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考察北岛、多多去国后的诗歌创作发现,正是在对早年经验的疏离与回溯的纠缠中,他们扩展(而不只是延续)了其自身和当代中国诗歌对政治的书写。作为1970年代末“崛起”的朦胧诗的两位代表诗人,北岛和多多去国前后诗作里中国经验和政治意识的延续与变异,体现了跨文化语境中当代诗歌寻求主体性、进行自我建构的多面性。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与谢灵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但他们二人的诗歌创作却有着明显的区别.陶渊明的诗是写意的、含蓄的;而谢灵运的诗则是摹象的、写实的.他们诗歌风格的不同也体现着魏晋南北朝诗歌艺术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3.
庾信、杜甫诗歌集大成的过程具有相似性,他们基本上都是由崇尚绮丽、清新,向沉郁、老成发展的。而他们之所以最终能超越时人、集诗歌艺术之大成,又主要得益于他们后期精神境界的升华。但是,他们对儒学精神的理解并不相同,这又影响到他们诗歌集大成的程度及成就之大小  相似文献   

4.
语言教育在内涵和实施上因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而显示出很大的差异。认真研究新加坡的双语教育,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总结他们失败的教训,对我国目前的双语教学实验与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5.
所谓“辨体”,即从形式、题材、风格等层面把握各种文体的特点和不同文体之间的异同。骈文、古文和小品文的体裁特征是不同的;诗、词、曲三者是有区别的;而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既非典型的诗,也非典型的文。第二部分具体说明《古代诗歌与散文》的三个特点。《古代诗歌与散文》以“辨体”为基点,其显著特点是:在体例上以文体为经,以时代为纬,在内容上注重文体知识的系统介绍和文体类型的深入分析。与通行的中国文学史著述相比,作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委托项目的《古代诗歌与散文》,对文体知识和文体类型给予了更为充分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而诗歌作品的选择应该遵循具有可读性、审美性、同时与教材主题契合这三个标准。本文以《全新版大学英语阅读教程通用本》第一册为例,浅析应该将哪些诗歌作品引入大学英语课堂。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教学由于文体不同,关键词句的着眼点也各异,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去探求不同的教学方法。民间文学中的民歌有其特殊的表现手法,在教学中值得我们重视。古代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在写法上同一般散文有显著的不同,让学生了解古代诗词的倒装,对于他们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培养审美能力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是颇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   

8.
兰兰 《阅读》2008,(10):40-41
同学们,look/see/watch/read四兄弟,他们虽都有“看”的意思,但其含义却有一定的区别。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个性和不同的习惯哦。想和我一起去认识这四位“看”兄弟吗?Let's go and have a look.  相似文献   

9.
以大学校园诗人创作为主的"第三代诗歌"为切入点,在辨析上个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不同学院环境的基础上,论述1980年代校园诗歌创作的特点,以及1990年代围绕"学院派诗歌"的命名所进行的相关论争,进而讨论"学院派诗歌"这一命名的合理性问题及其对于当代诗歌实践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形式的等值是诗歌翻译中整体等值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诗歌形式是文体风格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在诗歌翻译中注重文体风格的等值就不能忽视诗歌形式的翻译再生。《红色手推车》以语相为突出特点,本文将通过比较此诗的三种汉语译文理解诗歌翻译中通过语言语相再生实现文体风格上的等值。  相似文献   

