献   

4.
韩愈是唐代古文创作的集大成者之一。他的散文“如长江大注,千里一道,冲飙激浪,污流不滞”(皇甫湜《谕业》),“自诸子以来未有也”(石介《尊韩》)。这种成功,是他对前代文学“沉浸浓郁,含英咀华”、“俱收并蓄,待用无遗”(韩愈《进学解》)的必然结果。韩愈之后的赵德,在《文录序》中曾这样评价韩愈和他的散文:“昌黎公,圣人之徒欤!其文高出,与古之遗文不相上下。”以韩愈散文的成就比于先秦古文,实在是不过分的。这种评价同时也昭示了韩愈散文与先秦古文的流和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韩愈发动的古文运动与唐代传奇的繁荣发展虽为同时,但韩愈只写过“以文为戏”的几篇散文,没有以古文尝试作传奇,他的以奇为特点的古文既不适合于传奇创作,也没有对传奇产生过影响,古文运动与唐传奇的繁荣没有必然的关联。  相似文献   

6.
韩愈发动的古文运动与唐代传奇的繁荣发展虽为同时,但韩愈只写过“以文为戏”的几篇散文,并未以古文尝试作传奇,他的以奇为特点的古文既不适合于传奇创作,也未对传奇产生过影响,古文运动与唐传奇的繁荣没有必然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晚唐最后一位古文家孙樵在唐代古文运动中的独特地位,首先表现在对韩愈古文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上。孙樵的古文理论主要包括:一、缘实求善的明道观;二、取者深,其身必穷;三、辞高、意深、尚奇;四、“立实录”、“存警训”的史学主张。孙樵的古文理论体现出鲜明而强烈的现实主义特色,对他的古文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领袖,他对古文运动最大的贡献之一,是他写出了大量的具有典范性的作品,显示了古文运动的实绩,从而日益广泛地赢得了社会的承认。韩愈有很多创作经验值得总结,在这里,只就韩愈的“能自树立”,雄壮奔放和生动、形象等写作特点,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9.
李翱作为韩愈后学在接受韩愈古文理论的基础上,实践中进一步学习韩愈的作品风格,从而自成一家。并且李翱进一步发展了韩愈文学观点,弥补了韩愈在作文中的瑕疵之处,对于中唐以及后世的文风改变,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韩愈是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古文理论久已为人所熟知。本文所要探讨的是他的诗学思想及其历史文化内涵。韩愈认为,诗之作大多由“不平则鸣”所致,诗歌创作应遵循师古创新的原则,他同时崇尚和追求雄奇豪放的诗歌风格。这些认识都体现了其“能自树立不因循”的精神,同时包孕了某些复杂的、耐人寻味的社会的、文化的意蕴。其关于诗歌之源、法、格的论述在唐代诗学体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唐代的古文运动 ,不仅是一场文体、文风的革新运动 ,同时也是一次文学语言的大变革。韩愈和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领袖和倡导者 ,只是柳宗元逻辑思维严密、性格谦和 ,文章以峭拔见长 ;而韩愈则好名利、有霸气 ,文章以气势和新奇取胜。在散文语言的革新上 ,韩愈的主张及实践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给后世留下深远的影响。韩愈重文 ,他虽然说“文以明道” ,但事实上他更为注重的是文学传统 ,而不是儒学传统 ,这是历代古文评论家们都注意到了的问题。仅“文辞”二字 ,就在韩愈的诗文中出现了二十多次 ,可见他对文章语言的重视。朱熹在《朱子语类》…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对唐代古文运动的贡献,近人论述的不少。但一般就他的古文理论的各个侧面和创作的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作横的剖解。本文则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从历史的纵横比较中,论述他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贡献,因此,我在这里也附带地谈到了自己对这个运动的成绩的估价和韩愈等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中做出重要贡献的领袖之一。本文从他创作的思想理论基础、创作形式与内容以及对前人散文遗产全面而富有创造性的继承和革新等方面,论述韩愈在古文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14.
韩愈的一生,在致力古文实践的同时,还有意识地在古文理论建设方面作出了贡献。虽然他没有理论专著,但是从他给朋友、弟子的书信及其它赠序等作品中可以看到韩愈的文学理论观点。这些观点关乎对创作方法和创作过程中诸因素关系作用的探讨和描述,是值得我们"沉浸浓郁,含英咀华"(《进学解》)的。本文所论及的"不平则鸣"观点就是其中之一。"不平则鸣"这一理论观点见之于韩愈著名的《送孟东野序》。此文开篇就提出了"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进而慨叹"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一言以蔽之,不平则鸣,  相似文献   

15.
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  相似文献   

16.
"文以气为主"的观点早在韩愈之前就被理论界所提出并接受,但"文气说"在古文创作实践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是随着韩、柳等古文家理论的不断深化才逐渐被大众所熟知并接受的。其中,韩愈"气盛言宜"理论是古文理论不可或缺的一环。"气盛言宜"理论作为韩愈古文创作理论的核心,通过对气与言关系的论证,将传统重复性的抒情节奏变为动态的、不整齐的抒情方式,打破骈文固有的句式和声律格式,为古文在形式建构方面做出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韩愈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人物,其成就不仅在于他积极动古文的革新,而且还在于他对诗歌的创新,韩诗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奇崛险怪”和“以文为诗”两个方面,前者主要由雄奇艰险的诗风和“陈言务去”的诗语构成,后者主要把古文的字法,句法,章法引入诗歌创伤,把大量议论引入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8.
对于韩愈“以文为诗”的诗歌风格,学术界历来习惯于从文体的角度来探讨其文学价值,对其产生的动因很少讨论,其实,韩愈“以文为诗”的诗歌风格与他倡导的古文运动有紧密关系。韩愈试图通过唐代盛行的诗歌形式来推动古文运动及创作,以此来宣传儒家的道统说。  相似文献   

19.
品读韩愈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又称韩文公,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佳作,被后人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在诗歌和散文创作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在散文创作上,他提倡学习先秦两汉的古文。他的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练,新颖生动。在诗歌创作上,他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中。他的诗歌雄健奔放,曲折自如。  相似文献   

20.
也说“陈言”宋丽茹我这里要说的“陈言”,是在历史上至今尚无确解的“惟陈言之务去”的“陈言”。“惟陈言之务去”,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关于做文章的著名论点,也是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的纲领,见于《答李翊书》。青年作家李翊是韩愈的学生,也是韩愈的侄女婿,唐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