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核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仅在沿海地区布局和建设核电,选址受限,制约核能可持续发展,也难以缓解内陆省份经济快速发展与能源结构不合理之间的矛盾。重启内陆核电站,最大难点不是建设的“硬指标”,而是公众是否接受这一“硬条件”。整合技术接受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并引入感知风险和信任,建立理论模型,以湖南省桃花江核电站周边居民实地调查为基础,探讨感知有用、感知风险、主观规范、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信任对公众接受内陆核电重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有用、行为态度和信任对内陆核电重启公众接受度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风险对其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内陆核电重启公众接受度与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不存在显著相关性;感知有用对行为态度和信任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整合技术接受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并引入感知风险和信任,建立理论模型,以湖南省桃花江核电站周边居民实地调查为基础,探讨感知有用、感知风险、主观规范、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信任对公众接受内陆核电建设重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有用、行为态度和信任对内陆核电重启公众接受度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风险对其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内陆核电重启的公众接受度与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不存在显著相关性,感知有用对行为态度和信任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信息》2014,(1):10-11
正2013年11月27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2013年度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正式公布,由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牵头、国内核电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建安运行等主要单位联合申报的"中国百万千瓦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科技成果荣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1名)。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是为促进核能行业科技进步、表彰核能行业自主创新成果,经国家科技部于2010年7月批准设立的,每年评选一次,获奖项目代表了中国核能行业年度科技进步的突出成就。据悉,本年度共有134个核能科技创新项目参与角逐,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从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  相似文献   

4.
福岛核泄漏事故之后,国务院常务会议慎重重启核电建设步伐,核能仍然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核能是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是时代的必然选择。现阶段,稳步有序推进核能正常发展;确保安全第一,是核能发展的必备条件和基础保障;积极开展技术革新,为核能发展拓展无限空间。  相似文献   

5.
安全运行和高效生产是核能未来发展的总趋势.安全运行是核电发展的基础,高效生产是核电发展的方向.本文通过回顾核电技术的发展,分析核电站的安全管理与运行支持的现状,结合我国核电产业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核电站安全运行技术服务发展趋势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核能必须坚决贯彻“稳中求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最近,中国又发生了"重启"核电的争议。争议的真正实质是,中国的核电是否应真心真意地按"稳中求进"的发展方针,是否应立即停止大跃进。下面将分四个问题,对这一"重启"进行深入讨论。一、中国必须立即停止核电的"大跃进"。  相似文献   

7.
2009年4月15日俄罗斯国家核能集团公司召开核电会议,部署俄罗斯2030年的核电发展计划。根据这一计划,俄罗斯将新建核电站装置26座,核电在国家电力总产量中的比例达到25—30%。当前,欧洲许多发达国家的这一指标高于25%,俄罗斯仅为16%,因此实施这·计划,将使俄罗斯的核电规模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绿色核能未来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美国三里岛到苏联切尔诺贝利,再到日本福岛,几起大的核泄漏事故发生后,许多人对核电站的安全性非常担忧,可是面临能源短缺的问题又不得不发展核电。以德国为例,由于今年年初遭到罕见寒流袭击,该国被迫重启部分已经关闭的核反应堆,这令其2022年前逐步废除核能发电的计划面临考验。那么,未来有没有洁净而安全的核能可供选择呢?当然有。俗称"人造太阳"的可控热核聚变就将是人类能源的希望,但它距离实际应用还为时尚早。因此,核裂变能仍将是21世纪的主要能源。  相似文献   

9.
"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在中国"富煤、少油、缺油气"的资源国情下,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结构和电力结构该"转向何处"却存在很多争议,其中国内外影响最重大、也是当下国内争论最激烈的能源议题则是:中国该不该在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内陆地区大力发展核电?鉴于核事故的特殊性,"核电安全"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和生态保护,因此,"内陆核电是否重启"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能源选择问题,而是决定着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和子孙万代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十三五"乃至更长远的今后,中国核电发展该何去何从,按照中央对核电"必须绝对保证安全"的方针要求,本文结合发达国家核电数十年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核电产业亟需高度重视的安全短板进行了剖析,对内陆核电是否符合我国国情进行了论证,同时对我国核电发展该如何"稳中求进、确保安全"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法国总统萨科奇与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24日在罗马签署协议,宣布两国企业将在核能领域展开合作,最终帮助意大利恢复建立起自己的核电工业体系。1987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发生核电站泄漏事件一年之后,意大利通过立法文件,在全国境内停止一切核能工业,而在关闭了其境内最后一座核电站22年之后,  相似文献   

