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慕课"背景下的思政课教学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缺乏主观认同感、思政慕课教学效果不佳等方面.为了解决思政慕课教学中现存的问题,本文结合"慕课"带来的实践机遇与挑战,分析基于慕课背景的思政课教学实践困境,最后提出慕课背景下的思政课教学实践发展策略,以此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工作的合理发展,增强学生在思政学习中的水平和效率,发挥慕课教学的最大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政课"同课异构协同共研"集体备课是一种四位一体的新型备课模式,它的具体实施策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抓好专家指导环节,为"同课"把控方向;二是抓好教学展示环节,为"异构"做好示范;三是抓好自由发言环节,为"协同"凝聚智慧;四是抓好专家答疑环节,为"共研"消除困惑.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政课教学效果好坏对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思政课教学方面.通过"活化"思政课教学,主动解决当前思政课堂存在的普遍问题,多策并举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教育部关于思政课教学改革要求,打造思政"金课"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受自身条件限制,存在教学环节"缺位"、教学形式"泛化"和师生角色"错位"的问题。改进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教学实施的各项保障机制;应充分认识和挖掘高职院校开展实践课教学的优势,努力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的融合;应系统分析、研究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特征,以培养和强化学生"真情实感"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加强大学生"四史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要明确政治性,增强思想性,坚持方法的灵活性创新性.一要有鲜明的价值取向.要让思政课飘出历史味,凸显思政课的政治性、思辨性、学理性.二要凸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三要创新党课形式,拓宽"四史教育"的阵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思想的交锋,观点的碰撞.四要大力增强"四史教育"的影响力、传播面.大力坚持思政课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做到思政课有理论的深度、历史的厚度更有价值引领的温度.  相似文献   

6.
要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和获得感,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要了解授课对象,只有了解他、认识他,才能理解他,进而融入他、引导他,将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文章通过对南昌职业学院"五个他"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对高校建构"大思政"工作格局,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良性生态圈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赵雪军 《喀什大学学报》2021,(2):100-104,115
"刑法学"课程属于法学专业核心课,教学中既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也要注重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嵌入.互联网背景下"刑法学"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着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尚未树立、内容融合能力不足、方式创新不够、效果难以评价等困境.为发挥好"刑法学"课程的育人作用,需要增强刑法教学理念的时代性,提升教学资源的共享性,注重教学方法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具体要求是坚持"八个相统一"。本文以高职思政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研究为切入点,分析高职思政实践教学的现状特别是存在的问题,结合习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的要求,思考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八个相统一"与高职思政实践教学紧密融合,以"互联网+"为手段,完善高职思政实践教学计划、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扩展高职思政实践教学"课堂—校园—社会"三个场域的组织架构,以期把高职思政实践教学环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困境,分析了困境产生的原因,并运用"因材施教"原则来化解这种困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就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作为思政教育核心环节的思政课教学则要紧跟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科学的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思政课既发挥其政治功能,又能成为大学生终身受益的一门课程。本文将以"一个根本,三个充分"为依托展开论述,多层次、宽维度、深挖掘思政课教育教学资源,切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创新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