11.
作为自然诗人,中国的陶渊明与美国的弗罗斯特都对自然有一种独特的敏感性.自然,不仅是他们大多数诗歌的主体和内容,而且也是其诗歌的灵魂与生命.但是,自然在两个具有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的诗人笔下有着各自的表现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 1931年12月27日,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一文中自述其早年接触外国文学之情况时说;“看外国的短篇小说,几乎全是东欧及北欧作品,也看日本作品。”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一书中也说:“鲁迅自从办杂志《新生》的计划失败以后,不得已而努力译书,和其第周作人开始介绍欧洲新文艺,刊行《域外小说集》,相信这也可以转移性情,改造社会的,他们所译偏于东欧和北欧的文学,尤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唐代诗歌与书法艺术之间的关系。认为:唐代诗歌与书法在发展中具有整体上的同步性;唐人对诗歌和书法的抒情言志作用在理论上已有明确和较为深入的认识;唐代诗人和书法家,在他们的创作中表现出了一致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4.
节日的民俗风情,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为社会各阶层所接受,更容易成为诗歌的创作题材。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许多吟咏岁时节令的诗歌,如《郑风.溱洧》就是吟咏"上巳"节的。节日民俗的体制、民俗活动到唐宋完全定型,并成为官方认定、全民性的节日,丰富的节日生活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沃的土壤。节日民俗属于社会文化的一种,是属于以风俗习惯的生活形态存在的底层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真正价值所在。在宋代特殊政治、经济影响下,传统节日规模扩大,节日娱乐性、商业性增强,节日风俗也更为完备,与前代相比,北宋节日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质,节日民俗丰富了诗歌的创作内容,激发了诗歌的创作契机。亚里士多德认为情感是人性中所固有的,要想心理健康,我们应该给情感以适当的发泄的机会。节日成了他们发泄自己感情的集中点,而诗歌是他们抒发节日情感的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新派诗,指一九七六年粉碎“四人帮”以后,在诗坛上出现的一些表现力极强的诗歌.这些诗歌,突破了传统新诗的艺术手法和审美标准,一反传统新诗反映生活注重模仿的再现手法.而采取了象征、变形、艺术通感等具有再创造功能的,以表现为主的艺术手法.诗歌新,作者也新.这些诗歌的作者多为一些富有开拓精神的青年诗人,如顾城、北岛、舒婷、吕贵品、王小妮、才树莲、骆耕野、江河、杨炼、叶延宾等人.他们是在文艺界  相似文献   

16.
杜运燮与穆旦、郑敏并称为联大三星,他们的创作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在20世纪40年代的重要代表。杜运燮以其特有的幽默与智性从对现实生活的观照中解析生命的处境及意义而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这样的风格集中体现在他的轻松诗创作中。他的轻松诗是对以奥登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的继承,是注入了中国现实与诗人个性的独特尝试。  相似文献   

17.
自先秦起中国和朝鲜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哲学等多方面就进行了充分交流,当时朝鲜积极主动地学习我国的汉文、汉诗,并且造就了一批本土的诗歌大家,对朝鲜的文化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研究两国的诗歌,既能充分了解两国人对诗歌的不同研究方向,也能透过诗歌了解两国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研究朝鲜文化,借鉴他们优秀的文化精髓来说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美国当代作家迈克尔·坎宁安的小说<时时刻刻>以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为主要线索,贯穿了20世纪三个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女性的一日故事.小说中三位女性分别身处二十世纪初、二战后、以及世纪末的不同年代和美美不同的社会文化,他们独立而敏感,试图寻求自我以及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但在现实生活中三位女性的追求总是事与愿违,他们一直活在死...  相似文献   

19.
吴宓与雪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人吴宓和雪莱相同的诗歌观念与他们相似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关系。其诗歌观念不同之处在于:吴宓的诗歌理论继承和发扬了民族文学中文章为时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传统;雪莱的诗歌理论有较多的柏拉图主义成分。吴宓和雪莱具有相同的文化使命感,在爱情婚姻方面都是传统伦理道德的背叛者。  相似文献   

20.
爱伦坡写了很多小说和诗歌。其中大量的作品是关于死亡的。有意思的现象是,在他的小说中死亡是恐怖、可怕的情节,而在他的诗中对死亡的描写似乎不那么可怕,读来有美丽而忧伤的感觉和体验,有着高度的审美情趣。作者在创作时,根据不同的理论原则,对诗歌和小说使用了不同的处理手法。本文从背景、韵律、用词等润饰角度,对爱伦.坡诗歌中死亡美感进行了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