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共有56个民族,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服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苗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主要分布在贵州、重庆、湖北、湖南、云南、广西和广东几个省(市),苗族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绚丽斑斓的服饰文化。湘西苗族服饰被湖南省收录进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族服饰还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在黔东南卅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在绚丽多彩的苗族妇女服饰中,银饰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据传,银饰是用来避邪秽、驱鬼脏,保平安及光明的象征。随着社会的发展,银饰由求吉祥,保平安逐渐演变为富贵与美丽的体现。黔东南苗族的银饰品种繁多,女子配戴银饰很普遍,男子也有配戴银饰的。种类繁多的银饰表现了不同地域的独特多彩的精湛工艺,这些银饰又因各地服装的款式不同,其造型、纹样也存在一定的差别。银饰的种类有银帽、银衣、大银角。银冠、银花、银项圈、银项链、银梳、银雀、银菩萨、银耳环、银耳柱、银耳坠、银手阈、银手圈以及各种银…  相似文献   

3.
解析西南地区苗族服饰的审美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苗族服饰有着人类生理的,安全的,情感的,社会礼仪的审美价值取向,印证了人类服装美的产生,也让人们看到了西南苗族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和编织的苗族服饰,承载了苗族的历史和文化,物化了苗族人民精神和情感,意义深远。本文从西南苗族服饰的审美价值取向与形成的角度,解读了苗族服饰审美的密码,传递出有关苗族服饰文化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居住在贵州省三穗县南部的苗族人民 ,约有 5 0 0 0户 ,近 2 0 0 0 0人口 ,因其居住的环境条件、生活习俗以及语言等基本相同 ,故而当地人习惯把南部苗族并称为“寨头、巴冶、良上、稿桥”。这个支系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 ,有其独特性和创造性 ,靛染工艺文化就是其中之一。三穗南部苗族人 ,家家妇女都会织布 ,户户妇女都会靛染 ,此地妇女何以人人都会靛染这一工艺 ?这里不去考究 ,只知此工艺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这个支系的古代苗族先民们 ,为了获取靛染技术 ,不知经历了多少次艰辛探索与试验 ,最后才掌握这套完整的靛染工艺技术 ,为当时…  相似文献   

5.
唐代女子的服饰,可分为朝服和常服两大类。朝服是帝王后妃及宫中女官在正式礼仪场合穿着的服饰,名目繁缛,形式严谨。女子平时所穿的常服,花样极多。就其主要者而言,首服以(mi li)和帷帽为主,上衣以半臂和披帛为主,下装则以裙服为主。本文主要介绍唐代女子的常服。  相似文献   

6.
倪宝诚 《寻根》2005,(5):64-71
宋绣的深远影响刺绣,是用多彩的丝线、绒线、棉线或金银线等,在绸缎、布帛等纺织品上,穿针引线,绣出各种人物、纹饰、花鸟鱼虫等,史书称这种工艺为刺绣,民间称“绣花”,也叫“扎花”。相传刺绣始于舜。周代已有“画绣之工共其职也”的说法。又据《尚书》载:“衣画而裳绣。”《诗经》中就多次提到过服饰、刺绣的色彩。目前,人们所能见到的我国最早的刺绣实物是1958年在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的春秋时代的绣品,它是在细密的丝绢上,绣出龙凤纹饰,绣工的绝妙令人赞叹。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的西汉古墓中,又出土了40件绣衣和一幅装饰内棺的铺绒绣锦,其图案纹饰之优美,针法之精妙,更是无与伦比。  相似文献   

7.
王倩倩 《寻根》2021,(2):41-43
一岑巩县位于贵州省东部,地处黔中山区与湘西丘陵之间的斜坡地带。岑巩县有仡佬族、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当地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思州傩戏等民俗活动独具特色,有多个重点民族文化旅游村寨,风景名胜众多。岑巩县仡佬族认为万物有灵,图腾崇拜表现为泛神信仰,自然万物中的洞穴、山、石、桥、动植物等都可成为其民间信仰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跳花节     
“跳花节”是苗族社会中操西部方言(即};:黔滇方言)的苗族同胞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由于居住环境和语言、服饰的差异,节日名称及时间、地点不尽相同。名称分别有“跳花”、“采花”、“踩山”、“跳国”、“跳洞”、“跳厂”。“跳场”等等。有的在正月跳新年花、五月跳端午花;有的在二三月间跳桃花、六七月间跳稻花。其活动场所设在寨子附近的荒地上,称为“花场”、“花坡”或“花山”。虽然名称、时间、地点不同,但活动内容大致一样,一般都有立杆、跳花、采花、献花、倒杆等程序。所谓“立杆”是将顶端系有彩带(称之为“花…  相似文献   

