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的点子     
报纸要创新,要有竞争力,就必须有高人一筹的点子。编辑的头脑里点子新、点子巧,报道才能出奇制胜,版面才能一新耳目,甚至在读者群中引起轰动效应。什么是点子,点子是智慧的火花,是“灵感”(inspiration)。俗话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点子就是长期积累,偶一得之的好主意。记得50年代,新华日报有个好传统,编辑记者每天早晨上班:一看、二议、三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的新闻采访中,常常听到有这样的说法:“你有什么好点子?”“这个点子不错”等等。什么是“点子”呢?“点子”,就是主意,即在采访写作中,触物于何方?立意于何处?寓理于何事?落笔于何点?“点子”是新闻敏感最重要的体现,它的实质是:从哪个角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新闻价值,才能充分地表现新闻价值。“点子”表现在采访写作和编辑的过程中,但在采访写作中又表现较为突出。“点子”在采访写  相似文献   

3.
胡杨 《传媒》2008,(8):74
我在《中国妇女报》当了多年的编辑,后来又到报社下属的市场化报刊做编辑、主编,见证了报刊市场化的起伏与动荡,也深深体会到,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报刊要发展需要有“好点子”。而这些“好点子”不仅来自报刊的管理人员,还来自编辑人员。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流行着一种习以为常的称呼,即爱把总编辑称为“老总”。“老总”者,领导也。领导者的责任有两条,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其实,出主意即为出点子,用干部即为用点子。不管出点子还是用点子,都是落脚在“点子”上。所以,老总“总”在点子上,就是题中之义了。作为地市党报的老总,虽然工作千头万绪,但最主要的还得强调抓点子。不仅每时每刻要想点子、出点子、用点子,而且要多想好点子、多出好点子,多用好点子。用好点子统一思想,指导行动,推动工作,这是一种才能,一项领导艺术,是老总们应具有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5.
当编辑、作记者的,尤其是“大编辑”、“大记者”,都会有人向你讨“点子,要“主意”。到下边采访,通讯员、新闻爱好者前呼后应、谦恭谨肃地向“老师”请教。就连我这个涉足新闻界刚几年的“小记者”外出,也总有那么几个通讯员“李老师长李老师短”的讨几个“点子”,提供点“线索”。回京后,“求教信”也“紧追不舍”。前不久,一位地市报的副总编、两鬓斑斑的老编辑竟然也来信,让我帮他想“点子”,以便为中央新闻单  相似文献   

6.
当编辑、作记者的,尤其是“大编辑”、“大记者”,都会有人向你讨“点子,要“主意”。到下边采访,通讯员、新闻爱好者前呼后应、谦恭谨肃地向“老师”请教。就连我这个涉足新闻界刚几年的“小记者”外出,也总有那么几个通讯员“李老师长李老师短”的讨几个“点子”,提供点“线索”。回京后,“求教信”也“紧追不舍”。前不久,一位地市报的副总编、两鬓斑斑的老编辑竟然也来信,让我帮他想“点子”,以便为中央新闻单位写点稿子。尝过“为人师”的滋味,欣欣然、陶陶然过后,却又有些话,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作为“点子”提示,有时“一巧拨千钧”,能让通讯员的一篇作品见诸报端,甚至引起某种轰动。出“点子”,概而言之就是提示“新闻线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部主任,上有总编下有编辑,处在这个结合部,对上要及时领会并落实总编的办报思想,对下又要正确地挈领和引导编辑的思路,责任重大。从某种意义上讲,部主任就是个“大编辑”、“小总编”,常有点子,会出点子应是必须具备的素质。这是我在  相似文献   

8.
点子三题     
近期一些新闻刊物“点子”说越来越多。也想凑凑热闹,就编辑的“点子”意识谈谈自己的看法。就拟了个题目叫《“点子”三题》。即编辑如何“想点子,出点子,抓点子。”点子——并非总编的专利“总编辑的主要任务是出点子”。这是《经济日报》总编辑范敬宜的名言。这种提法已得到新闻界  相似文献   