11.
一、哈尔滨建设核供热项目的可行性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题,和平利用核能是冷战结束后各有核国家追寻的目标。核能是一种巨大的资源,已经在并将在解决能源供应和全球环境问题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全世界的核电站将近400座,我国的核电发展起步较晚,但装机容量已达900万千瓦。根据核电发展规划,在未来十五年内,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核电将在中国未来的电力发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核能除用于发电外,还可用于供热。以核代煤进行供热,是一个比发电更为广阔的新领域。从原理上来说,各种反应堆都可用于供热,核能就是以热能的形…  相似文献   

12.
一、世界核电发展概况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减少,人们早就开始探索新能源,如核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风能等。通常认为核能是一种先进的比较现实的替代能源。 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实验性核电站。至1985年底,世界上已有26个国家(或地区)建成355座核电站(374个反应堆),总装机容量为26303万千瓦;有25个国家正在建造163座核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5780万千瓦;有18个国家,在筹建(已订货)75座核电站,总装机容量为7733万千瓦。三项总计为593座核电站,总装机容量为49816万千瓦。核电站最多  相似文献   

13.
解读核电站     
核电站就是利用核能发电的电站。从原理上讲,核电站实现核能-内能-电能的能量转换。?发展核电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电之所以能成为重要的能源支柱之一,是由它的安全性、运行稳定、寿期长和对环境的影响小等优点所决定的。人们正在加紧开发利用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发电。  相似文献   

14.
一、必须立即停止我国在核能发展上的“大跃进”a)我国现在制定的核电站“大跃进”的规划:我国正在运行的核电反应堆有11座,电功率为900万千瓦,目前国内正在建造的有26座核电反应堆.总功率约2800万千瓦。有关部门正在研究的目标是:  相似文献   

15.
《金秋科苑》2012,(9):30-31
近日,由清流县老科协主办、清流县退休教师活动中心协办的《核能安全与环保》科普讲座在清流县退休教师活动中心三楼会议室举办。这次科普讲座邀请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先梓作科普报告,原清流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清流县老科协会长包玉山主持讲座。张先梓研究员围绕主题,结合科研、实践和亲身经历,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核能发展的必要性、我国核电发展状况及发展战略,通过多媒体投影设备,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当代能源状况、什么是核能、核电站介绍、核电的安全、核电的环境保护,讲解了核能是高效、安全、清洁、经济的能源.  相似文献   

16.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 1938年秋,科学家发现,铀-235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会发生裂变,并释放出大量能量,从此人类进入了原子时代。核能的利用,经过50余年的发展,目前世界上核电站装机容量已达3.4亿千瓦。人们已普遍认为,核能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清洁的能源。在一些化石燃料能源资源短缺的国家,已选定核能作为国家解决能源需求的主能源。例如:1994年核电在电力总供电量中所占百分数,法国为75.29%,比利时为55.77%,瑞典51.13  相似文献   

17.
一、必须重新审订"2020年核电占5%,2030年核电占10%"等既定的目标 2011年4月12日,我曾在两院资深院士联席座谈会上,大力呼吁我国必大幅度调整发展核能政策。其实,这一发言仅谈了核安全问题,谈了要从Nuclear Safety上升到Nuclear Security,未谈核能还有另一被掩盖了,  相似文献   

18.
核电建设成本高昂,较高的年利用小时数是生存前提。"新电改"要求核电参与系统调峰,对其年利用小时数带来巨大考验。水电发电成本较低,凤电等的并网成本也在逐步下降,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使得核电在电网调度中已无竞争优势可言。全球煤、气价格的疲软,也进一步使得核电在市场竞争中优势降低。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陆核电"将不再具有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9.
核能的发现和利用是20世纪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所谓原子核反应堆,就是利用核燃料的可控核反应将核能转变成热能的装置。目前,世界上运行着的反应堆均为裂变反应堆。聚变反应堆尚处于研究阶段。根据裂变堆所用的慢化剂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石墨堆、轻水堆、重水堆和快堆(无慢化剂)。中国的秦山和大亚湾两座轻水堆核电站的顺利建成和安全运行,标志着中国的核电事业已有了良好的开端。为了发挥各方面的潜力,推动核电事业更快地向前发展,中国决定建设重水堆核电站,并引进加拿大坎杜(CANDU)堆。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15,(20)
环境污染加速了发展核能的需求。我国对核能发展采取了审慎的态度、大规模发展核电引发的环境问题早就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也出台了相关的一些法令。随着核电站数量和规模迅速地膨胀,相应的核环境立法亟待完善。特别是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核环境政策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民众对于参与权、知情权凸显,地方政府和非政府环保力量也希望在核环境政策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从核电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出发,从四个方面建立和完善核环境政策进行了研究,希翼促使核能发展和核环境政策建立的相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