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又一次重新修订发布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规定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办法》历来是我国指导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重要文件,是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管理必不可少的纲领性文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公文及公文处理工作也必然发生变革。新修订的《办法》第二章规定了公文种类,确定公文有13个主要文种,即(一)命令(令)、(二)决定、(三)公告、(四)通告、(五)通知、(六)通报、(七)议案、(八)报告、(九)请示、(十)批复、(十一)意见、(十二〕函、(十三)会议纪要。与修订前的文种相比,取消了“指示”,新增了“意见”,另外还有一些公文文种适用范围作了部分修改。  相似文献   

2.
“接合部”和“结合部”是两个异形同音词,含义不同。一些报刊对这两个词常常混用,现举2000年1至4月《燕赵都市报》上几个例子: ①1月11日2—23版《唐山明天会更美》:“据市园林处绿化办负责同志介绍……生活小区绿化新景观、城区门面新景观、城乡结合部绿化新景观……” ②1月15日第3版《今年饮水更放心》:“公司计划将市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命令和令是作为一个文种两个名称同时存在的,其发挥的作用具有等同的法律效力。为什么在政府标准文件中会产生一个文种,一个功能,两个名称的现象呢?这实际上是源于两个文种名称在历史上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相对独立,最终又相互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先看两个例句: (1)“它总结千百年中医治疗睡眠障碍的精典验方……”(《中国经营报》1999年2月2日第24版《失眠者与睡得香》) (2)“‘三毛’作为我国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先生一生的心血之作,它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典之作。”(《工人日报》1999年2月14日第2版《“三毛”何日回张家》) 查各种汉语辞书,均无“精典”而只有“经典”一词,  相似文献   

5.
规章制度属于规章类文书,这类文书是一种运用于社会管理的有力工具。各种规章制度既有共性的写作规律,又各自有不同之处。 规章制度的构成 规章制度一般分为正文和标题两个部分: (1)标题。一般由制订者、事由、文种三要素组成。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九八二年国库券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制订者,“一九八二年国库券”是事由,“条例”是文种。有的标题只有制订者和文种两个要素,例如,《中国作家协会章程》。还有的标题只有事由和文种两个要素,例如,《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例》,标题中没有制订者,而在标题下用…  相似文献   

6.
也谈“帐”和“账”曹政今年第10期《新闻战线》孙明忠文章《从“帐”“账”使用谈起》,认为“帐簿”应为“账簿”,其中用“帐”不规范。这种认识不够全面,笔者考虑到现时这样用“帐”的普遍性,一些同志对这两个字意义的异同处又不够清楚,觉得有必要来辨析一下。《...  相似文献   

7.
报载:中央电视台每天晚上7点播出的《新闻联播》节目,是最受观众欢迎,收看率最高的节目.《新闻联播》节目包括“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两部分。我们大家知道,“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这两个概念是“新闻联播”的种概念。“新闻联播”这一概念是“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的属概念。可是,笔者发现,当播音员介绍完《新闻联播》节目的  相似文献   

8.
“亿万”即一亿个万,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字。亿也可读作“万万”,即一万个万。一亿个万和一万个万,差距是非常非常巨大的。可是,我们很多报道中,却把“亿万”当“万万”(亿)使用,造成不应有的谬误。其实这个问题,报刊载文作过说明,可没引起有些作者和编者的重视。前几年,《人民日报》发表过一篇报告文学,题目叫做《在南方,有个亿万富翁》,作者是名家,文章也挺感人,可是错把“亿万”当“亿元”了。1994年第11期《半月谈》杂志里面竟有两处这样的错误:一是《“抠门”的亿万富翁》,二是《从亿万富翁到总理》。这两位“富翁”一个只有6.5亿,一个只有15亿。换算成万的话,一个是6.5万个万,一个是15万个万,离亿个万差得远。著名作家和《人民日报》、《半月谈》这样高档次报刊用错这个“概念”实在  相似文献   

9.
报载:中央电视台每天晚上7点播出的《新闻联播》节目,是最受观众欢迎,收看率最高的节目。《新闻联播》节目包括“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两部分。我们大家知道,“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这两个概念是“新闻联播”的种概念。“新闻联播”这一概念是“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的属概念。可是,笔者发现,当播音员介绍完《新闻联播》节目的主要内容后,播放“国内新闻”时,电视屏幕上有时  相似文献   

10.
“截至”与“截止”是两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一些人由于未弄清二者的细微差别,常常误用它们。这两个词均是动词。“截至”是。到”的意思,“截止”是“停止”的意思。前者是及物动词,一定要带宾语;后者是不及物动词,一般不带宾语。例如: “截至本月23日,报名人数已逾千。”“办理登记换卡手续于本月底截止。”在报纸上,该用“截至”的地方,常常误用为“截止”。例如: △……截止5月5日下午5时,记者翻看美发组的顾客留名簿……(《走进“大观园”》,《新疆教育报》1991年5月11日第二版) △截止6月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级税务部门已累计组织工商税收……(《新疆提前完成上半年工商税收任务》,《中国  相似文献   