9.
龙山 《寻根》2013,(2):90-95
20世纪60年代描写塔吉克民族的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以其高原冰雪风光、艳丽的服饰和独特的民族风俗文化留给几代人美好的印象。居住在帕米尔高原上的我国塔吉克族,现仅有3万多人,但很纯正地保持着自己民族几千年沿袭下来的文化和生活习俗,在我国56个民族中独具特色。不久前,笔者去帕米尔高原,走访了塔什库尔干自治县一些地方,调查了解塔吉克民族风俗文化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0.
一苇 《大理文化》2008,(6):35-38
身着湖蓝色"火草衣"的白依少女如风摆杨柳,婀娜多姿,在旋转闪烁的灯光下翩翩起舞,长长的腰带迎风舒展,宛若天仙.这是大理苍山饭店彝族服饰展演的一个场景.传说白依人崇敬蜜蜂,因而他们的衣服上均绣有蜜蜂图案,而整件衣服的剪裁,也与蜜蜂相似.……  相似文献   

11.
百褶裙是苗族极具代表性的服饰,不仅体现了丰富的美学价值,更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本文从多方面分析了百褶裙色彩和纹饰的外在美,制作的过程美,以及内涵的文化美,为苗族百褶裙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鼓藏节”是贵州黔东南地区苗族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每13年举行一次,各地的具体节期不一,但多在初冬进行,期间广邀宾朋,并举行大规模的杀牲祭祀活动,节日持续时间长、内容丰富,是苗族历史、文化的综合呈现,也为苗族服饰研究提供了重要窗口。2007年底,笔者有幸赴溶江县兴华乡高排村。亲历了当地的鼓藏节。  相似文献   

13.
从“缠足”到“天足”:女子的解放岳珑女子缠足作为一种陋习,在中国历史上盛行了900余年,给女子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随着中国的妇女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缠足恶习至民国初年才真正得以寿终正寝。一、缠足之始与女子之苦女子缠足习俗,追溯其原,说法不一...  相似文献   

14.
福建“惠东女”的特有服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金洪 《寻根》2009,(3):44-47
福建惠安县共计16个乡镇,这里的“惠东”单指惠安东南边隅沿海的净峰、小蚱、山霞、崇武四镇。其地处边隅,妇女服饰自成一体,独具特色,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川江上,人们在漫长岁月中形成了其独具特色且颇有影响力的航运化,对该化的阐述偶见于字,而对该化的成因则讨论甚少。作通过对川江流域的自然地貌、物产资源、航运历史和化积淀等方面的讨论与分析,探讨了该流域航运化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6.
周俞林 《寻根》2013,(4):39-42
苗族大多数居住在山区,"所在多深险",条件较差,但也有不少居住在山间平旷之地。苗族多是聚族而居。据《宋史·蛮夷传》载:"诸蛮族不一,大抵依山谷,并树木为居。"村寨周围大都茂林修竹,风光绮丽。苗族住宅的房屋式样很多,各地苗族因经济、地理等情况不同,对所修建的房屋不仅有差异,而且其居住习俗也因地区或姓氏的不同而  相似文献   

17.
桃源剌绣     
解黎晴 《寻根》2014,(6):74-77
1958年,在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文物中,考古工作者发现有运用辫子股针法绣有龙凤图案的绣品。由此可以看出,远在2400多年前,湖南地方剌绣就已有一定的发展;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文物中,又发现了锦囊、香囊、手套等40多件剌绣衣、物,这些绣品图案有云纹、卷枝花草、如意、茱萸花等W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辫子股、平针等多种针法,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  相似文献   

18.
徐桂玲 《寻根》2015,(1):68-70
湄洲女、埔女与惠安女一同被世人誉为福建三大渔女。她们盘头插花,戴着丁香耳坠,穿着大裾衫、宽腿裤,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三大渔女不仅以贤惠和勤劳闻名遐迩,她们独具风采的服饰也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湄洲女湄洲女是湄洲岛籍女子的统称,其最显著的特征表现在发型和服装上。相传为妈祖亲自设计,可以用"帆船头、  相似文献   

19.
鹤庆县境内最南边有一个叫波罗箐的小山村,它地处鸡足山东麓,与宾川鸡坪关毗邻,这里居住着傈僳族支系花傈僳,自称"鲁甲扒".山村虽然只有二十几户人家,却保留了完整的傈僳族语言和习俗.花傈僳人服饰鲜艳美丽,男女均穿自织的火草绒、麻丝、五色棉线制成的衣服.妇女的上衣及长裙上镶绣许多花边,百褶裙后面有一道不同于主色调的布绺,裙长及地,行走时摇曳摆动,使她们更加显得婀娜多姿.  相似文献   

20.
汴绣漫谈     
王晓庆 《寻根》2008,(4):63-65
“绣棚花鸟逐时新,活色生香可夺真。近世写生无好手,熙荃画意属针神。”这首诗是古人对汴绣艺术的赞美,至今流传甚广,其中对汴绣的视觉形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对其逼真传神的艺术效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由此汴绣的艺术魅力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