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档案广角     
《湖北档案》2013,(12):1-1
●即将挥别的2013年,一大波网络流行语再次来袭:十八大后"舌尖上的浪费"逐渐减少;"光盘行动"带来了一股节俭风。这一年,有人"喜大普奔",有人"累觉不爱"遇见"高大上"(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事物时,"不明觉厉"(虽然不明白在说什么,但觉得很厉害);开玩笑的时候"人艰不拆"(人生已如此艰难,有些事就不要拆穿);惊讶的时候"我伙呆"(我和小伙伴都惊呆了);忧伤的时候"累觉不爱"(很累,觉得不会再爱了)……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网络热词显然更具"国际范儿":"土豪"(tu hao)登上了《纽约时报》,并且被BBC报道,而"大妈"(da ma)则有望与之"携手",共同在2014年被收录进入《牛津英语词典》。  相似文献   

2.
重建新闻客观性原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西方哲学史上,“客观(体)性(objechvity)问题”是与“主观(体)(subjectivity)问题”紧密相连的经典性问题。这一问题“移居”到新闻学领域后,就转变成了长期困惑人们的“新闻的客观性问题”:表面上,客观性原则在西方新闻界保持着“新闻专业理念”的地位,但把这个理念落实到新闻的写作与呈现时,却成了一种迷思──有人队为新闻报道“不客观”,有人认为新闻报道“不可能客观”,另外一些人则认为新闻报道“不必客观”①。1959年,在美国《新闻学季刊》春季号上,一位名叫肯·麦克罗里(KenMacrone)的美国学者发表了一篇探…  相似文献   

3.
一、何为电子艺术:有人说,计算机艺术是用计算机实现的艺术。就像说“用油彩和刮刀实现的是油画”、“用水墨和宣纸实现的是中国画”那样,强调的是工具。有人说,计算机艺术是四维艺术。这是说历史L各个时期的艺术(主要指美术)都是静态的、二维(平面,例如绘画)或三维(立体,例如雕塑)的艺术。而计算机出现之后,信息载体及传播媒介发生了质的变化,时间与空间形成一个四维的世界。反映与表达四维信息的成功形式是计算机艺术。这话有道理,但有点“深奥”。有人认为计算机艺术是电子艺术,是崭新的艺术流派。它是高科技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把握好舆论引导工作"时、度、效"的要求,这不仅是对新闻宣传规律的精炼概括和高度总结,也对地市党报时评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何为时评的"时、度、效"?"时",就是要及时、适时发声,抢占"第一发声"主动权;"度",就是要拿捏好分寸,掌握好尺度;"效",就是要发挥新闻评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正能量作用,彰显舆论引导之效。  相似文献   

5.
电视节目主持人向演员学什么?申家宁(92级外语系研究生)电视节目主持人向演员学习?节目主持人不是不要“表演”吗?向演员学习,难道不会导致新闻功能的退化吗?有人也许会发出种种疑问。我认为,电视节目主持人不必掌握表演的全部技巧,但要抓住表演的“魂”。这种...  相似文献   

6.
五个“拼”(1)“同题竞争时代”拼的是策划;(2)“争分夺秒时代”拼的是“集团作 战”;(3)“厚报时代”拼的是“版组效应”;(4)“多媒体时代”拼的是“立体捆绑”;(5)“读图时代”拼的是“高科技”。 五个“难”(1)做一个“会把关”的总编辑容易,做 一个“会策划’且使策划达到预期 目标的总编辑难;(2)培养一个“跑街”的记者容易,培养 一个“专家型记者”难;(3)寻找一个“管版不管人”或“管人不 管版”的编辑容易,寻找一个“既会 管版、又会管人”的编辑难;(4)发现一个有学问的作者容易,发现 一个会…  相似文献   

7.
所见有同一位作者在十五年时间(1985.7—1999.12)内出了四本同类的书:《科学思想史》、《东方的智慧──东方自然观与科学的发展》(此书第一署名人)、《科学认识思想史》(同上)、《人与机器──高科技的本质与人文精神的复兴》。在第四本的作者简介中称前三本为该作者的“主要著作”,第四本从署名(独自)、篇幅(与前约略相等)、基金级别(不低于其前)等方面看,无疑亦是“主要”甚或是更“主要”的著作。但是,在所有四本书中,人们却可以发现累累硬伤,现各举数例。 (1)“有人对‘动,域徙也’提出了不同解释…  相似文献   

8.
河南大学近日宣布建立3个专业班:“作家班”、“新闻发言人班”、“大学生艺术团(合唱)”,各招30人。这一消息引起极大争议,有人指出,大学专业设置越来越像职业培训班。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中,美育是一个根本性的教学层面,对于培养具有原创能力的人才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的电影思想为我们实施美育提供了三个方面的启示:用"教育蒙太奇"营造审美情境,"装配"一个审美性课堂,是美育的关键;"装配"一个"现代电影"式的课堂,让受教育者在审美中遭遇一个巨大的"问题",从而自行开发其原创能力,是美育的灵魂;"装配"一个"古典电影"式的课堂,在审美中传授必要的知识,则是美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车英 《新闻知识》2000,(1):29-30
一、勤奋好学一才子 求学深造赴抗大 何微(1916.7.23—1999.4.6),初名何畏,笔名米若、石冷。有人说:何微之所以成为中国当代的名记者,正因为他姓“何”,新闻中的六大要素即五个W加一个H(有人译为: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故和如何)都是“何”;也有人说:“何”乃疑问词,或许正是这个“何”促使他不断求索,成为新闻学研究之大成者。这或许是历史上的巧合,但纵观何微的成长过程,我们不无悟出:时势造英雄,是中国共产党哺育了他,是中国革命造就了何微及何微这一代颇有成就的名记者和新闻学家。 191…  相似文献   

