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紫笋茶又名"长兴紫笋",产于我省长兴县.由于制茶工艺独特、茶芽细嫩、色泽带紫、其形如笋,故得名为"紫笋茶".唐代陆羽<茶经>载:"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  相似文献   

2.
杨阳 《大观周刊》2006,(18):I0035-I0035
唐代茶的饮法是煮茶,即烹茶、煎茶。根据陆羽《茶经》记载,唐代茶叶生产过程是“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千矣。”饮用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烤炙,然后用茶碾将茶饼碾碎成粉末,再用筛子筛成细末,放到开水中去煮。煮时,水刚开,水面出现细小的水珠像鱼眼一样,并“微有声”,称为一沸。此时加入一些盐到水中调味。当锅边水泡如涌泉连珠时,为二沸。  相似文献   

3.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06,(24):19-19
龙润普洱茶体验馆最吸引人的,不仅是它琳琅满目的藏茶,还有那自己动手压一饼“唯我独有”普洱茶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陆羽煎茶法     
《大观周刊》2006,(30):63-63
1.备茶:凡饮用饼茶,在上碾之前,都要先在无异味的文火上烤炙,并注意掌握火候,勤于翻动,使之受火均匀,等茶饼烤出像蛤蟆背部突起的小疙瘩,不再冒湿气,而散发清香时为止。随将烤好的茶饼放入特定的容器中,以防止其香气散发,在冷却后即可碾茶。继而将碾成粉末状的末茶过茶箩,使之更加精细,剔除未碾碎的粗梗、碎片,然后放入竹盒之内备用。  相似文献   

5.
开心淘茶     
徐亚和 《大观周刊》2006,(42):66-66
白龙普洱紫茶饼,雄达茶城周年纪念饼,南糯乔木古树饼系列,班章乔木古茶,哈尼普洱茶,厚茶砖.[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大观周刊》2006,(16):I0008-I0009
每一饼老茶部有一个灵魂:当你走近一饼茶,如果你真的用心,就可以听到他们灵魂里的那一个个从遥远的年代飘过来的故事…… 当我走进普洱茶博物馆时,我被莫名的情绪感动了,或许是为了她们的故事,也或许是为她们曾有过的沧海桑田。  相似文献   

7.
《大观周刊》2006,(28):55-55
俗话说存钱不如存茶。当下收茶藏茶的人不少。普洱茶的大热让人们看到了伸手可及的利润空间。那么,如果你吃进一批好茶而又不急于出手的话,把它存在什么地方可是个重要的问题了。存家里?一饼两饼那还行,一件两件肯定占了不少的有限面积,十件八件那就更不可能了。  相似文献   

8.
开心淘茶     
《大观周刊》2006,(47):68-68
版纳宫廷饼;雄达茶城二期开业纪念饼;提璧壶;经营普洱茶风险小;茶叶感官鉴别的要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06,(18):I0032-I0033
在思茅制茶、爱茶和收藏茶的人当中,何仕华这个名字很是响亮。从15年前发现思茅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邦葳“国宝级”古茶树,到十几年间一直致力保护和宣传古茶树资源;从2001年一款令景迈古茶声名远扬的茶饼,到思茅多家知名茶厂的技术指导,经他手的普洱茶点石成金一样,总是成为众多茶客追捧的“玩家茶”。  相似文献   

10.
简内 《大观周刊》2006,(25):57-57
龙润816和龙润826,是龙润茶业2006年主推的一套产品.也是2006年度最值得期待的普洱茶精品。它精选澜沧江中游古乔木明前春茶为原料。严格按照QS标准进行操作.保证了安全、卫生、健康.和纯正的香气。其饼面干净清爽.条索明晰.叶片肥厚.显毫。闻之清香四溢。用茶针从饼面沿着叶片轻轻撬下些许,表里如一,外形养眼,内质养心。经沸水洗过,全部苏醒过来,香气马上弥漫在整个空间。  相似文献   

11.
关于普洱茶的干仓和湿仓,已经很有一段争论的历史。 何为干仓?答曰:自然陈化普洱茶。 那何又为湿仓?人为以高温高湿的环境,让茶饼在短时间内迅速后发酵。 其实,以上的两种说法都不是最科学的。 普洱茶本身要经过发酵,这发酵的过程就需要一定的水分、湿度和空气。不论人工发酵还是自然发酵,茶都要和空气中的水分、氧气和温度接触,微生物才有了发展变化的条件,茶也才能转化。所以可以说没有绝对的干仓也没有绝对的湿仓。  相似文献   

