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五代是巴蜀地区民间信仰的大发展时期,民间信仰崇拜的神祇大致可分为先贤、自然、创世神及其他共四类.神祗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巴蜀"重淫祀"的民俗文化氛围,神祗祭祀与经济活动及教化相关,所崇拜的先贤大都活动于经济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2.
正位于晋南地区黄河、汾河交汇处的后土祠,是一处具有悠久历史的祠庙,方志中记载"其祠庄严宏巨,为海内祠庙之冠"。当地的后土崇拜由来已久,金以前盛行国家祭祀,金元两朝改为皇帝派官员祭祀,明清时代"沦为"民间信仰,文化内涵丰富而厚重。本文拟以后土崇拜的渊源、祭祀沿革为主线,探究后土祭祀由皇家主持转为官方推行并最终成为民间信仰的变化过程及其缘由。  相似文献   

3.
儒学是以儒家学者为代表的一整套思想理论体系,民间信仰是民众对神神鬼鬼的信仰和崇拜,两者是大小传统之别的重要代表。儒学既存在不同时代分期的历史发展走向,也存在政治化、学术化、神学化、民间化的多重特质发展走向;民间信仰又存在弥散性,两者因此融会共生,在汉代社会构建而成"神学政治"文化生态模式。这种特有的文化模式,以天人信仰为中心,在思想、道德、法治、民风民俗、文学等多个文化层面都能通过儒学与民间信仰的融会交织体现出来,最终形成立体的多维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4.
史瑜君 《寻根》2023,(1):34-37
<正>一民间信仰,是民众自发地对某种超自然力量产生的一套崇拜观念、行为和相应的仪式,其观念、仪式等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苗族分布区域十分广泛,不同地区的苗族民间信仰不尽相同。在多民族长期交往的历史过程中,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禾库苗族形成了复合多元且极具特色的地方民间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5.
潮汕移民与台湾民间神灵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友义 《寻根》2007,(4):17-20
民间崇拜是一种极其普遍的文化现象,台湾也有丰富多彩的民间神灵崇拜。台湾的民间神灵崇拜有许多是属于"潮式"的,如三山国王庙、潮  相似文献   

6.
唐五代是巴蜀地区民间信仰的大发展时期,民间信仰崇拜的神祗大致可分为先贤、自然、创世神及其他共四类。神祗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巴蜀“重淫祀”的民俗文化氛围,神祗祭祀与经济活动及教化相关,所崇拜的先贤大都活动于经济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7.
吴棠 《大理文化》2006,(4):57-59
“本主”崇拜是白族独特的民间宗教信仰。“本主”即“本境之主”,是本地区、本村寨的保护神。“本主”信仰形成的历史已十分久远,经历了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偶像崇拜几个阶段。其间曾受到佛教、道教、儒学的渗透和影响,在社会变革时期也曾受到政治干预和外力的冲击,但作为民间宗教信仰“,本主”崇拜已经融于白族的血液和精神之中,与“本主”有关的传统习俗、信念和行为,一直绵延不断地保持下来。  相似文献   

8.
门神,指护门之神,是我国民间信仰的神祗之一。在我国,门神信仰源远流长,自周代起就有了“祀门”的记载。千百年来,门神威风凛凛地立于千家万户的大门之上,接受着上自帝王,下至百姓的祭祀与崇拜。  相似文献   

9.
闽王信仰也就是对以王审知为主的固始籍入闽群体的信仰,是流行于福建、台湾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民间信仰。学界已有的相关成果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的研究,一是对王审知等人的入闽、开闽史实的复原性研究;二是将闽王信仰作为民间信仰的一部分而进行的宗教信仰性评析。以闽王信仰为直接研究对象的论文主要有:郑剑顺、冯志华的《闽王王审知的民间崇拜》,杨浩存的《略议闽王信仰的现实意义》,周建昌的《试论王审知的神化》,吴诗池、李秀治的《从“南陈北薛”悬案谈起——兼谈薛岭龙源宫祀王审知之谜》(均载何乃川主编,厦门薛岭龙源宫管理委员会、厦门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编:《厦门龙源宫开闽王信仰研究文集》,香港:中国文化出版社,2008年),在视角上,没有过多地探讨闽王信仰在文化认同方面的内涵和意义。本文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对闽王信仰进行阐述,以探求其在豫闽台三地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对龙这种虚幻的灵异动物的崇拜 ,在中国源远流长。汉民族很早就有所谓的”四灵”信仰。《礼记·礼运》记载 :“何谓四灵 ,麟、凤、龟、龙 ,谓之四灵 ,”据考证 ,这四种动物很可能是原始社会几个主要部族的图腾 ,图腾制度衰弱之后 ,它们就变成了人们畜养动物时的保护神。西汉时代 ,五行学说盛起 ,四灵信仰与之结合 ,四灵也就变成了镇守天地四方的神兽 ,称为 :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 (也有作“西方麒麟”的 )、北方玄武 (在龟的基础上加上了蛇的形象 ) ,四方神兽的观念后来被道教和中国化的佛教吸收改造 ,在民间影响很大。民间龙崇拜…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幽冥世界及鬼神信仰源流甚古,它起源于中国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灵魂崇拜、祖先崇拜,天神地只人鬼成为冥界鬼神的主要来源。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宗教的繁盛时期,中国本土的道教尚未成熟,佛教刚刚传入,社会充满着浓厚的原始信仰与祖先崇拜,人们所崇拜祭祀的神鬼多种多样,无所不在,构成了一幅瑰丽多彩的画面。同时,随着人们精神需要的增加,大量新的地方神、民间神也被塑造出来,与原有的神灵一起,构成了庙宇林立、庞杂而无不包的三界鬼神体系。  相似文献   

