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国维自沉原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王国维死因,从其自沉以后至今,一直有种种不同说法。由于王国维的重大学术成就,人们很容易将他看成是一个醉心学术研究,并不关心政治的人。其实并非如此,从当时的政治背景可以看出,他并没有超然于政治之外。我们认为:王国维生活在清末民初社会,他的自沉原因,应置于民国初年社会的背景下来考察,从其对国民社会的心态及政治态度来探寻,更容易得出合理的结论。他的死是他对清朝复辟失败的绝望和对民国初年社会现实的忧惧,多重因素聚合的结果,但根本原因是民国“世变”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沈跃春 《科技文萃》2005,(11):88-90
1927年6月2日上午,正当学术生涯处于巅峰之际,中国杰出的学术大师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人们在痛惜他"中道而废"之时,竞相揣度其自沉的原因.王国维的"自沉"一直是学术界的一大谜团.  相似文献   

3.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在经历了不断的挫折和失败后,将目光转向苏俄,并在苏俄及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改组国民党,开始了"联俄""师俄"历程。但孙中山的"以俄为师"并非"全盘俄化",而是有所取舍,带有明显的选择性倾向。他始终以是否适合中国国情和实际需要为标准,在积极效法苏共组织模式、学习借鉴苏俄建军经验的同时,对苏俄国家现代化的终极制度目标及其指导思想都持抵拒态度,认为中国可以通过社会改革而不必经过阶级斗争实现各阶级人民均享幸福的大同世界。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是近代史学的代表人物,曾被认为是"新史学的开山"。由于经学在近现代不受重视,王国维的经学研究成就在现代人眼中似乎远不如他在文学、哲学、史学等领域的贡献。但是,在王国维东渡日本之后由文学、哲学转向史学研究的过程中,经学却是他日后取得伟大成就的突破口。在王国维那里,经学既不是像康有为那样属于今文学传统,也不是像章太炎那样属于古文学传统。他所做的工作,无疑是晚清民初经今古文学之争中最独具特色的:通过对《史记》中"古文"含义的研究,他弄清楚了汉代初期古文的意义;通过对《汉书》中"古文"含义的研究,他弄清楚了东汉初期古文的意义;通过对《说文解字》的研究,他弄清楚了《说文》中所载古文的意义;通过对魏三体石经的研究,他弄清楚了魏晋六朝时期的"古文说";通过对汉代古文学派的系统研究,王国维弄清楚了"古文"由字体转为学派的意义。总之,王国维从另外一个角度,即充分运用出土的甲骨文、金文以及新发现的新材料,对经学以及经学史作出了更加令人信服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1904年写就的《红楼梦评论》从"欲与生活、与苦痛,三者一而已矣"对《红楼梦》进行立论解读,并不仅仅是叔本华哲学契合了王国维的人生遭际和人生体认的一种启发的悟得,而是中西文化、哲学交融化合的产物,也与王国维把学问和人生合二为一的学问人生观有关。他的《红楼梦评论》和整个人生经历互为参照,王国维以投湖自沉完成了他对《红楼梦》的最终注解。  相似文献   

6.
为斯大林派往中国的苏俄政治顾问,鲍罗廷强有力地影响着中国大革命的历史发展.凭借"革命权威和苏俄的援助"及孙中山的极度信任和倚重,他将政治顾问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尽管鲍罗廷在小心谨慎的权势运作中展示出了个人的非凡才能,但国民党"以俄为师"的改组终究还是没有走上"全盘俄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尚红娟 《历史教学》2007,3(12):11-16
为斯大林派往中国的苏俄政治顾问,鲍罗廷强有力地影响着中国大革命的历史发展.凭借"革命权威和苏俄的援助"及孙中山的极度信任和倚重,他将政治顾问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尽管鲍罗廷在小心谨慎的权势运作中展示出了个人的非凡才能,但国民党"以俄为师"的改组终究还是没有走上"全盘俄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中西文化冲突的悲剧——王国维自沉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十年来,关于王国维自沉原因一直众说纷纭。本文依据王国维往来书信及其生活境遇分别对前说予以质疑,认为分析王国维死因不能只着眼于某件事或某方面,而应结合其生活的大背景。本文提出,王国维乃一纯粹学者,其自沉是中西文化冲突的结果,而贫病交加、家庭变故、悲观思想等等是其自沉的诱因  相似文献   

