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王松 《兰台世界》2014,(11):116-117
"勾栏"产生于两宋时期,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勾栏歌舞的发展标志着中国歌舞发展已经进入商业市场,中国古代歌舞商业剧场模式开始走向成熟,在中国古代歌舞剧场的发展史中,两宋勾栏歌舞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邢琳 《兰台世界》2014,(11):39-40
本文通过对"从宽量刑"在中国古代刑法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来阐释中国古代刑法的特点,揭示中国古代刑法的实质,并对中国古代刑罚"从宽量刑"的界定进行深刻探究,并分析其对现代法律制度制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社会人际传播的价值选择王怡红中国古代与现代社会的人际传播,都有自己主要的价值指向。伦理化倾向和工具化倾向,分别是中国古代与现代社会追求人际传播价值的主要代表。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占居主导地位,儒家的"礼"渗透于人际交往行为中,并体现了社会对人...  相似文献   

4.
王镕 《大观周刊》2013,(9):105-105
《学记》是中国古代极其宝贵的教育文献,其中它所倡导的"喻"的教学方法,更是中国古代语文教学中的精华。本文就《学记》中的启发诱导思想谈谈它对当代语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2015年12月16日下午,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观看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等展览。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来到我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展厅参观了后母戊鼎和大盂鼎等镇馆之宝。在国之重器后母戊大方鼎前,梅德韦杰夫总理认真观看,详细询问鼎的用途和制作工艺,表现出十分浓厚的兴趣。当得知三千多年前中国的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如此高峰,  相似文献   

6.
徐栩 《新闻世界》2011,(4):114-116
"抄书现象"在中国古代十分普遍,反映了人们对知识的追求。抄书人通过抄写书本传播文化知识,推动社会进步,自身也有所裨益。从古籍记载的抄书人来看,抄写是中国古代学者研究探索的基本环节,也是其维持生计、走入仕途、功成名就的一条主要途径。正如成语"洛阳纸贵"记载抄书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它在诸多社会领域的影响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蒙学肩负着启蒙教育"、作圣之基"的重任。明代是我国蒙学教育发展的鼎盛时期,对明代蒙学教材、教法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和把握古代蒙学教育的文化特征和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8.
张丽娟 《兰台世界》2014,(7):120-121
黄公望是元代以作"山水画"闻名的画家,传世的作品有很多,其中《富春山居图》最为著名。他的画墨迹淡雅、山水布置疏密得当,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对后世影响颇深,被列入"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相似文献   

9.
"标准"自古有之 华夏文明五千年,标准化古已有之,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代,著名思想家孟子就提出了"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之说,并被纳入儒家经典。此后千百年间,它在无形之中衍化为一种得到中国社会普遍认同的"标准化"理论基础,而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标准化的多方面成果也一直受到西方世界的推祟。  相似文献   

10.
陈鹏 《兰台世界》2014,(6):104-105
汉代是中国古代法学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汉代法学教育发展最大的突破在于突破"以吏为师"的格局,转而形成"以儒为师"的基本形式,在研究方法和核心思想上都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11.
舒坤尧 《兰台世界》2014,(6):117-118
中国色彩文化从一开始就带有某种社会功能,深受中国古代社会多种哲学思想的渗透,而其中尤以道家、儒家、佛家思想,以及"三位一体"的合流思想的影响是最为直接而深刻。  相似文献   

12.
张迪妮  郭海霞 《兰台世界》2014,(11):152-153
汉代园林艺术是中国较为原始的园林艺术,经过其对园林意境的拓展,使得中国古代园林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品类。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便成为中国文化精神根源,其造园技术体现的正是汉人包罗万象的宇宙观。  相似文献   

13.
古代,中央政府派遣监察官员巡视全国,防范检查官员腐败。一般来说,古代"巡查制度"分为常设和临时简派两种形式。两种"巡查"制度一是位高权重、职宽责严的巡按御史。汉武帝时,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每个区设置一名刺史巡行监察,代表中央监督地方,权力很大,属于常设巡查机构。这种巡查制度,为历代沿用借鉴,如魏晋、隋唐时期有"监察御史",宋朝有"监司",元朝有"按察使""廉访使",及至明代,巡查制度已相当完备。据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明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  相似文献   

14.
刘阳 《兰台世界》2011,(2):66-67
"装潢"在古代图书档案使用中又称"装订"和"装帧"等。结合古代图书档案装潢的材质、形式和方法,总结其在装潢方面的主要特色和风格,揭示并论证古代图书档案装潢艺术的完整体系和丰富内容已经在实践中确立。  相似文献   

15.
论演讲过程中的状态变化与“出奇制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家慧 《东南传播》2010,(8):203-204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演讲"一说最早出现于《北史·熊安生传》中:"公正于是有所疑,安生皆为一一演说,成究其根本"。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被称为用兵的最高境界,因此,中国古代的许多纵横家、兵家都是演讲的高手,演讲自古就拥有它的独特魅力。而演讲者如何做到"出奇制胜"?笔者认为除了对不同类别演讲的准备之外,演讲者的情感状态,受众的聆听状态都很重要。想要"出奇制胜"就应该考虑如何"引人入胜",精心设计的自己演讲时的状态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潘刻科 《兰台世界》2014,(6):102-103
"礼乐为教"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音乐教育价值观念,其形成于先秦时期,特别强调音乐的教化功能,强调通过音乐实现"成己""、达人""、成物"的功用,重视通过音乐教育达到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图书馆是"收集、整理和保存文献资料,并向读者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而古代所谓的"图书馆",其实就是藏书的地方,书籍的收集、整理和保存是它的全部使命,  相似文献   

18.
张慧 《湖北档案》2010,(4):14-15
顾颉刚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是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他大胆质疑古代史料,提出"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观",即用历史的演进的方法去辨伪、考证古代史料。  相似文献   

19.
蔡帛真 《新闻世界》2014,(2):167-168
中国古代人民从哲学、历史、人文等多个领域创造出古代色彩文化系统——"五色论"。近年来的历史题材电视剧不仅追求对历史原型的准确还原,同时更注重了传统艺术文化的历史再现。本文结合多部电视剧的剧情内容,分析历史电视剧中色彩文化在权力生产与阶级序列上的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比较有特色的部分是区分了公罪和私罪。明代首次将"文武官犯公罪"和"文武官犯私罪"确定为律,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相关的例,同时对刑法的适用也逐渐严酷,这给明代后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