11.
“词”和“词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有些同志把二者混为一谈。例如: “‘修养’一词在十多年前被作为批判的靶子后,从此销声匿迹。不但报章书刊不敢提及,甚至有些词典也把‘修养’一词一笔删去。好象我们的祖先压根儿没有创造过这一词汇似的。”(《文汇报》1979年 8月20日第4版) “从一个词汇联想到其他”。(《光明日报》1979年11月15日第4版) 上面两例中的“词汇”都用错了,换为“词”才对。这儿有必要弄清一下“词”和“词汇”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语气助词“呀”、“哪”、“哇”,常有被误用的情况。例如: “这是结什么婚呀?”(《作文》1984年第12期《表姐的婚礼》) “她是去找你的嫡亲侄儿,我的表弟杨炎呀!”(《传奇·传记》第3辑82页梁羽生《绝塞传烽录》) 这两句的“呀”都用错了。为什么呢?请看下文。这“呀”常用在句末表示感叹或疑问的语气。例如: “我是怎样的思念你呀!”  相似文献   

13.
����Ƽ��ڿ����ֵ�ͳ�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外国报刊目录》(第8版)报道的自然科学、数学、力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以及计算机与计算技术、自动化与遥控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动力工程诸学科或专业的期刊为研究对象,分别统计了这些学科或专业期刊的文种数、单一文种期刊的文种与刊种数、两个文种以上(含两种)期刊的文种组合类型及刊种数。  相似文献   

14.
王芹 《中国档案》2006,(4):18-19
“公报”一词可以理解为两种不同含义的概念。一方面,公报是文种名,是指国家、政府、政党、团体或其领导人,在发布有关重大事件、决定事项或会议情况等正式公开报道时,所用的宣告文种。1989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机关文件处理条例》规定:“公报,用于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件”。这是从法规上将公报明确规定为文种的开始。另一方面,公报还是政府定期发行的一种公开出版物,也是国家重要公文的发布形式。如国务院公报。从公报的源流来看,我们今天的政府公报。  相似文献   

15.
《新闻战线》1991年第1期《一月谈》栏目中刊登了凌大同志的《何以“一稿三用”?》一文,编者加了按语,表示赞同。我读后感受颇深,但却不愿苟同。说感受颇深是自己也曾有过同样的看法,不愿苟同是因为现在的认识与凌文的观点大相径庭。其一:凌大同志文中说:“凡署名文章,一般情况规定不得一稿两投(两用)或多投(多用)……”平时经常有通讯员问我:“你们新闻单位为什么规定不能一稿多投?”说实在的,对这条不成文的规矩我真讲  相似文献   

16.
“泠”与“冷”两字可能由于字形相似,故往往有人认为彼此是一码事。因此,时下有些报纸上的文章常常把“西泠”写为“西冷”。例如,《天津老年时报》2001年9月15日第4版,在题为《开国大印是何人刻制?》一文中写道:“……即向杭州西冷印社创始人……”;又如,江苏《扬子晚报》1999年12月15日 B19版,在题为《金陵八旬翁家藏三件宝》一文中写道:“……石老早年从学西冷印社社长……”。等等,不再一一赘举。其实,上述二例中的“西冷”系“西泠”之误,  相似文献   

17.
电视剧《三国演义》里的演员把“遗臭万年”的“臭”读成“xiù”,对否? “遗臭万年”这一成语最早见于《晋书·桓温传》:“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耶?”这里“流芳”与“遗臭”成为一组反义词,显然“臭”应读“chòu”,释为“与‘香’相反的意思”。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回:  相似文献   

18.
“词典”和“辞典”是两个意义相同的词,他们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相同的概念,指同一个事物。例如:《新英汉词典》和《英华大辞典》都是收集英语词汇用汉语解释供人查检参考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19.
《新闻知识》今年第7期,在《通讯员要有“编辑意识”》一文中写道:“……象猜谜一样……”;在《“明日黄花”绽新蕾》一文中写道:“……象田流这样的高手……”;在《人间都有真情在》一文中写道:“……象妈妈一样给小宝宝‘喂’牛奶……”。在同期其他五篇文章中也有此种用法。应当指出,以上列举的“象”都用错了,应该用“像”才正确。“像”简化为“象”曾经过30年的历史.但在语言实践中碰到不少麻烦,如“画象”就有  相似文献   

20.
<正>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以下简称"8号令")、第10号令《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以下简称"10号令")的颁布执行是我国档案工作的一件大事。这两个令各有一份附件,其题名分别为:《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企业管理类档案保管期限表》。现就这两份附件在划分内容或文种相同的档案的保管期限时的差异做如下比较。一、第8和第10号令在划分内容或文种相同的档案之保管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