12.
田探 《华夏文化》2010,(1):45-47
<正>信仰体现了个体对生命最高价值的追求。民间信仰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表现方式。中国民间信仰在农村根基深厚,影响广泛。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民间信仰环境的宽松,在广大农村民间信仰成为非常活跃的现象,呈现出繁荣的趋势。因而,关注民间信仰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身心和谐,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定光古佛又称定光佛,俗姓郑,名自严,同安人,生前是北宋时期的一名高僧,死后成为闽西客家地区最受崇拜的佛教俗神。对定光古佛的信仰,在闽西客家社会中长期延续。对定光古佛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探索闽西客家人的民间信仰、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闽西客家社会。  相似文献   

14.
温州民间神祇信仰众多,史上处于国家主流意识控制的边缘地带、浓厚的图腾和信仰传统、移民性的历史传统、功利性的文化传统是造成温州民间神祇信仰众多的主要原因。蕴含在神祇信仰下的民众意识有:对自然的依赖意识、慎终追远的宗法意识、报恩意识、孝悌道德伦理意识、因果意识、优良官宦需求意识、美好人格追求意识等。民间神祇信仰在市民社会生活中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又有某些消极作用。民间神祇信仰呈现出良俗将仍处于强势地位、民间神祇信仰中的文化意蕴会得到进一步彰显、部分民间神祇信仰活动迷信色彩会更加浓厚、功利性特征必然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新的信仰内容和形式会不断出现的态势。要借鉴先进经验加强对民间信仰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当下,祖师爷信仰鲜活的存在于民间武术之中。民间武术祖师爷信仰跟我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心理有密切关系。民间武术祖师爷信仰彰显出了多样化的特征,它为民间武术发展以及传统文化传承发挥了积极的功用。对民间武术祖师信仰的社会与精神价值进行充分发掘,对原有的逻辑形成超越,可以为中国民间武术文化传统之创造转化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6.
试论《阴骘文》的德福观沈亦军文昌文化,属于中华道学文化的范畴,是中华道学文化的一个重要而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它包括与对文昌帝君的信仰、崇拜和祭祀有关的经文善书、医学医术、祭祀仪礼、文学、音乐、绘画、雕塑、宫祠建筑,以及民间传说、民间习俗、民间庙会等方...  相似文献   

17.
正崇信神明,是客家民间的普遍现象,除了大大小小的寺庙,各家也都置有神案佛龛。客家人外出,见庙就烧香,见神就磕头,因而客家人的信仰崇拜显得多而杂,反映在客地寺庙供奉上,佛门的菩萨罗汉、道家的仙师鬼神、地方的神明英雄、祖先的灵坛牌位,共安一厅,和平共处,共享香火。客家人相信  相似文献   

18.
凉山彝族的宗教信仰属原始宗教的范畴。其信仰主要有灵魂崇拜、祖先崇拜、灵物崇拜,等等。宗教的主持者有毕摩和苏尼两种。宗教活动包括占卜、祭祀和巫术等。  相似文献   

19.
民间信仰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宗教信仰传统,本文利用方志资料,对清代温州府境内的民间信仰分为天下通祀、地方祀典及祀典之外的民间信仰三类进行概括、介绍,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民间信仰与国家祀典的关系,指出清朝政权通过吸收部分民间信仰进入祀典对百姓进行教化,而民间信仰又尽量迎合国家祀典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朱定波 《寻根》2013,(1):29-35
明未清初,闽粤先民迁居台湾时为祈求平安与幸福,都从家乡带去了各自的信仰神明,并不断对民间信仰文化进行创新传承,在台湾塑造了一批全新的民间信仰,主要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