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受过教育的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川 《青年教师》2005,(4):45-45
什么样的人是受过教育的人?这是教育中最核心的问题,因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决定着我们用什么(课程内容)去培养和怎么(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去培养。倘若我们对于这个问题缺乏精深的思考,我们的努力将是盲目和低效的,有时甚至可能是负效的。因为,教育是一个价值引导的过程,一个引领学生成为我们所希望成为的人的过程。只有当我们的心中有一个血肉丰满的、鲜活的、蕴涵着时代精神的理想的人的形象时。我们的教育才能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真正地培植起信念、理想、爱心与希望,我们所做的一切才能真正成为成全完整的人的意义深远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什么样的人是受过教育的人?这是教育中最核心的问题,因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决定着我们用什么(课程内容)去培养和怎么(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去培养。倘若我们对于这个问题缺乏精深的思考,我们的努力将是盲目和低效的,有时甚至可能是负效的。因为,教育是一个价值引导的过程,一个引领学生成为我们所希望成为的人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什么样的人是受过教育的人?这是教育中最核心的问题,因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决定着我们用什么(课程内容)去培养和怎么(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去培养。倘若我们对于这个问题缺乏精深的思考,我们的努力将是盲目和低效的,有时甚至可能是负效的。因为,教育是一个价值引导过程,一个引领学生成为我们所希望成为的人的过  相似文献   

4.
什么样的人都可以讲魅力,但教师的魅力是个核心问题,倘若作为教师对这个问题缺乏精深的思考,其自身的努力将是盲目和低效的,有时甚至是负效的,因为教师在引领着学生成为自己所希望成为的人。只有心中有一个血肉丰满的、鲜活的、蕴涵着时代精神的理想的人的形象时,教师的教育才能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真正地培植起信念、理想、爱心与希望,才能真正成为完整的人,才能真正星现你作为教师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什么样的人是受过教育的人?这是教育中最核心的问题。因为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决定着我们用什么(课程内容)去培养和怎么(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去培养。倘若我们对于这个问题缺乏精深的思考,我们的努力将是盲目和低效的,有时甚至可能是负效的。因为,教育是一个价值引导的过程,一个引领学生成为我们所  相似文献   

6.
康德说过:“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教育从来就是培养人的活动,育人是教育本质属性的表现形式,是教育的其它功能得以发挥的基础。不论以什么样的内容、手段,也不论表现为怎样的形式或过程,我们的目的始终不会改变,那就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什么样的情境可以称之为真正的学习情境?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只有在真正的学习情境中,有效教学才有可能。而只有有效教学才能培养我们理想中的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和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真正的学习情境对于启迪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个性,激励学生的志趣,升华学生的情感的作用是巨大的,是教育过程中其他要素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如何教学生做一个真正的人,这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过程,还是教育的归宿,离开了培养人这一点,教育也就不复存在。这句话包含着这样一个道理: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方能兴教育人”。也就是说,教育必须在“尊重、理解、关心和信任”的基础上进行,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即“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使孩子们成为“和谐的人”、“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人”。那今天的我们该如何做一个老师呢?古人说天地君亲师,可见教师是倍受尊崇,之所以如此,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对象是人,然而,很难说在我国的教育中已经形成了真正的人的观念。人是由远古进化来的,从自然人(野蛮人)进化到文明人(人所形成的人),既是人类的进步.亦是人类的堕落。人类失去了天真烂漫,增添了阴险狡诈,并且想出人奴役人的道德诡计。卢梭教育我们,要从人的原型或者本原状态才能洞悉人的自由本性,优良的社会制度能够改变人的本性。人权、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是全人类的教育理想,个人要走进全人类.成为世界公民.  相似文献   

10.
教育最核心的价值在于使人真正成为人,不仅要促进人的社会化,更重要的是使人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文化能量,精神因之饱满,情感因之丰富,体魄因之强壮,人格因之健全,智慧因之充盈。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定位,决定着这所学校要往何处去。  相似文献   