9.
如何办好地市县报?笔者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总编辑、副总编辑要善于抓“点子”.所谓“点子”,就是“主意”、“办法”。总编辑抓“点子”。就是要为办好报纸出主意、想办法,使报纸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指导下日日新,月月异,办出各的地方特色,这是总编辑的职责。“将在谋,而不在勇”。作为编辑部  相似文献   

10.
编辑的点子     
编辑工作是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作为新闻编辑,不仅仅是在原稿上删删改改,更重要的是要有编辑意图,有编辑的点子。没有点子的编辑不是一名称职的编辑。 编辑的点子要新,要有创意。一条新闻线索、一篇新闻稿件或一封读者来信到手后,编辑要反复阅读,反复掂量,想得更远一点,看得更宽一点,联想更广一些,要想到原稿中重要新闻价值的内容。一篇稿件刊出后,不只是告诉读者一件事情的解决或一个问题的存在,而是进一步启发读者由此及彼地联想,  相似文献   

11.
深度报道,是揭示事物本质的、深度的东西,有人把它称为:“难度报道”。正因为难,就要靠规范的策划制度来保证。 策划就是从出点子到实施点子的过程。现在不少报社的老总发出感叹:需要更多的“点子主任”、“点子编辑”、“点子记者”。一个好点子可以办活一张报纸,一个好点子可以在读者中产生巨大效益。 《经济日报》报道之所以在全国读者中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主要一点就是精心策划栏目和精心策划深度报道,其中在一版开设的“旧闻新  相似文献   

12.
深度报道,顾名思义,就是报道内容不是表象的,而是揭示事物本质的、深度的东西,有人把它称为:“难度报道”。正因为难,就要靠规范的策划制度来保证。 何谓策划?策划就是从出点子到实施点子的过程。人们知道,对一家亏损企业来说,如果策划一个好点子可以救活这家企业,对报纸来说,要强化深度报道,提高办报质量,同样需要策划好点子。现在不少报社的老总发出感叹:需要更多的“点子主任”、“点子编辑”、“点子记者”。由此可见,精心策划深度报道是多么重要,一个好点子可以办活一张报纸,一个好点子可以在读者中产生巨大效应。 从五届中国新闻奖评比情况来看,江苏《新华日报》连续赢得5块“金牌”,他们最深的体会就是精心策划。《经济日报》报道为什么在全国读者中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主要一点也是精心策划栏目和精心策划深度报道,其中在一版开设的“旧闻新篇”和二版开设的  相似文献   

13.
在采写新闻中,时常遇到通讯员让编辑记者帮他想个点子,似乎编辑记者脑子里灌满了点子。“点子”二字,有人解释为“出主意”,把这个意思借用到新闻采写上,即为采写出主意,有了好的主意,就有了正确而新颖的报道思想和准确而新奇的稿件主题。不可否认,从某种程度上说,点子在新闻采写实践中具有一定的主导作用,但是,编辑记者的脑子也和通讯员一样,都不是天生的、任何时候都能冒出点子的。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所以任何点子,任何主意,都不是奇思异想凭空冒出来的,而是经过艰苦的劳作和不断的实践得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点子与新闻     
A 拜读范敬宜同志的大作:《在点子的海洋里捕捉》,突然触发了内心的思索,就有关新闻和点子的问题唠叨几句“废话”,不怕献丑,姑且叫它点子艺术.B 《大辞典》里“点子”的释意再明白不过了:一是指古乐器的一种,二是指主意、意思和方法.时代发展了,点子的意思也变得更单一明确了.新闻界行话所说的点子,无外乎指的是一个编辑或一  相似文献   

