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酒店管理专业是为酒店行业培养具备现代酒店管理理念,具有良好文化和职业素养,能熟练掌握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理论和服务技能,从事酒店经营管理的各层次管理人才.笔者通过对本科层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发现,毕业生在行业内就业现状、就业后的工作满意度和发展潜力等方面均呈现出不同特点,同时也反映出学生自身、学校教育、酒店企业和社会舆论等方面对专业人才培养与发展的多重影响与就业工作有待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基于文化认同理论,运用文献研究、逻辑推理等方法,探讨了广场舞发展的动因、问题与对策.认为,广场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赓续,当代文化转型的特殊产物,国民精神积极状态的生动反映,即文化认同是广场舞发展的内在动因.由广场舞引发的矛盾主体的权利与道德之争、广场舞形象引发的"污名化"现象以及广场舞发展管理的缺失与困惑,反映出文化转型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冲突、道德多元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建议:完善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培育和发展文化体育社团组织,加强对广场舞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在介绍主题酒店的兴起、发展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泉州市具备建设文化主题饭店的条件,并以建设南戏文化主题饭店为例,从酒店的建筑、大堂、餐厅、客房、娱乐项目及人员培训等方面入手,提出泉州建设主题饭店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酒店礼仪文化作为酒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酒店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对外展示酒店形象的重要方式。酒店礼仪文化包括了理念,制度,行为三大组成部分,这三大组成部分各自在酒店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酒店只有加强礼仪文化的建设,以质量为灵魂,以文化为源泉,以创新促发展,才能满足顾客需要,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福建省主题酒店发展现状基础上,以构建霞浦摄影主题酒店为例,从酒店的客房、餐饮,摄影专项服务三方面来探讨摄影主题酒店的氛围塑造.并强调了主题的文化内涵对酒店的提升作用,摄影酒店在员工配备上应具备的专业特点,最后提出应注重网络营销对酒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产权式酒店日益为旅游学界所关注,已经成为是近年来旅游研究的新兴热点问题之一.因此,了解产权武酒店的概念、当前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理清产权武酒店研究的脉络,对今后有关产权式酒店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武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作为研究对象,当前武术文化发展面临文化流失,技术传授与文化学习脱节等问题.针对武术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武术文化由"认同"向武术文化"自觉"转变的发展思路和策略.研究结果发现武术文化核心价值认同主要有:1."礼"的教化立场是武术文化的本体价值;2."身韵"-形神兼备人文情怀塑造;3."德艺双馨"-弘扬民族精神.技能教学和文化传授相结合是武术文化认同向自觉转变的起点,重点是增强武术文化凝聚力.在文化视域下,探讨武术文化认同和自觉的意义在于有利于梳理出武术文化的内核,为武术文化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合理化的建议与方案指导.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水平的提高,酒店康乐逐渐成为酒店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在众多雷同的康乐部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如何占据市场重要地位,成为了学界和业界的关注焦点。本文在分析酒店康乐文化建设的意义与原则的基础上,指出酒店康乐文化建设内容,提出相应的建设步骤与对策,以期促进酒店康乐业的健康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21世纪以来,以休闲养生、娱乐放松为主题的温泉文化主题酒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随着温泉旅游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旅游城市的经济收入增长和城市建设的步骤。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温泉度假酒店的建设发展相对落后,大部分温泉度假酒店的特色并没有太大的差异,缺乏一定的吸引游客的特色,目前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在积极改善和解决。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家和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方法推动行业的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调查显示,国内外旅游业的增长持续较快的速度,其中热带地区的温泉度假酒店的发展速度较快,由于该地区受到气候的影响,常年气候适宜,因此这些地区的温泉酒店较受游客欢迎,今儿带动该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旅游业的经济收入已占国名经济的重要比重。  相似文献   

10.
文化全球化的视域中,自我认同抗拒性建构的新视角促使自我认同的理论研究从总体性层面做以深刻的内省。这种新的认同实质上就是文化主体在全球化过程中不断争取自身自主性、独立性并由此参与界定世界文化和世界历史的问题。同样也正是这种认同的抗拒性建构,文化才会在全球化中保持着自己的丰富性和发展性。这种认同的建构对全球化进程中文化主体对现代性的不适从内部结构张力方面进行了调适,使得文化的认同开始走向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