11.
段家次 《教育艺术》2005,(12):35-36
教育就是培养人、塑造人的活动。培养什么样的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要培养真正的人”,他认为真正的人,就是一生幸福的人。因为,只有真正的人,才能承担得起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才能对家庭、社会、国家作出贡献。我认为,我国正在推行的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苏霍姆林斯基所追求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这清楚地表明,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耿风英 《陕西教育》2008,(12):39-39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写道:“一个人只有在他去爱人们的时候才能成为人。如果孩子不善于去爱,他就不可能生活,不可能真正地在道德上得到发展,也就不可能逐渐地进入公民生活的大世界。”具有“爱心”是“做人”的最基本的要求。“爱心”是人类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可学生却恰恰缺少爱心,因此,培养学生的爱心,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是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一、社会用人机制的转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外部前提学校最终是为社会培养人的,社会用的是什么样的人,必然反映到学生、家长、老师、校长的头脑中,于是学生才会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才会要求自己的孩子学做什么样的人,教师和校长才会努力去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正所谓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意识支配人们的行为。当然,这些人的教育观念不仅仅受社会用人现实状况的影响,也可能受社会用人未来状况预测或某种教育思想的影响,从而形成自己的做人或育人的教育理想,进而按这种理想去接受培养或培养他人。然而,比起社会用人现…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用良好的教育来造就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什么样的教育才是良好的教育?我们难以做出确切的表述,但可以肯定的是,良好的教育一定是致力于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人,这就是我们的教育理想。在学校,把教育理想转化为教育的纽带就是课程。仔细地品读这次教育基础课程改革的纲要之后,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次把民主的、开放的、科学的课程交给新世纪学生的一次改革。未来,给我们留下了许多…  相似文献   

15.
正学校到底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教育才能真正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一生的基础?教育的核心不仅仅是对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们如何做人——做一个将来能够独立适应社会的人,一个能与身边人和谐相处的人,一个能给自己、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16.
耿凤英 《教师》2008,(16):53-53
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写道:“一个人只有在他去爱人们的时候才能成为人,如果孩子不善于去爱,他就不可能生活,不可能真正地在道德上得到发展,也就不可能逐渐地进入公民生活的大世界。”具有“爱心”是“做人”的最基本的要求。“爱心”是人类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可当今学生却恰恰缺少爱心,因此,培养学生的爱心、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相似文献   

17.
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标离不开人本主义教育,我们只有把学生当作真正意义上的"人"来教育,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关爱他们,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教师这一职业有强烈鲜明的职业特征,即教育性。在中学,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不仅取决于教师主观上想怎么样,还要看教师自身是什么样。教师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教师自己就应该成为这样的人。从教近20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我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一、学生希望什么样的教师我们的教育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学生希望什么样的教师,带着这个问题,我认真研读了一些教育论著。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队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和家长的代理人等诸种角色…  相似文献   

19.
每个人的成长与成熟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的犯错与改错的过程。作为老师,我们总是希望学生不要犯错,其实,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当我们已经不能容忍学生丝毫的错误时,即意味着剥夺了他(她)成长与成熟的机会。因此,作为老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允许学生犯错,但又不能无视学生的犯错,而是要让学生的过错成为契机,智慧的进行教育,从而促使他(她)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达到自我教育,获得成长。  相似文献   

20.
所谓鉴赏就是文学作品在读者方面引起的一种艺术思维活动,是人们接触文学作品时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也是一个高级的评价过程。文学作品就如一件艺术作品一样,需要我们去鉴赏、品析,从而引起心灵上的共鸣,达到身心的愉悦。现在通用的高中语文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它在编排上线索简明、序列清晰,读、写、说相互联系,相互融合,在文学作品的选择上,全面而又主次分明。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一、语文的性质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工具性方面来讲,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日常交际中一门必修的课程。从人文性方面来讲,高中语文中选取的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审美意识、思想感情、艺术素养,它们以一个动人的姿态为我们展现了先进的、高尚的精神世界的魅力,积极引导着我们对人生的追求。因此,高中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教学极其重要。二、鉴赏能力培养的意义鉴赏能力的培养具有长足的意义。鉴赏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优秀的鉴赏能力能够启迪学生的心灵,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其交际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一个人具备什么样的信念,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通过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大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在高中阶段——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形成一个正确的人生风向标。这无疑是教育的成功,是教师的理想。三、大力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