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3 毫秒
1.
积极有效地发展旅游业的循环经济,综合体现了科学发展旅游业、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发展旅游业循环经济是历史文化名城实现环境和经济双赢的最佳选择。大理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颇富盛名的、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的地区,在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破坏加重、部分资源短缺、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的背景下,如何变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探索大理旅游持续发展的途径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旅游业内积极有效地发展循环经济,综合体现了科学发展旅游业、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发展旅游业循环经济是历史文化名城实现环境和经济双赢的最佳选择。大理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颇富盛名的、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的地区,在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破坏加重、部分资源短缺、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的背景下,如何变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探索大理旅游持续发展的途径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后,我国旅游业有了较大进步,同时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如何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是当今旅游发展应研究的重点方向。长春市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通过对长春市旅游业中历史文化、旅游文化现象的调查和评析,着力阐述文化是旅游业的精神内含,以及分析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阆中是全国四大文明古城之一,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联合国地名遗产委员会命名的"千年古县",旅游业在其经济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目前对阆中旅游资源的评价和认识还不全面,致使阆中旅游业发展受限.该文对阆中的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多角度SWOT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开发策略,为阆中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丰富的文化资源是青州旅游业健康发展的独特优势。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对古城文化资源进行科学开发和有效整合,用文化元素强化旅游优势,提升旅游品质,做强青州古城文化旅游品牌,让旅游业成为青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6.
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部分,越来越引起旅游文化学术界和旅游开发者的关注。本文试从历史文化名城在旅游业中的作用入手,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开发进行初步的探讨,并将中国古都作为特殊的历史文化名城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追逐"朝阳"--桂林历史文化旅游30年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历史起源早,文化开发早,文化密集,文化质量高,在中国的南疆撑起了一个国务院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国从政治转向经济建设的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桂林以山水的名望赢得了旅游业的辉煌,形成了桂林人对旅游业发展思想认识的基础。桂林发展旅游业,从山水风光旅游到对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形成旅游产业化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渐明晰的过程。全面总结桂林30年进行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开发与建设的经验教训,构筑与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相称的桂林历史文化旅游体系,迎接新世纪桂林旅游业全面发展高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8.
转型与发展视角下淮南旅游市场综合开发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人数也逐年增加。淮南作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能和价值。随着淮南山南地区的开发以及合淮经济圈一体化的发展,加快淮南旅游市场的开发,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拉动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势在必行。但就目前来看,旅游基础设施落后,旅游资源分散,没有精品路线,游客对淮南城市形象认识上的偏差阻碍了淮南旅游市场的发展。通过对淮南旅游资源现状的分析,对淮南旅游资源市场开发可行性路径进行了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9.
商丘古城旅游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人们文化品位的提升,历史文化名城游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商丘古城,凭借其特有的原真性、文物性、社会文化性特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促进了商丘市旅游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商丘古城确实不愧为一座具有旅游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10.
镇江作为一个具有“城市山林”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有着美好的山河美景,更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目前我市旅游业的优势表现于资源丰富,神话传说多,交通便捷以及市场优势明显.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阻碍旅游业发展的问题.本文从镇江民间文化的特点入手,分析其旅游开发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民间文化的旅游价值,开发民间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11.
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生命力的展现,是其后续发展的内存动力。对杭州城市文化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杭州是座人文底蕴深厚、交通发达的旅游城市,市民对城市文化认可度较高,但存在历史文化景点推广宣传不够、人气不旺、传播手段还不够丰富等问题。为促进杭州城市文化的传承发扬,应多举措加强杭州历史文化宣传,强化人才吸引力、打造宜居城市,借助重要国际会议或赛事、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充分利用微信等平台多渠道传播。  相似文献   

12.
ZHANG Teng-long 《海外英语》2014,(5):156-157,167
Tourist textsfeature vividness and distinctiveness and its translation is a typical cross-cultural activity.By applying crosscultural consciousness to the tourist material's translation,foreigners can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easily.Therefore,cross-cultural consciousnes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lation of tourist materials.This thesis,taking Qi culture as an example,explores some typical tourist attractions from perspectives of historical allusions and legend as well as traditional customs.The analysis of Qi cultural connotation concludes business culture,Pu culture and filial piety culture.So,in order to transmit the cultural information to foreign tourists accurately,it is necessary to apply inter-cultural consciousness to the translation of tourist texts.  相似文献   

13.
作为商业文化核心,历史文化名城的老城区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在开发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致使老城区的历史文化资源流失。以宜宾为例,在分析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资源特点及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宜宾文化旅游特色定位应该立足于城区四大主题文化,并提出了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文化旅游的立体打造的思路及举措。  相似文献   

14.
从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角度出发,评析柳州景区标识语翻译,提出一些建议,旨在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进而联合地方高校的专业人士,对旅游景点标识语的英文翻译进行纠错改正。  相似文献   

15.
连云港市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地方文脉特征十分显著.文章从旅游文化建设的角度分析了连云港市加强旅游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基础条件、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连云港市旅游文化建设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陶瓷文化旅游文本是旅游者了解景德镇的重要窗口,其英文翻译质量将直接影响景德镇的国际形象。通过实例分析现有旅游文本英译中的弊端,对规范旅游文本的英译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便更好地弘扬陶瓷文化,提升景德镇作为中国瓷都的国际化形象。  相似文献   

17.
北京的故宫和湖北的武当山都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两者都因自身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建筑正是两者的核心景观,是两者文化内涵的具体体现.上述两者的建筑群布局,同属于皇家建筑.在规划布局,空间内涵等方面既有相通之处,又能根据自身不同的环境特征巧于因借,做到因地制宜,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8.
庙会逐步成为旅游经济的新兴力量,城市春节庙会对区域旅游经济有提升的作用。以太原春节庙会为例,春节庙会对短期旅游、民间文化、旅游产品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庙会组织连贯性不强、庙会内容和地方文化结合不紧密、庙会与旅游景点结合不紧密等。针对这些不足加以改进,可进一步提升城市庙会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国家旅游局评定的第一批5A级旅游景区网站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具有完整数据的50个5A级旅游景区网站进行了用户关注度统计并进行了功能评价。调查研究表明,50个5A级旅游景区网站用户关注度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但5A级旅游景区网站存在特色体现不明显、功能建设不完善、内容展示不丰富等问题,并提出全面完善网站功能、科学展示网站内容、丰富网站展示手段等5A级旅游景区网站功能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泸州市报恩塔建于绍兴十八年(1148年)。塔坐西向东,砖石结构,重檐七级楼阁式。塔平面八角形,107级踏道经塔心盘旋至顶。塔内有许多的深雕石刻造像,人物线条流畅,保存完整,为泸南安抚使冯楫为报母恩而建。报恩塔深刻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不仅具有传承佛教文化,弘扬"孝"文化的功能,还具有保护景观和丰富日常生活的功能。如今通过对其进行包装,可以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使其成为泸州的名胜景观,提升旅游景点品位,从而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