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玉光 《传媒》2011,(11):69-70
大众文化是当代通俗文化、传播文化、消费文化和商业文化的复合体,这就决定了以大众文化为底色的民生新闻始终带有消费性、快餐性、娱乐性、商业性和产业性等特征。生活琐事、家长里短,原本是百姓茶余饭后闲聊的谈资,现在构成了媒体"民生新闻"的主要内核。但媒体对百姓生活的报道是否真的体现了亲民意识,是否对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利益问题的解决有所益助?都值得媒体不断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正>2007年12月30日,鹤岗市广播电视台15分钟的周播栏目《百姓百事》走上荧屏,随着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关注;新闻调查的深入报道,一下抓住了观众的眼球,融入了本土地域的百姓生活。不论大事小事突发事,难事愁事新鲜事,《百姓百事》帮忙一帮到底。贴心贴肝正能量的报道,经常被省级媒体《新闻夜航》、《法制在线》、《公共新闻网》等众多媒体选用,《百姓百事》连续两年对省台发稿量全省第一,也赢得了全省十佳电视新闻栏目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3.
对百姓生存现状和需求的报道,已经成为众媒体的主打戏之一. 对随着民生经济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关注,众多媒体都加大了对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但其中有许多媒体对民生新闻的理解出现误读.把百姓琐事、鸡毛蒜皮、街头巷议的小事当作了民生新闻的主体,从而出现了媒体记者在社区.街头小巷扎堆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关注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着力点,也为新闻报道提供了更广泛更生动的素材,越来越多的媒体将目光转向百姓生活,在街头巷尾和家长里短里寻找新闻点。深入百姓生活,免不了面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投诉,如何处理好百姓投诉成为媒体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投诉类报道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报道,它对真实性要求特别高。它要求投诉  相似文献   

5.
今年4月,在南阳日报社通讯员培训班上,我听了王大莹老师讲的“小题大做”,感到很新鲜,从中悟出了一些道理:生括中的小事件、小人物、小问题、小典型,按常理,应该是小事小报,但对新闻来说不仅大事要上大报,“小事”有对也能上大报。因为小事发生在百姓身边,离百姓最近,与百姓生活最密切,百姓的关注程度也最高。  相似文献   

6.
王旭 《记者摇篮》2012,(12):58-59
社会新闻,亦即是从内容上对新闻进行分类的一种方式。因其以社会问题、社会事件和社会生活等为报道对象,报道视角具有独特性,由于社会新闻坚持百姓视点,关注百姓生活,为百姓排忧解难,而深受广大观众的青睐和喜爱,受众群体不断扩大,公信力和号召力也不断得到加强。近年来,由于媒体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为了赢得更多的受众,提高收视率,扩大市场份额,一些社会  相似文献   

7.
民生新闻作为近年来出现在媒体上的一个新产物、新现象,从老百姓的需求为出发点,从百姓生活中的点滴事入手,从大众的角度对百姓的大事小情进行新闻报道与评论,同时对社会经济发展、政府部门的工作举措进行报道、解读,民生新闻如何体现社会主义媒体对群众的人文关怀本文浅谈笔者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闻的发展,在全国各媒体涌现出了越来越多以平民视角出发、关注百姓日常生活、关注百姓生存状态的电视新闻,这就是民生新闻. 民生新闻的选材要贴近百姓生活 民生新闻的内容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停水、失火、被盗、被骗、投诉、求助等.它可以最直接和广泛地实现媒体下情上达的功能,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在树立社会公共道德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民生监督栏目是以民本思想为出发点,采用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针对百姓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和跟踪报道,旨为帮助百姓解决问题.主持人作为这一栏目的代言人,其言行会对百姓的是非判断以及媒体的公信力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民生监督栏目主持人需加强思想建设,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0.
受众心理机制影响着受众能否产生媒体接触动机、是否愿意接受媒体的宣传,深刻地影响着媒体医患关系报道的传播效果,因此,媒体报道策略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对受众心理进行正确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以大众媒体的医患关系报道作为研究对象,从受众心理人手,探讨医患关系报道中受众的认知,情绪,情感和行为,剖析其心理特征.并提出媒体引导受众心理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王文勇 《新闻实践》2005,(11):53-53
社会新闻虽然不是党报报道的主要内容,但如今不少党报也在积极探索社会新闻的报道路子。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到,增强社会新闻的亲和力,是提高党报社会新闻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一、聚焦百姓生活,在报道内容上体现亲和力 党报社会新闻的报道对象应该定位在哪里?我们的实践是:深入百姓生活,倾听百姓呼声,反映百姓困难,关注百姓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 就关注百姓生活这点来说,党报社会新闻和都市类报纸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不同的是,都  相似文献   

