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由于诸多因素,造成陶渊明生平资料的严重缺乏,所以历代陶渊明研究者对陶渊明生年的看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汇总自陶渊明所处的南朝宋代颜延之至当代学人的大量相关论述并进行梳理,笔者把它们分成传统和创新两类,并对创新意见进行研读划分,希望能对人们进一步揭示陶渊明的生年之谜。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在其生前,仅以隐士著称,不以文学显达.在他死后的一百年时间里,南朝宋、梁人对陶渊明的认识、评价经历了一个"三级跳"的文学升格运动:从"隐士"到"隐逸诗人"再到"独超众类"、"莫之与京",为唐宋以后的陶渊明研究不仅留下了大量宝贵资料,并且定下了基调,这是陶渊明接受史的开端,唐宋以后的陶渊明研究并未超出其藩篱.  相似文献   

3.
从区别词与形容词划分的角度出发,说明划分这两类词的依据以及语法学界存在的不同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说明有必要在现代汉语中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划分这两类词。区别词应单独作为一个词类,形容词内部还可再细分出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等,性质形容词可再分三小类。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陶渊明诗歌中虽然有叹“贫”苦“寒”的句子,诗人也曾有过“躬耕”的经历以及与“素心人”的交往,但这并不能说明他已“彻底转到了农民队伍中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审视陶渊明的思想、生活与创作,而不应简单地以今类古,用现成的理论生搬硬套。  相似文献   

5.
关于陶渊明的文艺思想、美学思想,论者向以“平淡”、“自然”、“真率”作评,把“自娱”说视作其创作理想,从无异词。陶渊明对社会与政治并未忘怀,“平淡”不过是外在表层的“淡化”手段,而非追求的目的。其审美趋向的实质是外淡而内奇,这不仅体现在使用率极高的“奇”字上,而且也体现在他的田园、咏史、咏怀诸作中。这和他儒道兼综的思想、外和内刚的性格,以及“平淡”萎靡的玄言时代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一千多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陶渊明始终是一个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质朴真率、淳厚善良的人。他的诗歌平淡而自然,不带丝毫的矫揉造作。陶渊明以这两个方面影响了后来的许多文人学子,为后世的失意士大夫构筑了一个超然于世俗的精神家园。这是陶渊明显露给历史的一面。但是在对陶渊明的家庭、教育、仕途、生活以及其所处的社会政治方面进行完整而真实的深入探究之后,不难发现:在不慕名利、甘于淡泊的背后,我们分明看见了他的壮志难酬之叹和贫困潦倒之悲。  相似文献   

7.
中古魏晋时代政治动荡,具有典型的乱世特征,因而士子隐逸成风,遂形成了这一时代重要时代特征之一的隐逸文化.在这些隐士中,阮籍与陶渊明是其中最有成就而且具有相似之处的两位诗人,陶渊明的创作与精神风优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阮籍的思想理念.本文试通过分析中古时代隐逸文化特征及阮籍、陶渊明的隐逸生活形态及作品创作来阐释二人共同的隐逸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8.
能愿动词是现代汉语中一类特殊的动词,在维吾尔语中情态形容词与之较为相似,但毕竟这两类词在性质上不同,这就使得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时难以掌握这类词。本文通过对维吾尔族学生汉语能愿动词学习过程中的偏误进行分析,探究其原因,并提出了与之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9.
词汇对于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但目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词汇教学与阅读理解仍是各行其道,结果是"双输",即词汇没学好、文章没读懂。本文把篇章阅读文看成是两大类词汇的有机组合,即根据原型理论划分成的基本范畴词和非基本范畴词,然后,进一步分析习得这两类词的方法,以期加深对篇章阅读文的理解及对阅读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在阅读英语材料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自己不熟悉的词,这会影响他们的阅读速度,甚至会阻碍他们对原文的正确理解。英语阅读中遇到的词汇障碍分有熟词僻义和生僻词两类,当阅读中遇到直接影响理解文章或段落主旨要义的词汇,学生可利用上下文提供的线索,合理推断出其准确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汉语字母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日益频繁,这一现象引起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以及大众群体的重视。如何看待汉语字母词现象,词典应不应该收录字母词,这些问题近来争议不断。文章探讨了汉语字母词的相关问题,首先从字母词的分类出发,其次分析了字母词存在价值以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正确对待汉语字母词。在承认的前提下规范使用,有选择地录入词典。  相似文献   

12.
词汇教学是当今英语教学中令教师最为头痛的一个难题。在农村,由于经济不发达,教学设备,语言环境等硬件设施不够完备,英语词汇教学面临重大挑战。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之下,英语词汇较为时新,与现实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使得词汇教学更为艰难。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农村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以较轻松的心情、较快地识记单词并掌握它们的用法,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按照相同词、对应词、相似词和不同词4个标准对我国境内毕苏语的466个本词汇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其结果初步预测我国境内毕苏语方言的差异情况。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比较的各毕苏方言词汇中,只有少部分词(29%)属于"不同词",另有30%以上的词属于"相同词",其余词为"对应词"和"相似词"。这表明我国境内大部分毕苏词汇具有相通性,还暗示毕苏语内部具有较强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4.
《诗经》、《论语》等上古文献中都存在不少重叠词,这些重叠词的研究在汉语词汇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对《论语》重叠词的数量进行了统计,指出了其构成形式,分析了这些重叠词的特殊表意功能,并对《论语》重叠词远比《诗经》重叠词少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5.
性别偏见在英语词汇中俯首皆拾。女权主义者正在努力消除性别偏见语言,并创立了许多中性词。英语教师应敏锐地看到这种变化,在课堂内少用性别偏见词汇,并让学生学会使用中性词,以便能同英语国家的人进行顺利的交流而不致于伤害对方。  相似文献   

16.
词汇语用充实主要是研究词汇在特定语境中词义的语用收窄和语用扩充,关联理论认为人们对话语的理解就是寻求话语的最佳关联性,而对具体词汇进行语用收窄或者语用扩充都是利用百科知识、认知语境等对词汇理解进行语用充实并且获得所期待的最佳关联性.对《爸爸去哪儿》的主题歌词中特定词汇的触发进行语用推理后,发现对这些特定词汇不能直接进行原型解读,需要对其进行词汇语用充实后,才能更好解读歌词传递亲情为主题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7.
武则天在位期间推行过的新造字武周新字存活时间很短。其短暂的命运有必然的内部原因: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辅助交际工具,既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也具有很强的社会约定性;武周新字违反汉字的社会约定性,逆汉字发展规律而动,命运自然不长久。这也启示我们在今天的汉字生活中应尊重其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8.
汉语的“什么”和英语的“what”在各自的语言中都是常用的词语,在语义和用法上,二者有同有异.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出发,对两个词语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根据困难层次模式预测英语为母语者学习“什么”时的学习难度.  相似文献   

19.
《全宋诗》中有许多白注文献材料。这些为白自注所解释的词语,多是宋代的口语词,为《汉语大辞典》等词书所缺。这对正确理解宋代口语词有很大帮助,对研究宋诗语言、构建宋代词汇史提供佐证,本文选“矮黄”、“碧涧”、“监州”等九条作为考释对象。  相似文献   

20.
亲属称谓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使用频率高、稳定性强的特点。通过比较梅县和惠东两地客家话的亲属称谓发现,两地客家话亲属称谓大部分相同,但也存在不少差异。其中,惠东客家话的亲属称谓较为复杂,呈现出既有继承性、演变性,又部分吸收了其他语言成分等特点。文章由此进一步对引起差异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