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6月4日,29岁的中国女将李娜在巴黎的罗兰·加洛斯体育场,历史性地斩获了法国网球公开赛的女子单打冠军。全中国和全世界的媒体对这位女子给予最高级别的赞誉之词。中国媒体说她书写了历史。CNN说她的夺冠"就像童话一样"。  相似文献   

2.
李娜获得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冠军,威力大到把国内媒体"炸晕",引起媒体的集体"失态",随之而来的是:媒体疯狂报道、起哄造"神";感情用事、无原则地报道和捕风捉影式地分析与评论等. 媒体的反应与表现 1.标题 李娜就像一个魔法师,在北京时间6月4日晚她夺得法网冠军后,国内媒体界的记者和编辑一夜变成了.一根筋",变成了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徒弟,使用同一种方法、同一种逻辑.  相似文献   

3.
2011年6月4日,中国金花李娜以2:0战胜卫冕冠军意大利选手斯齐亚沃尼,夺得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冠军,改写了四大满贯百余年历史。李娜夺冠之后,举国上下欢欣鼓舞,各路媒体都在大量对此事件进行报道。6月5日,《人民日报》一经推出,便引来众人的瞩目。  相似文献   

4.
很长时间以来,李娜都是中国运动员的一个异类。幸运的是,这个坚持个性如坚持网球一样的叛逆女子,在不断冲撞固有体制之后,当体制松手,她终于以完美结果证明了个性与热爱才是体育追求的全部伴随着击球动作,李娜左锁骨下方的那朵玫瑰若隐若现。文身,很长时间在国内都被认为是种叛逆。当年19岁的李娜为了表达对姜山的爱意文下玫瑰,也许是为了避免太引起关注,她用胶布遮了多年。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条件下党报的问题及改革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6月4日,中国金花李娜以2:0战胜卫冕冠军意大利选手斯齐亚沃尼,夺得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冠军,改写了四大满贯百余年历史。李娜夺冠之后,举国上下欢欣鼓舞,各路媒体都在大量对此事件进行报道。6月5日,《人民日报》一经推出,便引来众人的瞩目。因为在这一天,这个全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周刊》2011,(23):46-47
在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迎来125周年之际.同样有着125年历史的梅赛德斯-奔驰宣布.将邀请中国首位大满贯冠军李娜担任全球品牌使者,由此.李娜成为第一个担任梅赛德斯-奔驰全球品牌使者的中国人。根据合作协议.在未来的三年间.李娜还将出任由梅赛德斯-奔驰与中国网球协会共同创办的“明日之星”青少年网球训l练营形象大使.执教并培养更多训练有素、技术精湛的中国网球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7.
李娜澳网夺冠,是中国体育的大事件;李娜冷脸接受家乡政府巨奖,则是中国社交媒体的大事件。2014年1月28日,李娜在当地政府举办的庆功宴上全程黑脸,甚至在接受80万奖金时也面无表情。此事在舆论场引发广泛争议,就连国内主流媒体新华网也刊登文章,称湖北省给李娜颁奖是“热脸贴了冷屁股”。舆论由此质疑地方政府拿纳税人的钱奖励运动员,把体育政治化,实际上是扭曲了体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几年前很少有人想到,中国人能这么快就拿到网球大满贯单打冠军,即便这些年各种突破不断,大满贯单打冠军仍然显得比较遥远。李娜说夺冠的感觉就是"梦想成真",其实大多数人,都还没来得及做这个梦呢。  相似文献   

9.
此次.中国网球公开赛让中国女网在梯队队员补充上有了意外收获。可对于明年的奥运.已获得参赛资格的,目前只有李娜。彭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培养出今年双冠王郑洁/晏紫,但中国网球的未来也许需要更多的莎拉波娃今年是中国网球,至少是女子网球上升势头最迅猛的一年。许多“第一次”创下了中国网球界新的历史。郑洁/晏紫拿下了四个大满贯赛事中女子双打的两项冠军,李娜首次闯进女单8强,中国女网群体性爆发的战绩在国内外引起的震动,甚至超过2004年李婷/孙甜甜拿到奥运会网球女双金牌。在国外巡回赛中,总是被忽视的中国球员也逐渐受到种子球员的明星般的待遇,但这一切似乎来得太快,从运动员到球队领导,都还没来得及把自己认做super star。他们也还没意识到,在…  相似文献   

11.
“其实我觉得如果有些记者真的希望出名的话,希望他们可以如实报道一些消息,不要因为个人利益而写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这是我国网球名将李娜奉劝记者的一段话。 李娜6月1 0日从德国幕尼黑的训练基地赶赴英国的斯特本,准备征战个人自法网夺冠后的第一个巡回赛,为8天后揭幕的本年度第三项大满贯赛温布尔登赛热身。谁知她在希斯罗机场一下飞机,就遇到手拿话筒的某电视台记者,李娜接受了采访。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在四大网球公开赛上中国的球手披国内外媒体投以这么多关注,这一年.澳网恰走过第100年,无人能预见迟到了一个世纪的中国网球将以怎样的速度飞奔在世界网坛的下一个百年.但无疑这一年的澳网是他们飞跃的开始。  相似文献   