11.
陈庆港,一个工作于繁华大都市的摄影记者,追踪拍摄中国西部农村已有10年。他的新书(《十四家:中国农民生存报告(2000—2010)》,真实呈现了西部14个贫困家庭的10年日常生活。不必说细腻的笔触有多么感人,也不必说故事的残忍有多么刺人,单说这几百幅震撼的图片,就能击中你我的心窝。但我不得不说的是,和我一样,他不只一次被“看上去很凄美”的错觉所打败。  相似文献   

12.
微关注     
《上海档案工作》2013,(3):20-20
@北京黄彬:(估计)"尚书"原来是这个意思!指中国上古皇家档案文件的汇编。"尚"意为(把卷着的、包着的、摞着的东西)摊开、展平;"书"即文字、文字记录、文档;"尚书"即"解密的王家文档"、"(向社会)公开的皇室卷宗"。《尚书》记载了王和贵族讲的话。《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一)晚报是大众媒体。(二)媒体市场的细分化使晚报专刊至今方兴未艾。(三)晚报专刊应以服务读者为重要办刊宗旨。(四)提高晚报专刊的亲和力要有“好看脸”、“侠义心”、“热肚肠” ,以使报纸得人心而得“天下”。(一 )有人说 ,中国媒体在世纪之交跨入了真正的“战国时代” ,在白热化的竞争交战中 ,死死生生 ,合纵连横 ,绘就了一幅中国新闻事业蓬勃兴旺、波澜壮阔的图景。更有人注意到 ,这二十年来 ,全国数千家报纸———不管是中央和地方省市的机关报 ,还是形形色色、风格各异的专业报、行业报 ,以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 ,似有一…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有人说是进入了“汽车时代”,有人说是进入了“高科技时代”,从人文的角度看,还可以说是进入了“互动”时代,这个时代是以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为主要标志的。互联网凭借强大的“交互”功能给传统媒体的生存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致孔另境①(五通) 一 另境兄:嘱修改《新名词词典》④“美术音乐部”,经弟细看原文,非但毫无“新”名词,即“旧”名词亦历乱无章,应有者不有,而不必有者则有之。且解释欠当,寥寥数条(美音共只三十馀条)而已。  相似文献   

16.
彭知辉 《情报学报》2023,(5):537-547
误导性信息正成为情报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何以能进入情报学领域,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有必要对此做出理论阐释。本文根据误导性信息的属性特征、基本条件和构成要素,分别从情报科学(information science)和情报研究(intelligence studies)视角阐述误导性信息研究的可行性和基本路径。误导性信息是一种特殊的信息类型,可从情报科学视角,围绕“特征”“质态”“治理”三个维度开展研究;它也是一种特定的信息活动,可从情报研究视角,围绕“信息”“施动者”“受动者”三个维度开展研究。情报视角的误导性信息研究表明,在信息化环境下,情报学不必局限于原有体系框架,可不断拓展其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研究新现象,探讨新问题,提出新理论。  相似文献   

17.
龚俍睿 《新闻窗》2011,(1):51-52
新闻的5个“W”1个“H”人所共知,即便不是业内人士,也能“说三道四”,When(何时)、Where(何地)、What(什么)、Who(何人)、Why(为何)、How(怎样)构成了新闻报道的基本要素。但在新闻同源.独家新闻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今天的新闻竞争仅靠这5个“W”1个“H”,或许已经不能取得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月27日,网上爆出香港当红艺人陈冠希与阿娇(钟欣桐)的床照,惹得网民普遍关注,“艳照门”事件拉开序幕。此后,不断有新的“艳照”出现,数量高达1300多张,陆续牵涉出张柏芝、陈文媛、陈思慧、颜颖思等14个知名女艺人,有人称该事件不折不扣地成为“鼠年的一场鼠疫”。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媒科技》2012,(7):20-36
7月l1日,第六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简称“王选奖”)人才奖颁奖大会暨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简称“中国新闻技联”)2012学术年会,在“冰城夏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黑龙江省副省长程幼东、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杨殿军、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理事长谢胜和同全国各地报业、通讯社、广电、网络媒体的高层领导、技术主管以及高科技企业代表200余人,参加了本次新闻技术界盛会。  相似文献   

20.
周逢雨 《大观周刊》2010,(48):170-171,125
不必讳疾忌医,中小学现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属于"污染愚化塑",其高耗低效的"八教一班"(教师、教材、教学、教蜜、教学时间、教学科目、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班级系科)无时无刻不在"污染愚化"着学生的"6Q"(志商、智商、情商、学商、才商、德商)和"三思"(思考、思维、思想).中小学"低破智慧型"人才培养模式,彻底颠覆现行高耗低效的"八教一班",实现高效低耗、速效低负、"低碳智慧"的"奇效".主要办法是:引进奥林匹克教学竞争管理机制,教师只作教练、裁判、主办者、观众---交给学生各科知识学习和各种技能训练的"钥匙",并将知识、技能单元集约化,让学生在团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学生"我会学"、"我要练",进而达到学生相互"我会教别人学"、"我要教别人练"、"我为人师"、"人人为师"境界,从而真正培养"6Q"兼备的创造型"三思"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