9.
1927年王国维自沉事件,成为现代中国文化史上聚讼纷纭的一大疑案.考其少年"忧世"、青年"忧生"和晚年再"忧世"三个阶段的学业转向与价值转型,可见出王国维并非简单的死于"殉清",而是"殉文化"即殉于他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信仰.今天反思王氏之死,可为学人及知识精英寻找足以安魂立命之价值定位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0.
依据孟子、王国维、鲁迅的文学批评观点,我们应该全面地看待“曹雪芹与天恩祖德”这一重大问题。结合曹雪芹遥远的家世、生活的背景、不凡的经历,尤其参照《红楼梦》的相关内容,可以得出确凿的结论:对于天恩祖德,曹雪芹一方面虔诚地对待之,热情地颂扬之;另一方面刻骨地痛恨之,百般地诅咒之。他对天恩祖德的态度是矛盾的。这种矛盾的态度,就是他悔罪心理与叛逆思想的反映;表现这种矛盾态度,就是《红楼梦》的主旨。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一生治学领域几经转迁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而他的治学方向一转再转的动因何在 ,至今仍是一个众说纷纭 ,莫执一是的话题。文章通过梳理王国维的治学经历 ,发现其学术选向与其人生目的和文化理想的形成与实践过程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而在其人生目的和文化理想的形成过程中 ,传统意识———尤其是“忧世”观念和怀疑精神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评论》是王国维在其西方哲学的基础上对悲剧观念的一次整合。本文试从理论底色、思维方式以及最终之道三个方面,来探清《红楼梦评论》中悲剧观念的理论脉络,以使得王国维先生悲剧观念整体的构架得以清晰。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述李煜词时,特别强调它表达了真性情,有赤子之心。我们将从王国维的评论切入,具体论述以下三点:1、李煜为人之真。2、其词表达内容之真:后主常将自己的生活感受入词,因而由于前后生活状况的反差,其词在内容上明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但它们又共同具有“情真”这一特色:前期写宫廷享乐生活的感受时对自己的沉迷与陶醉不加掩饰;后期写亡国之痛更是血泪至情。3、其词的艺术特色也透出“真”的风采。是以,王国维得出的“真”的结论是必然性的、可信的。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是20世纪词学史初期的一位重要人物。本结合其学术背景和哲学、美学思想,参考前人的相关论述,对其词学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北宋熙宁科举改革中颁布的、由王安石领衔编撰的《尚书新义》,既是官方的经解,又是新学学派的代表著作之一,影响科场达六十多年.它集中体现了王安石的政治理念与学术思想.在诠释《尚书》时,王安石标举"天道"与"人事"的对立,并在两者之间建立起普遍而紧密的联系.其目的是"以道揆事",即把自己的政治理念附会于《尚书》,通过解释《尚书》来介入政治实践,达到推动变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王维研究中,人们习惯于将王维描述成一个佛教徒,一个隐士,一个田园山水诗人,并习惯于对王维诗中的“禅趣”和“禅意”以及王维同陶渊明,谢灵运等田无山水诗人的传承关系作分析,这种研究有其合理性,但以偏概全,据统计,王维存诗四百多首,田园山水诗只占其中的三分之一,王维诗歌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其中蕴涵的情感也相当复杂,故“佛教徒、隐士,田园山水诗人”还无法概括王维一生及其在诗歌中表现出的情感状态,而从王维与阮籍的关系角度入手可以破解王维研究中的许多迷茫和王维自身及诗歌中表现出的种种矛盾心态,从而揭示王维的“生命本相”。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与庄子有深刻的渊源。这种渊源不仅表现在王国维在其文章中直接袭用《庄子》的语言以成其文化肌理,还表现在其诗词经常化用《庄子》语汇所呈现出的庄子式的"逍遥"理想,而庄子"无用之用"的观念也在王国维这里滋生了价值评判功能,为其建构现代学理提供了借鉴。这些事实上的关系乃是庄子在王国维这里切入现代文化语境,参与现代文化建设之的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联系王安石的政治思想情况,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对王安石提出的“教之,养之,取之,任之”的方针进行客观的述评。  相似文献   

19.
"狐狸"王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蒙是一个狐狸型的全能作家,堪称当代文学巨匠,他在小说、随笔、诗歌、文学评论等领域均有建树,其中尤以小说和政论随笔成就最大。王蒙的小说是一种自叙传式的“骚体小说”,由于意识流手法的运用、独特的语言风格、超群的政治智慧和复调主题,从而丰富和深化了现实主义流派.形成了“经验现实主义”风格。同时,他的小说也存在着潜在模式化、“思”的缺席、政治术语过多、理念大于形象等缺陷。王蒙的政论随笔确立了其改良主义与左翼自由主义者的立场,以讲常识、讲中道、讲多元为核心命题,反对一元化、绝对化和建构论唯理主义,因而达到了时代的思想高度。王蒙的创作虽非完美无缺,却与赵树理、浩然一起.代表了一个文学共鸣时代的艺术和思想高度;他以自身的创作实绩和影响,命名了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王蒙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