13.
罗俊 《新闻天地》2011,(7):61-62
法国罗兰·加洛斯的红土地上.李娜捧起了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大满贯单打奖杯。然而人们感兴趣的可不仅仅是李娜一个人.每次转播李娜的比赛时,现场总会有一个机位适时地捕捉看台上一个黑黑的中国男人面孔。没错,这个人就是姜山。不管是作为老公,还是教练,李娜和姜山就是这么不离不弃。  相似文献   

14.
纽约时报曾经对我国著名的网球运动员李娜进行过专访。在这篇专访中记者引用了这位网球运动员撰写的自传《独自上场》中的一句话,认为当初她之所以从国家队退役,是因为被迫服用了类固醇的药物,导致过敏。这篇报道在我国引起轩然大波,网球管理部门成为众矢之的。可能是意识到这篇失实报道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太大,纽约时报记者专门给采访对象发邮件道歉。但值得玩味的是,在这封道歉信中,纽约时报巧妙地把自己报道的错误认定为北京翻译人员的翻译错误。强调这位网球运动员在自传中所描述的退役原因是被迫服用了“荷尔蒙药物(hormone medicine)”,而不是报道中所指出的“类固醇药物(steroid pil s)”。记者的道歉信中指出编辑已经通知改正,但仍然愿意向这位网球运动员表示歉意。  相似文献   

15.
媒体运行服务的概念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筹办过程中正式引入中国的,主要是指在组织大型赛事的过程中,赛事组织者在面对世界范围的大众传播媒体时,向他们提供各类有形和无形产品的组合。媒体运行服务的发展直接影响着赛事的媒体报道,是赛事影响力扩大的重要因素。中国网球公开赛(China Open)是中国唯一以国家命名的职业网球锦标赛。国际网球协会批准自2004年每年一届定期在北京举行,至今已连续举办11届,赛事同时拥有ATP、SEWTA和ITF等三大国际网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5,(15)
体育奇观是各种社会力量围绕体育明星或事件的符号生产与消费过程。本文以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李娜为例,通过个案研究及文本分析探讨当下体育奇观的生产与消费,从而揭示其传播机制。本文认为体育奇观的建构消费并非单向、线性支配,而是一个复杂的话语博弈过程。由媒体话语、粉丝意见及消费文化的汇聚与碰撞而形成的体育奇观在一定程度反映了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7.
2013年1月26日晚。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了澳网公开赛女单决赛。中国选手李娜对阵阿扎伦卡时,先是脚踝扭伤.后又重摔了头部.不得不先后两次叫了医疗暂停。面对此情此景.女解说员满怀深情地说道:“我们希望李娜获胜,但更希望看到一个健康的李娜。如果此时李娜的亲人也在观看电视,该有多伤心。”李娜的坚韧执着、解说员极富人情味的旁白.  相似文献   

18.
长平 《青年记者》2009,(23):85-85
奥巴马走了,王紫菲红了。我一点也不感到奇怪。当天网络直播的时候,就有网友在twitter上说,这个姑娘一定会“火”起来。王紫菲本人感到惊讶,是因为她不够了解中国的媒体环境。  相似文献   

19.
卢璐,她是《新民晚报》的体育记者,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系,因爱好网球运动和有这方面的才能,刚踏上新闻工作岗位就被调到国家网球队当了运动员,曾在第一届全运会得过女子双打冠军和女子单打亚军,后来又当过教练,1965年才到《新民晚报》重操旧业。她的经历,说明她当一名体育记者是非常合适的。从去年起,她又兼任了上海市女记者联谊会的理事长,任职虽然还没到一年,她和联谊会的其他几名巾帼英才一起,却办了几件受到人们称道的事,因此,都说卢璐这个理事长很称职,很合适。一个人的工作,要被别人说一声“合适”,好象不难,其实并不那么容易,这中间往往要包含着许多个人的很大努力和作出的牺牲。以卢璐当运动员来说吧,她毕业以后,原也可以当一名称职的记者,可国家的需要,使她走了一段别的路程。那是她当记者的第三天,遇上了当时的国家体委主席贺龙元帅。贺龙元帅对她说:“中国有上千名女记者,但是女网球运  相似文献   

20.
一次旅行,引发了昔日女排冠军的教育梦;一群少数民族少女,成就了一种新式的教育理念;如今,她希望能将这种方式从试验推而广之,建立一所不拘一格的学校2012年7月上旬,全国网球青少年U16/U14排名赛(天津站)正在火热进行中,观众席上,有人大声说:"这是哪里来的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