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近代至今,"世界历史"的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变革,经历了由"欧洲中心论"向"全球历史观"的转变,近几年又出现了"中国中心论"的新趋势.研究这三种观点可以知道,"世界历史"的观念包括了宏观世界史和微观世界史两大体系.从宏观上讲,需要用"全球历史观"看待世界历史,即世界历史就是全球性历史,包括全球每一个方面的历史;从微观上讲,需要用"对象中心论"看待世界历史,即每一个特定的对象都可以形成为一个中心,以此中心为基点从时间和空间上向外辐射,就构成了微观世界史体系.  相似文献   

2.
新儒学未能充分地认识到"内圣"与"外王"在古代与现代呈现不同的结构形式,以致于未能看清这一结构由古代向现代转化的关键所在.在当代市场经济社会中,"内圣"与"外王"的通透之处在社会的第三域,即公共领域.在我国,只有加强公共领域的建构,才能使得"内圣"与"外王"的关系发生结构性的改变,使得二者形成相互通透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实践伴随着文化与价值观念的深层变革,是整体性的新社会价值理念范型的发现、甄别、确认以及实践创制的过程.这一过程首先表现在中国社会结构由"领域合一"向"领域分化"转型的过程中,随着社会国家化和社会国家化现象的发生,社会整体价值观念取向由"平等"向"发展"的渐进并向深层的转变.其次,改革开放所引起的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既表现为一个客观的历史的必然过程,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同时也是一个合乎当代中国民众利益追求的合目的的过程,呈现出一定的合理性,集中体现为改革开放实践主体多重利益诉求的合理性认定与社会新的价值坐标方位的确立.再次,这一过程的努力目标直接指向公正本位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公共价值理性信念的确立:关注民生,实行利益分享式改革,重视发展成果的共享.  相似文献   

4.
赵雪军 《喀什大学学报》2021,(2):100-104,115
"刑法学"课程属于法学专业核心课,教学中既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也要注重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嵌入.互联网背景下"刑法学"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着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尚未树立、内容融合能力不足、方式创新不够、效果难以评价等困境.为发挥好"刑法学"课程的育人作用,需要增强刑法教学理念的时代性,提升教学资源的共享性,注重教学方法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我们党的执政要求和执政目标,社会财富的分配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在进一步地扩大.因此,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实行分配原则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效率与公平并重"的过渡.  相似文献   

6.
五年计划是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属长期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全国共编制了10个"五年计划".从历次"五年计划"规定的奋斗目标和基本任务中,可以反映出我国社会经济的根本转变和巨大进步.其具体表现为对"公有制经济"在思想认识上的根本转变、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从贫困向小康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怀特海教育思想十分丰富,《教育目的》一书集中体现了怀特海对教育的独到见解.他批判了受僵化理念束缚的"呆滞的教育",为了把学生变成"装知识的袋子",课程设置违背生活主题,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导.他追求的是以生活为主题,遵循教育节奏以塑造有智慧的人的"充满想象"的教育.而反观我们今天的中小学教育更多表现出的却是这种"呆滞"的教育.因此,在借鉴怀特海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我们的教育要实现从"呆滞"向"充满想象"转型.  相似文献   

8.
2008年奥运会,北京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其中,"人文奥运"是北京向世界提出的具有独特价值的创新理念,是三大理念的核心.一个开放的有着巨大生命力的创新理念,其内涵非常丰富,寓意深远.人文奥运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人类文化多样性和世界文明统一性在体育运动中的真实表现,它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真正精神,通过举办奥运,整个中华民族文明素质的提升,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实现人文奥运必须从全社会各个方面入手,齐抓共管,目标一致,才能使2008年奥运会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风采的窗口.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然而,却面临着地位的重要性和边缘性、学科的知识性和教育性、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矛盾困境.在"慕课"教学模式的启示下,思政课将进行"微课、翻转课堂、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知识教育向信仰教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公共空间"化是中国当代体育发展的不争事实,虽然对体育的公共性理论界过去有过一些认识,但在大众文化语境下,面对主流意识形态、经济和传媒向体育的不断渗透,我们不得不对此作系统的探索和分析.从哈贝马斯的"公共空间"理论出发,对体育自身所具有的社会文化批判功能,以及"公共空间化"给当代体育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