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言宏  陈蓓燕 《教育》2010,(4):37-39
近日,有关中小学生自伤、意外死亡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近年来,学生自杀事件或其它各种自毁行为已经明显地暴露出许多青少年学生生命意识的欠缺,而青少年的自救与互救的能力低下,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种种现状值得我们反思:究竟这样的悲剧该如何避免?当下的生命教育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作为学校、家庭、社会又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2.
2019年爆出不少因为电信诈骗而导致大学生自杀的事件,再加上近几年频频出现的青少年学生因为学习压力等问题的自杀事件,引起社会各界一片哗然,也让失去孩子的家庭遭受无法承受的痛苦,增加了社会负担。青少年学生这种对生命轻视的现象,体现了当今社会对生命教育的缺乏,应当引起广泛的重视。文章旨在探讨关于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缺乏生命教育的各方面因素,解释什么是生命教育,并针对如何在现实中推广和加强生命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青少年漠视生命、性格扭曲的现象日益增多,反映出当前青少年生命意识的淡薄和生命教育的缺乏。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现实意义以及实施途径,主要包括:转变教育观念,引导学生树立生命意识;增强青少年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感;把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2005年,上海市教委颁布的《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那么,生命教育的现状究竟如何?生命教育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问题是什么?笔者认为,目前中小学在对学生普及生命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生存技能的教育中,应更重视帮助学生提升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并从学校、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杀已成为青少年的第一死因。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语文课程在开展生命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开发语文教材中生命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学会敬畏生命从而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让社会充满爱与和谐。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的兴起,源于社会环境变化对于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挑战。急遽的社会变迁使青少年学生面临的外部世界变得日益复杂。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学生生命意识缺失事件近年来不时现身媒体。关注生命并进行生命教育成为中国新时期青少年教育的必然走向。分析当前青少年学生生命意识薄弱的原因并提出进行生命教育的方法和措施,对开展青少年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对于生命认知和生命价值明显发生变化。近年来,青少年自杀、自残和他杀等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由此可见社会生命教育的严重缺失,青少年缺乏对于生命尊严和生命权利的正确认知。面对如此严峻的状况,当下中小学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加强重视青少年的生命教育。通过开展积极有效措施,使学生能够适应复杂的社会变化,在获得幸福和快乐的生活中展现生命的精彩。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正>学校生命教育是指在学校进行的关于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的教育。什么是构建生命教育课堂教学的立论点?这一立论点我们可以用三句话表示。一是提升学生的"人的价值"意识。这是在本体论意义上,生命教育的主旨是让学生认识"人",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和认识社会。二是达至真、善、美境界,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这是  相似文献   

10.
为生命高歌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像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欢乐是什么声音?像一声芦笛?还是从簌簌的松声到潺潺的流水?是不是可握住的如温情的手?可看见的如亮着爱怜的眼光?会不会使心灵颤抖?或者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羽翅与红嘴,生命的舞蹈与欢歌———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能聆听这生命的欢歌、不能感受这生活的韵律,而偏偏要频频地选择那些自伤、自残、自杀的残酷行为,制造那些令人扼腕、流泪的黑色事件呢?!生命———本该是人类社会最美妙、最精彩、也最生动活泼的“元素”。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重我们自己,都应该是存…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弑亲血案的发生令人震惊。究其原因,当代青少年除了受到网络游戏、流行文化等的负面影响,还缺乏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生死观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关注青少年知识的增长,更要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人格融汇中实现生命融通、促成其生命成长;要让青少年正确认识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理解并运用生命共同体原理,学会与亲人、与社会和国家、与所有生命体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弑亲血案的发生令人震惊。究其原因,当代青少年除了受到网络游戏、流行文化等的负面影响,还缺乏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生死观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关注青少年知识的增长,更要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人格融汇中实现生命融通、促成其生命成长;要让青少年正确认识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理解并运用生命共同体原理,学会与亲人、与社会和国家、与所有生命体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3.
文章探索职业学校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和方法,旨在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目标,预防青少年犯罪,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帮助学生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这三种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4.
生活中一些青少年学生对待生命有着许多错误的态度,社会现实要求对青少年学生加强生命教育。思想品德课是学校生命教育的主要平台,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用现代教育技术树立榜样人物,传递社会正能量,多角度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青少年暴力事件频发,给青少年自身造成巨大伤害的同时,也折射出学校对学生生命尊严教育的缺乏。漠视生命、践踏生命的事件一次次发生,这告诉我们加强生命尊严教育,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已是迫在眉睫。本文结合当前社会发生的案件,展开对生命尊严教育重要性的讨论,从生命的珍贵性、有限性、平等性三个角度对教育内容进行探讨,最后从法治教育、体验教育、叙事教育、教师素质四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贺克宏 《文教资料》2011,(14):154-156
生命教育是旨在引导学生领悟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从而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一种教育活动。生命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沉重而紧迫的社会话题。深入探索青少年生命教育规律,全面、系统、科学地推进生命教育,引导帮助青少年完善人格,促进青少年生命健康和谐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力量的协同配合。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只重视对学生的成才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成长于这种环境中的青少年很难有一种人文的自觉,很难懂得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们的教育应以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尊重生命价值和尊严为终极目标;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具有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和人的现代化要求的新型的人格。当前上海正全面进行二期课改的实验。二期课改的指导思想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道德、意志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健全其人格…  相似文献   

18.
生命教育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新开发。关注生命教育,提升生命价值是当代社会和青少年自身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生命教育的开展对于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生命教育就是教育学生把生命放在第一位,以"生命"为主线,以"人"为中心,帮助学生达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的目标。实施生命教育应该坚持情感教育、生存教育、挫折教育、和谐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死亡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等取向。  相似文献   

19.
刘劲松 《考试周刊》2010,(54):220-221
目前社会压力增大,学生学习任务繁重,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因此生命教育迫在眉睫。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生命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生物学教育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中刻不容缓的环节。  相似文献   

20.
生命教育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新开发。关注生命教育,提升生命价值是当代社会和青少年自身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生命教育的开展对于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生命教育就是教育学生把生命放在第一位,以“生命”为主线,以“人”为中心,帮助学生达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的目标。实施生命教育应该坚持情感教育、生存教育、挫折教育、和谐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死亡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等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