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及瓷器,人们便会想到中国。那流光溢彩的各类青花瓷、釉里红瓷、粉彩瓷、珐琅彩瓷……泛着珍珠般的光泽,见证了中国制瓷历史的辉煌与灿烂。泥与火的交融,锻造了世上独一无二、颇具神奇魅力和传奇色彩的艺术珍品——瓷器。当人的肌肤与之亲触时,瓷器温润的质感、剔透的光泽令人感恩上天给予中国的神奇馈赠,瓷器是高贵神性的人间奇迹。从远古原始陶盆的粗犷稚拙,到宋元瓷器的细腻精致,再到明末清初外销瓷器的丰富华美,中国瓷器走过的是一段漫长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高留芳 《寻根》2016,(4):76-79
正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为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被誉为国之瑰宝。因其独特的窑变艺术,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之美誉。河南禹州神镇从唐代起就以制瓷闻名,在神瓷区上白峪、下白峪村的唐窑遗址,出土过灰烬、匣钵片、  相似文献   

3.
2012年6月22日,《瓷之韵——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瓷器精品展》于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此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联合主办,精选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珍藏148件(套)精美瓷器,包括明代早期外销瓷、西方在中国定制瓷器、19世纪中期欧洲仿制瓷器,以及部分英国收藏家曾经收藏的中国官窑瓷器精品。此展展品之丰富和精美程度,在过去展览中实属少见。  相似文献   

4.
“民瓷”精品 火爆拍场 初涉瓷器收藏者往往只是钟情“五大名窑”、元明“青花”、“清三代”彩瓷,却对民国瓷器(下称“民瓷”)不屑一顾,许多藏家亦认为,“民瓷”难登大雅之堂。由于不受藏家欢迎,拍卖行也鲜有“民瓷”举槌。其实。这是一种严重误读。近来。一些中高端拍卖行的预告显示,“民瓷”数量正在增加。尤其日前结束的数场拍卖,高价“民瓷”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5.
明代瓷器制造业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烧制瓷器的瓷窑数量众多,遍及全国各地。景德镇瓷器在瓷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瓷器的釉质更加紧密精细,釉色的品种更加的丰富多彩。彩瓷的烧制成功,瓷器的装饰题材更加广泛。自永乐开始,在瓷器上题写款识之风逐渐盛行,成为明代制瓷工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鉴定瓷器的重要参考。明代各个时期瓷器特征。  相似文献   

6.
纹章瓷是在国外商人、艺术家指导下,或依据贵族、使节带来的纹章,将王徽、族徽,国徽、省徽、城徽,军团、公司、团体等特殊标志装饰的瓷器,主要是珐琅彩、粉彩、广彩、青花等瓷器,在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产生过重大影响。该文阐述了中国、日本、欧洲纹章由来、功能、差异,纹章瓷的制作及特点,皇室、贵族、平民纹章瓷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正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一种以含氧化钴的钴矿作为原料的釉下彩装饰瓷。青花瓷器历史悠久,早在唐代中晚期就在河南省巩县窑烧制成功。历经宋、元、明、清,直至当代,青花瓷久盛不衰,具有青白相间、水乳交融、白中泛青、青翠欲滴及呈色稳定等特点,故享有"国瓷"美誉。景德镇陶瓷艺人自元代开始,博采众长,生产出青肌玉骨、千姿百态的青花瓷器,闻名遐迩。发展到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青花瓷亦进入昌盛时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瓷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聪慧睿智的匠师将同样是国粹的中国画引入其中,极大地增加了瓷器的美感。恽南田、八大山人等古代国画大家的作品,均为绘瓷样式而被大量复制模仿,使瓷器身价陡增。在现代绘画中,被古代文人视为“匠者所为”的瓷器,与剪纸、皮影、年画等均受到画家重视并被吸收借鉴。  相似文献   

9.
一 提到我国源远流长的艺术文化,总有说不完的话题,而作为其中经典的瓷器,更是当之无愧的代表。它的出现,不仅使中国成为了享誉世界的“瓷国”,同时也对外国造成了巨大影响,带动了世界瓷器文化的兴盛。所以那一件件流光溢彩的瓷器,既是中国的骄傲,又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0.
青花瓷首创于唐代.它是一种以钴土为着色剂烧制的一个瓷器品种,即在瓷胎上用钴土着色,然后施透明釉以1300℃左右高温一次烧制成的釉彩瓷器,其青花色泽稳定绚丽,线条清晰具有永不退色的特点,深受中外人士的瞩目,并享有极高的声誉.它既是日常生活用品,又是精巧的艺术品,给人以美的享受.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拥有"国瓷"之称.大理州博物馆存有许多青花瓷器,从类别上大致可将它们分为三类:一类为实用器:如碗、碟、盘、钵等;另一类为葬具,如火葬罐;第三类明器,如瓶、壶等.现笔者拣选几件作介绍说明.  相似文献   

