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社会是社会文化重要的转型时期。西方传教士开创了近代以来的特殊教育,并建立起一整套符合现代教育科学的学校体系。民国初期以后,特殊教育逐步由传教士兴办转型为国人自办,日益朝着本土化与世俗化的方向发展。本文试图以中国近代特殊教育为对象,分析近代特殊教育在我国社会文化转型过程中的发生与发展,揭示其过程,并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以后,借着不平等条约的保护,基督教传教士涌人中国各地开展传教活动.在遭到种种抵制之后,传教士们选择了创办学校作为入侵中国的突破口,湖南教会学校应运而生.甲午战后湖南人民的求变心理为传教士在湘办学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以后,借着不平等条约的保护,基督教传教士涌入中国各地开展传教活动.在遭到种种抵制之后,传教士们选择了创办学校作为入侵中国的突破口,湖南教会学校应运而生.甲午战后湖南人民的求变心理为传教士在湘办学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略论西方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西方传教士为了实现传教的目的,探究着儒学经典在中国社会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为近代以来中国学界重新体认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一种新的参照.  相似文献   

5.
教会女子教育是中国近代教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伴随着西方列强势力的侵入,中国东北营口开港,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东北创办女子学校以传播基督教教义和培养妇女基督教徒,客观上对中国东北近代女子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我国女子教育启开一扇窗子。  相似文献   

6.
芝罘学校是晚清传教士在中国境内唯一一所为来华传教士子女开办的学校。该学校1881年由中国内地会创始人戴德生发起,在烟台创办,2001年在马来西亚结束,前后长达100多年。无论学校在哪里设立",芝罘学校"的名称都从未改变。从芝罘学校的创办始末,可以看到芝罘学校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因此,吸引着更多的海内外友人想要了解中国、了解烟台。  相似文献   

7.
19世纪后半期至新中国成立,瑞典有多个教派在华传教,其中浸信会(也称浸礼会)选择了山东作为传教地域,诸城是其最主要的传教地点之一.瑞典传教士一方面大力传播宗教信仰,另一方面创办学校、医院、孤女院等社会事业,并间接将西方现代文明带到了中国. 艰辛的传教  相似文献   

8.
徐承波 《兰台世界》2013,(11):52-53
西方传教士体现资本主义思想侵略目的,是经济侵略、地缘政治侵略的补充.作为西方思想传播的代表,传教士们极力向中国维新派推行君主立宪制,改革经济及能源建设、教育模式等,为这些西方国家获得更大的在华利益.  相似文献   

9.
济南广智院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一些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兴办博物馆,这也是在中国大地上最早出现的一批博物馆.济南广智院,便是其中的一所.一八八七年(即清光绪十三年),英国浸礼会传教士怀恩光在青州(今山东益都)办了一所书院,称"郭罗培真书院".在书  相似文献   

10.
晚清时期,大批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这些传教士们在教会和本国政府的支持下,在思想文化上极力推行西方宗教观念和价值观。为了达到传播基督福音的目的,他们针对中国女子教育空白的现实,在各地兴建了许多教会女子学校。其中,1884年美国基督教会美以美会在镇江银山门设立的女子学堂,便是具有代表性的一所女子学校。该校最初名为镇江女塾,又称镇江教会学堂,后更名为镇江崇实女中。它是近代以来长  相似文献   

11.
较早来华的传教士面对中国强大的传教阻力,试图以学校教育和西医科技为载体,打开中国人紧锁的宗教思维空间。民国教会大学的医学教育在肩负文化入侵使命的同时,也对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清末时期,国内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主张"教育救国"。鸦片战争后,一些外国传教士开始在中国创办宣传西方科技文化的杂志,随后,国内的一些进步文人也开始纷纷创办杂志,这些杂志的发行为数学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书评空间     
自从明末利玛窦来到中国以后,天主教传教士一直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管是清前期的"礼仪之争"还是晚清频发的教案,天主教传教士都是其中主要的活跃者,而且留下了很多不光彩的印记.不过,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整个中国都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时候,很多在华天主教传教士也投身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战中,有的是直接上前线和日军作战,如中外闻名的雷鸣远神父,更多的则是参加医疗救治和难民救济,其中最著名的恐怕要数饶家驹神父了.  相似文献   

14.
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现代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长期封闭的国门大开,西方传教士尾随列强军队也大量涌入中国,他们也纷纷效仿以前利玛窦等人的做法,通过宣传西方科学知识逐渐渗透传播基督教义.传教士本来的使命是传播基督教,但他们在传教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扮演了介绍或传播中西文化使者的角色,以至于当我们历史地考察中国近现代文化史时,不得不考虑到这些传教士的作用.所以,我们在研究中国近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时,不能忽视西方传教士的作用.他们在华创立教会大学图书馆、藏书楼,引入西方教育模式、技术方法,传播西方图书馆管理理念.他们从事的图书活动是中国近现代图书事业的一部分,对促进中国古代藏书楼向近现代图书馆的转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近现代文化史和图书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因其文化传教策略和中国社会需要,开始在华展开翻译出版活动,创办了墨海书馆、广学会等一批翻译出版机构,翻译和出版了大量介绍西方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的书籍,在近代中国翻译出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促进了我国翻译出版事业的形成与发展,对于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国松 《兰台世界》2013,(12):117-118
1860年之后,清政府陆续开办了一些学习“西文”与“西艺”的学校,物理学也被正式地引进到中国的学校教育之中,中国近代物理教育开始萌芽.随着清政府对西方知识采取宽松政策,近代物理学书刊开始引入中国.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社会经历了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传教士大批进入中国开办学校,中西女塾与经正女塾虽然一所是由西方人士所创办,一所是由中国人创办,但二者在管理方案上相互借鉴,形成了较系统的女学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8.
丁韪良最初以美国长老会传教士的身份来到宁波传教。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加耶稣”的思想。主张传教士把中国文化看成必须重视的一股力量。并设法使其与基督教的优点相协调,主张用西学、教育争取儒教知识分子,改造儒学中与基督教相背离的部分,为实现中国基督教创造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早期英语教育从19世纪早期传教士来华兴办教会学校起步,本文通过研究早期中国英语教学起源及成因,总结早期英语教学的特点和发展过程;解析早期英语教育对中国社会、文化、教育、科技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产生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徐毓 《兰台世界》2015,(5):90-91
中国早期英语教育从19世纪早期传教士来华兴办教会学校起步,本文通过研究早期中国英语教学起源及成因,总结早期英语教学的特点和发展过程;解析早期英语教育对中国社会、文化、教育、科技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产生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