12.
古代茶书是茶叶科技、经济、文化的载体和茶史研究的基础资料。《枕山楼茶略》为清代陈元辅撰写的茶书,万国鼎教授在《茶书总目提要》中曾提及该书。近半个世纪以来,有关人员遍寻国内各大图书馆,均未发现该书,相关出版物称该书已经佚失,近年茶史专家朱自振教授在日本发现该书。文章对这本新发现的茶书进行校注研究,旨在为我国茶史研究提供一份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3.
叶嘉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06,(16):I0004-I0005
5月2日下午,骤雨初睛,临沧影剧院好戏连台,戏台上的幕布走马灯似地变幻着背景:第二届普洱茶神农奖公开赛、中华茶艺公开赛颁奖仪式刚隆重结束,茶品专场拍卖会又闪亮登场。毕竟,这次茶品拍卖会是中国临沧首届茶文化博览会的一项重要活动,它将开创临沧茶品拍卖的先河,商家急于在这里展示风采、拍家等待在这里慧眼识宝、茶痴们则盼望在这里以茶会友,整个影剧院大厅座无虚席。参拍的近80款拍品受到热烈追捧,整场拍卖中,无论老茶、新茶还是纪念茶都有不俗的表现。拍卖共成交茶品38项,总成交金额760500元。开拍5分钟之内,一套受委托拍卖的“中国临沧首届茶文化博览会纪念普洱茶套装”,便拍出了10800元的好价钱。  相似文献   

14.
由于宋代从帝王至士大夫均嗜茶,所以宋元诗文中关乎茶的作品众多,其中关于"分茶"一词的诠释,时贤均各有分解."分茶"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词语,围绕"分茶"问题,涉及茶学、文学和诠释词语之方法等诸多问题.本文以为,"分茶"是宋代茶文化的一个突出现象,它不但与其时的试茶、点茶、斗茶风习相关,更与宋代福建北苑研膏茶之特质关系甚密,将优质的茶品、精制的制茶工艺与出神入化的茶道技艺的完整组合,是宋人茶文化观念不可分割的整体,也是"分茶"风习流行的根本原因.而且对"分茶"问题的相关研究,也有益于对宋元诗文中其他茶诗、茶文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形与名     
《全国新书目》2021,(3):64-64
[唐]陆羽(733—804)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也是中国茶史上第一次系统完整地将茶学精神与美学精神相结合的重要历史文献。本书详细论述了茶的起源、采制、熬煮,茶器、茶人、茶事,以及品茶、茶道等,将茶事变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种人人可以享受的,悠然自得、宁静淡然的人生滋味。  相似文献   

16.
关于价格大幅回落的传闻与事实,开始考验普洱茶市的信心“五一”刚过,连绵的雨让一直价格坚挺的西双版纳州布朗山乡老班章毛料茶,从1250元跌到800元左右,其他各茶区的价格也有所回落。北京茶商胡旺说,这应该是正常的,雨水茶(夏茶)上市,茶价通常都有三四  相似文献   

17.
余舜德 《文化遗产》2023,(2):92-100
制茶工匠以手工及身体经验为主要技艺,当是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台湾地区称之为“无形文化遗产”)认证的合理候选人,不过产茶重镇的南投在2019年以“生态知识及其技术实践”认证两位制茶工匠后,却引来诸多质疑。除了两者皆以现今茶区制茶工匠仍普遍具有之制茶工艺提出申请,并以个人名义获得认证,因而引起众多议论。这两个案子获得通过,也牵涉到一些与文化遗产的概念及政策密切相关之基本课题:例如,何谓手工制茶?机械化下就没有手工了吗?制茶的传统知识为何?传统强调实作经验的制茶工艺之关键为何?再者,传统制茶知识属于个人或是团体(社区、茶区) 若答案是后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证该如何进行?笔者将以过去参与之普洱茶及冻顶乌龙茶的民族志研究为例,一方面讨论上述的议题,并据以讨论文化遗产认证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明代民歌常用茶来作为情爱的比喻,茶是婚姻的符号.明代茶区流传一种特殊类别的民歌,即采茶歌.采茶歌对茶区民俗有一定反映.利用明代民歌中有关茶的资料来研读明代历史有其特殊意义,这些材料真实地呈现了民间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19.
从茶文化的视角来看,《红楼梦》全书120回,其中112回谈到茶。其中提到八种茶名,既有虚构的、又有极其珍贵的实品。本文选择其中不常见的、颇具争议的老君眉、千红一窟、枫露茶、暹罗茶、孩儿茶等五种略加考证,结果是老君眉和千红一窟是子虚乌有、作者杜撰出来的,后三种是有其实的贡品。  相似文献   

20.
《大观周刊》2006,(16):I0003-I0003
宫庭普洱茶本不出自宫庭,皆因茶的气质华丽端庄而让人觉得有了富贵之气,是一套值得看,耐得住品饮,经得住回味的佳茗茶艺。一款来自易武的古树生茶,加一款熟茶,由一个女茶艺师和一个男茶艺师同时开泡。行云流水一番动作之后,一黄一红两杯茶汤就呈现在你面前了。男人,女人;一个是天,一个是地;一边是阳,一边是阴。当两杯茶放在面前时却不知该先喝哪一杯了?钢柔并济,阴阳结全,这就是吉人茶宴楼宫庭普洱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