11.
永昌瓷庄     
《寻根》2016,(1)
正永昌瓷庄展览馆是一座以收藏明清瓷器为主的专业展览馆,落成于2012年10月。明清瓷是华夏民族将美和智慧发挥到极致的代表,也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永昌瓷庄馆藏文物由高古陶器、明清瓷器、古董杂项三大系列构成,形成一部完整而生动的华夏瓷文明史。  相似文献   

12.
举世瞩目的“南海一号”沉船打捞工作刚刚启动,而目前出水的瓷器数量之多、器物之精、风格之广足以令人惊叹。遥想当年繁盛日,千帆万桅运瓷忙,海上“丝绸之路”让中华瓷器文化漂洋过海。无散西方人对中国陶瓷制品趋之若鹜,不惜花费重金远渡重洋前  相似文献   

13.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帕故宫博物馆历史上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皇宫,现为土耳其国立博物馆,是世界珍藏中国古代瓷器最多者之一。其珍藏并展示的各类奥斯曼王朝珍品包括中国宋、元、明、清的各式瓷器10358件,堪称数量众多,门类齐全,对研究中国瓷器及了解中土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颇具参鉴意义。其馆藏中国瓷器主要为青瓷、青花瓷、单彩瓷和多彩瓷等,来源为贡品、礼品、战利品和外贸商品等。  相似文献   

14.
越窑的鼎盛     
越窑是中国青瓷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一个窑系,从东汉晚期真正瓷器出现至南宋时期停烧,其烧造历史近一千年。商周时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河南、河北、山西和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和浙江等地区都出现了原始瓷。但到东汉晚期,浙江上虞地区的原始瓷最终发展成真正的瓷器。这就是越窑早期的青瓷。三国两晋是越窑的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越窑产品与此前相比,烧制技术已经  相似文献   

15.
日前,汇集国内外25家博物馆及收藏机构的73件元代青花瓷于首都博物馆以《青花的记忆·元代青花瓷文化展》为题展出。中国制瓷史上,青花瓷以鲜活、艳丽、明快的特色,在元代(1271~1368)瓷器中独树一帜;世界各大博物馆和瓷器文物收藏者,无不以拥有一件元青花为骄傲。  相似文献   

16.
西方国家习惯将日本国称为“漆国”(Japan),把中国称为“瓷国”(China)。中国的瓷器之名,很好理解,是以大量优质的瓷器出口而得名;而另一项本属于我们头上的“漆国”桂冠意外地戴到了日本人的头上却是误解。人们都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漆器的国家,相传“舜漆食器”,《尚书·顾命》载:“漆仍几。”“河姆渡朱漆大碗”的出土,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瓷器,承载了各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史,甚至在很多藏家眼中与人的生命等值。"中国"在英语中之所以被称为"China"即瓷器,无疑是因为中国瓷器文化在世界产生了既广且深的巨大影响,并得到了举世公认的缘故。近年来,明清瓷器,尤其是官窑精品瓷器不断刷新瓷器成交纪录。这主要是因为此时期的瓷器不仅具有造型艺术,还具有绘画艺术和历史文物价值,而且在制造工艺上也更为繁复考究,一直是藏家追捧的热点。我们先来盘点  相似文献   

18.
1991年9月,在四川省遂宁市金鱼村,发现了大量烧制器物。经遂宁市博物馆专业人员现场发掘调查,认定为罕见的宋代瓷器窖藏。出土瓷器985件、青铜器18件、石器2件共计1005件,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最大一处宋代瓷器窖藏,引起了文物考古界有关人士的极大重视。瓷器中包括13世纪中叶南宋时代的江西景德镇窑青白瓷(影青瓷)600件;浙江省龙泉窑青瓷350件;此外还有少量的定窑、耀州窑、磁峰窑、广元窑的烧制产品。1998年至且1999年,经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文物局批准,由日本朝日新闻社、中国遂宁市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南宋窖藏瓷器展》,先后在日本小田急美术馆。山口县立获美术馆、浦上纪念馆、京都文化博物馆、爱知县陶瓷资料馆等地巡回展出,引起日本学术界的重视。现将日本学者弓场纪知对遂宁金鱼村南宋瓷器窖藏现场考察后撰写的研究论文译出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寻根》2017,(1)
正长沙窑位于今湖南省望江县铜官镇,是我国唐五代时期重要的民间窑口,所生产的瓷器在今江南地区及安徽、河南、河北均有出土,且作为外销瓷销往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泰国、伊朗、阿曼、沙特阿拉伯等亚洲国家,乃至更远的非洲的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作为民间窑口,长沙窑能够内外兼销,在当时应该是颇为成功的。同时,长沙窑还有另一创举,即以诗歌、文句来装饰瓷器,这就是我们今天由长沙窑所生产的器物上所见到的诗  相似文献   

20.
<正>2009年12月21日至2010年3月5日,武汉博物馆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联袂推出《欧洲瓷器历史展》,让江城观众在管窥西方瓷器艺术的同时,了解中国瓷器在近代西方经济发展史上扮演的重要角色。中国瓷器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誉,晚明时期,中国瓷器就行销欧洲。中国外销瓷器雅致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