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千百年来,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诵读古诗词,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语文教材里的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本文从诵读古诗——获得精神的力量、趣读古诗——获得人格的力量、赏读古诗——获得审美的力量三个方面去分析诵读欣赏古诗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古诗文是我国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千百年来,它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诵读古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  相似文献   

3.
古诗文是我国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千百年来,它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诵读古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  相似文献   

4.
刘刚 《黑河教育》2013,(12):14-14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凝聚着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艺术魅力,它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成为凝聚、发展和振兴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为了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我们班级让学生从小走近经典,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通过诵读古典诗词名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了我班特有的班级文化。  相似文献   

5.
胡克林 《考试周刊》2011,(88):38-38
一、诵读经典诗文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第一次明确规定背诵古诗文的篇数(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并在大纲后面附有古诗背诵推荐篇目80首。高考语文科目《考试说明》表明:2012年高考文言文的考查更加突出,其中多年未曾在高考中露面的名言名篇默写和古文翻译将再次出现在试题中,同时新增古文鉴赏诗题。千百年来,就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简直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养滋养剂。诵读古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许多家长看到,孩子们在经典古诗文中吸取了做人的精神力量,气质也高了,就是苏轼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以上事实表明诵读经典诗文何等重要。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的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极高的思想艺术价值。在数千年的传诵过程中,陶冶、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为华夏文明的辉煌,作出了不可估量的巨大贡献。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是近年来学校开展课外读书活动的一大亮点。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我校开展了"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活动。中华诗文的诵读活动,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学生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可逐渐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学生的高远智慧、优秀品格和爱国  相似文献   

7.
古诗,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浸润了我们的民族文化.启迪了民族智慧.陶冶了民族情操,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从而让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与根本,组织、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能够培育我们团结各民族的情感,继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可以感染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人格熏陶也是有益处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习惯,积淀文化。以下从经典诵读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试图找到解决目前经典诵读方面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1.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国学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旨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营造班级浓厚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春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1.1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国学经典原文,就连有些老师读起来都会望而却步,更何况是我们七  相似文献   

10.
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诵读古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古诗的体裁特点,充分挖掘古诗中的美育因素,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感知、领略和欣赏美的情愫,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本文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感受。  相似文献   

11.
张翼 《成才之路》2014,(29):78-79
正曾经有人说:经典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记录着民族基因中的最高智慧,是圣贤伟大的思想光辉对后世子孙的谆谆教诲。我们应该日日诵读经典,让经典浸润我们的灵魂,从而使人生得到启迪,使博大宽厚的思想人格逐渐养成,这样的生命才能掏溶出深度和高度。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是经典文化的传承者,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习惯,教会他们诵读的方法更是  相似文献   

12.
国学经典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杯美酒,是圣贤留给我们的一曲绝唱。诵读国学经典,让优秀的华夏精神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让灿烂的民族文化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国学经典简洁而不简单,寥寥数语却尽现悠长韵味、深远意境,正如孔子所说"不学诗,无以言"。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让学校充满迷人的书香,成了思考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国学资源是我国的文化源泉,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与道德精神的典藏。在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要重视国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让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在诵读中明德修礼,获得道德熏陶、提升人文修养、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民族语言明亮而透彻的深处.不仅反映着祖国的自然。而且反映着民族精神生活的全部历史。人们一代跟着一代传下去,每一代生活的成果都保留在语言里,成为传给后一代的遗产……一个民族把自已全部精神生活的痕迹都珍藏在民族的语言里。” 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说:“国语不是训诂之学.而是生活思想问题。是川流不息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经典是中华文明的伟大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辉煌载体。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经典以她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造就了多少为国为民创下丰功伟业的华夏精英,使中华文明得以薪火相传、永不衰竭。今天,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两个“纳入”意味着少年儿童在基础教育阶段,将有更多的机会诵读到更多的中国文化经典。人的生理和心理,一生都在发展,但少年儿童时期的可塑性最大。从小就受到中国文化经典的陶冶,得到中华美德和民族精神的滋养,潜移默化,就会产生如孔子说的“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的良好效果。这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6.
冯石宝 《中国德育》2010,(11):77-7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坚强的内在支撑,是一个民族开创辉煌未来的不竭动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时代的召唤。民族精神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广大教师应该自觉担负起这项历史使命,造就有教养的一代中国人。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是我们民族文化精华的结晶,是民族精神传承的载体.熟读这些书籍,使我们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涵养我们的性情,增长我们的智慧,提升我们的眼界,增进我们的道德勇气.新大纲和新课标规定了学生必须诵读大量经典诗文名著,中学文言文学习的比例也大幅提高,预示着我国的语文教育将向"经典诵读"教育转变.  相似文献   

18.
璀璨的中华古典诗文,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精神的结晶。近年来,金塔县天仓学区开展了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天仓幼儿园也扎实开展了这项活动。那么,怎样在幼儿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如何多途径地进行幼儿经典诵读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9.
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诵读中华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每一个教育者的神圣使命。经典诵读,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学校育人思想之根,丰厚孩子的人文底蕴,打好生命底色。  相似文献   

2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坚强的内在支撑,是一个民族开创辉煌未来的不竭动力。在当前汶川抗震、北京奥运的大好形势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时代的召唤。民族精神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广大教师应该自觉担负起这项历史使命,去造就有教养的一代中国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