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刘立恒 《现代语文》2015,(2):103-106
客家童谣是客家人针对儿童创作的民间歌谣。目前客家地区的很多幼儿园和小学开始使用客家童谣进行辅助教学,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道德情操,还有助于开发幼儿的语言天赋,也是对客家文化和客家方言的传承。以广东河源地区客家童谣为例,分析该地区客家童谣内容和语言的特点,结合当前流行的语言习得理论,探讨客家童谣在幼儿教育和幼儿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并尝试解决客家人在幼儿语言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0,(65):165-166
童谣具有趣味性、易读性,符合儿童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运用童谣,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促进幼儿语言的快速发展、促使幼儿生活能力的提高,促使幼儿思维能力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阶段是幼儿学习语言、感知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阶段,也是幼儿的语言启蒙阶段。民间童谣是具有生活气息和生活经验,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朗朗上口的文字形式。民间童谣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能够帮助幼儿通过有韵律的语言培养正确的语感和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本文将主要阐述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具体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童谣是幼儿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形式,既可以培养幼儿对童谣的兴趣,又能培养幼儿口头语言、记忆、理解等能力,还能体验童谣所表达的情感。苏州存有大量的传统童谣,通过传唱童谣,既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又培养了幼儿对苏州地方方言的热爱,从而上升到热爱家乡和家乡文化的情感。苏州的童谣更是非常有趣,也蕴含着苏州的语言特色,但是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说普通话,导致苏州话都不太会讲了。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开展了一系列的童谣活动,接下来我结合本学期对此课题的主要工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3-6岁是儿童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以语言习得理论为支撑,剖析儿童语言习得和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探寻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一方面能够从理论的角度科学掌握幼儿语言习得的规律和特点,并有针对性地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为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提供依据和参考,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童谣是中国千百年历史传承中,经过了一代代人润色加工而形成的特殊文学形式,摇篮曲、游戏歌、问答歌、绕口令、谜语歌等,都属于童谣的范畴,深受儿童的喜爱。童谣来源于生活,语言明快,富有节奏感,能很好地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童谣辅助教学,让幼儿在欣赏童谣、感受童谣魅力的同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7.
方言童谣是一个地区民俗文化的精髓之一,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家乡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在幼儿园教学中将方言童谣融入课程,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赵帆 《学周刊C版》2020,(16):171-172
童谣形象有趣、节律性强,于幼儿而言,多多诵读童谣,对发音强化、词汇积累、思维拓展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助力颇多,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教师需充分重视起童谣的关键作用。本文主要从六方面入手,就利用童谣建构幼儿语感体系这一课题展开探究,以期为深化对于童谣教学的认识,利用童谣为幼儿创设优良的语言学习环境、助推幼儿语感体系的建构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9.
王秀雯 《海外英语》2012,(15):36-37
幼儿早期(1岁~3岁)语言习得最重要的方面是语音的习得,语音习得的丰富性,一定程度上代表幼儿语言习得能力的强弱。从语言习得关键期的理论以及幼儿生理心理和大脑神经的发育特点,阐明幼儿早期开展双语语音习得的重要性,并对幼儿早期如何进行双语语音习得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0.
幼儿早期(1岁~3岁)语言习得最重要的方面是语音的习得,语音习得的丰富性,一定程度上代表幼儿语言习得能力的强弱.从语言习得关键期的理论以及幼儿生理心理和大脑神经的发育特点,阐明幼儿早期开展双语语音习得的重要性,并对幼儿早期如何进行双语语音习得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1.
“发展幼儿正确运用语言的基本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重在习得。本文论述了在幼儿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帮助幼儿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一些做法:以情境激发幼儿口语表达的愿望;在语言活动中进行训练;在日常生活中习得和培养良好语言习惯等,并以此促进幼儿思维及个陛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幼儿园的园本开发中加强对童谣系列活动的重视,可以提升幼儿自身语言以及艺术能力,增强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提升对童谣系列活动的重视,加强对其开发研究。主要对现阶段幼儿园中童谣系列园本开发的必要性进行了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为幼儿创造一个适当的习得英语语言环境,可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精心设计幼儿园环境,营造幼儿园习得英语的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自然习得英语。  相似文献   

14.
吴静怡 《考试周刊》2015,(46):183-184
具有农村特色和乡土气息的民间童谣就来自于人们的生活,并为儿时生活带来无穷乐趣,常常让我们追忆,让我们难以忘怀。当今社会,教育西方化给中华民族教育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将民间童谣带入幼儿教育中,把民间童谣与游戏、与学习结合起来,能开启幼儿的语言智慧,培养幼儿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幼儿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幼教工作者必须将童谣渗透进幼儿教育课程体系中,不断挖掘童谣资源,更新教学方式,家园合力,让民间童谣伴随着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吴方言就是吴文化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现在的苏州有许多的外来人口,人们也只是了解现在的苏州,就连苏州人对以前的苏州也知之甚少,对于生活在苏州的幼儿来说,向他们进行本土教育,初步了解苏州民间童谣是必要的。在我园,吴文化的神韵也深入幼儿心,我们通过精心挖掘吴地童谣,从而引导幼儿感受童谣的语言魅力,再次也开展了一系列以童谣为主题的活动,发展幼儿多方面的能力,最后我们也将童谣与环境创设相结合,充实现代幼儿的一日生活。让幼儿感受童谣魅力,领略吴地神韵。  相似文献   

16.
闽南童谣具有浓厚的文化功能,其独特的韵味深受幼儿的喜欢,在教学中因地制宜地选取部分生动形象的童谣进行教学,通过学习闽南童谣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表演和活动能力以及积极的情感、态度等是一项有意义的教学尝试。闽南童谣教学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加以研究,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意象图示法、艺术教学综合法、实物体验法、游戏法、情境创设法、多媒体教学法、练习法等,有助于提高闽南童谣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7.
张瑛 《新教育(海南)》2023,(S2):206-207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趣生活”视域下大班幼儿叙事性讲述活动的开展,为幼儿创设了更丰富的语言学习与运用的机会。经过实践,总结策略,帮助幼儿逐步习得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有效促进我园大班幼儿口语叙事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幼儿时期是学习语言的初期阶段,不同的幼儿年龄段语言特点也会不同。幼儿学习语言应该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结合,联系生活中的实例。教师应该多掌握幼儿语言教育的素材,通过童谣、集体活动等方式,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杨畅 《考试周刊》2012,(44):190-191
民间童谣游戏随着时代的发展、变更,与现代儿童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远,导致我国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力越来越差。本文着重研究中国民间童谣游戏特点,并提出中国民间童谣游戏在当今幼儿园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20.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是幼儿学习语言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幼儿教师培养幼儿语言能力最常用的法宝。但在实际语言教育活动中,语言游戏活动的开展存在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形似神非等诸多问题与不足,影响语言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影响幼儿的语言习得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对绵阳市幼儿园语言游戏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探讨提升语言游戏活动有效性的对策,从而实现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语言游戏活动中培养、发展、完善幼儿的语言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