12.
热线新闻,可以说是目前中国发展最为快速的一种新闻类型.过去人们对热线新闻有一种误读,总觉得热线新闻就是报道火灾、车祸这样的突发事件.而作为都市报的北京青年报始终重视新闻热线和热线新闻的发展,因为报社早就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读者的需求的不断提升,热线新闻的题材延伸到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大事小情,它承载了很多百姓需求,反映了百姓心声,成为了政府、媒体和百姓之间的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3.
我们常把"百姓生活无小事"这句话挂在嘴边,百姓生活无非是柴米油盐、水电住房、养老保险、社会治安,还有文化生活、教育、医疗等等,很多所谓的"小事"恰恰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又往往是报纸版面最吸引眼球的部分.依照一般的阅读习惯,读者对新闻的关注度是由近及远,逐步呈弱减状态:最受关注的是身边的新闻;其次是本地的新闻;再次才是国内国际新闻.民生新闻是百姓身边事,它的价值取向是关注百姓的生存状态,提升百姓的生活品质,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自然是普通百姓最关心的.  相似文献   

14.
关注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着力点,也为新闻报道提供了更广泛更生动的素材,越来越多的媒体将目光转向百姓生活,在街头巷尾和家长里短里寻找新闻点。深入百姓生活,免不了面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投诉,如何处理好百姓投诉成为媒体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给人们的经济生活带来诸多变化,物质丰富了,百姓生活改善了,但我们媒体在报道百姓日益丰富的经济生活的同时,不能忘记揭露隐藏在经济生活下的暗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维护,商家的不法行为应予披露。对于这一点,我国大多数媒体都十分重视,特别是在"3·15"前后,各地媒体都加大消费领域的问题报道,形成强大的维权舆论氛围,但这一媒体"维权战"大多集中在  相似文献   

16.
吴祥启 《青年记者》2012,(24):82-83
民生问题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关注民生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十分注重民生政策的落实,表现在舆论宣传方面,新闻媒体推出了许多关注基层、关注百姓生活的民生栏目,多视角把百姓的生活小事通过  相似文献   

17.
媒体是社会关系宣传中重要的途径之一,媒体的报道内容、方式以及效果,任何一个环节都影响着该地区的形象,包括民风民情以及政府作为.民生新闻作为近年来的一种新生事物,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内容平实可靠,成为政府制定方针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既拉近了政府与百姓之间的沟通距离,也为树立良好的地方形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胡忠华 《青年记者》2002,(11):20-21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消费时代。物质产品极大丰富,消费选择无限多样。同时,媒体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无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也是空前的。媒体在引导百姓科学消费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责无旁贷的义务。  相似文献   

19.
《华尔街日报》如何软化能源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报道既是关系国家利益的硬新闻,又是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联的软新闻.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将严肃枯燥的能源报道做得有可读性、易读性、趣味性,是各个媒体尤其是都市类媒体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沈旭琴 《新闻窗》2015,(3):49-50
民生新闻是电视观众最为关注的新闻节目,因为民生新闻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大事小事烦心事,都能在民生新闻中得到展现,满足了百姓的需求,贴近了百姓的生活。但是,在电视新闻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如何持续发挥电视民生新闻的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作用,淋漓尽致地反映百姓生活,最大限度地满足百姓需求,让民生新闻节目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也充分满足电视观众的视听需要,是电视民生新闻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中,笔者发现,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