15.
商战中,只有日日出新,销售才能天天出彩。同样,办节目也要有创新,有好的“点子”,才能吸引受众。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每每会为生产出缺少独特创意的节目而懊悔、无奈。是我们愚笨吗?不是,因为我们偶而也能做出一H期出彩的节目,引起受众的广泛关注和社会反响。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聪明才智不能持久发挥,不断生产具有新意、具有吸引力的节目呢?一、好“点子”为什么难产1.单枪匹马,闭门造车,自认为是好“点子”,实际上没有社会基础和受众基础。电视艺术是大众艺术,缺乏社会基础和受众基础的想法,不会使节目受到观众…  相似文献   

16.
点子与新闻     
A 拜读了范敬宜同志的大作:《在点子的海洋里捕捉》,突然触发了内心酝酿已久的“点子”,就有关新闻和点子的问题唠叨几句,不怕献丑,姑且叫它点子艺术。B 《大辞典》里“点子”的释意再明内不过了:一是指古乐器的一种,二是指主意、意思和方法。时代发展了,点子的意思也变得更单一更明朗了。新闻界行话所说的“点子”,无外乎指的是一个编辑一个记者对一则消息一篇通讯一组报道主题和题材、内容和形式上的总体设想、构思、把握。我们常说这人会出点子,意思也莫过于这人对稿件选取、截  相似文献   

17.
谢顾问:我初学报道,常为稿子见不了报而苦恼。一些有经验的通讯员告诉我:“你要多上搞,想好‘点子’最重要。”可又听有的领导讲:“要深入基层抓‘活鱼’,不能养成关起门来想点子的习惯。”我迷惑了,到底怎样看待“点子”呢?53511部队何毅何毅同志:一个让你多想“点子”,一个却反对想“点子”,看起来是矛盾的,其实是统一的。首先要明确,采写稿件是要有“点子”的。所谓“声、子”,就是采写稿件的侧重点或曰主题,有时候“夫子”屯包括稿件的形式或表达方法。如果采写稿件时。C中无“卢、子”,而是东抓一把,西抓一把,那就…  相似文献   

18.
怎样使出版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关键是搞好选题策划。作为一名编辑要策划好选题,首先自身要有比较广博的知识和编辑、出版的业务基础;要确切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善于与知识界人士建立比较密切的联系;要活跃思路,能举一反三,不断想出新点子。在具体运作时,要抓住12个字,即“贯通上下,注视内外,瞻顾前后。”一.选题策划要贯通“上下”何谓“上下”?“上”是指中央的方针、政策、法令、号召。“下”是指广大群众的利益和需求。对这两头的信息要及时掌握,潜心分析,融会贯通。因为抓住了“上下”  相似文献   

19.
编辑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智力劳动,这种劳动的有效与否是由广大读来评价的。要获得良好的效果,编辑必须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它不仅体现在审稿上,还体现在策划设计上。策划设计是要“无中生有”,编辑审稿相当于“来料加工”;策划设计要从变化莫测的社会需求中寻找落脚点,编辑审稿面对的是明确定型的对象——书稿;策划设计要遭遇的变数与风险很大,编辑审稿的过程却可有效把握。从这个意义上讲,策划设计更能体现编辑的主体性。策划、设计本是两个环节,但因二关系紧密,实难分开。策划似乎是一个切入点、一个意念、一个点子,而设计是这个点子的具体化、明晰化,是向着实现目标迈出的一步。不管怎样,策划设计是从模糊变幻的社会需求中分离出、归纳出某种需求,制定出满足它的方案。这个方案的主体部分就是体例。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一上瘾,报上几天不见铅字,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和苦闷。1979年,我在乡村遇到一位报社记者,在他的带动下,开始染上了写新闻的瘾。如今,已在市以上发表稿件二千多件,最多一年发稿340篇次,人们说我是“高产稿匠”。其实,我们县以下基层通讯员高产并不难,关键是把握规律,勤于笔耕,根据“市场”出产品。 一、用漂亮优美的眼睛“迷惑”编辑。标题好似姑娘的眼睛,如果大而传神,秋波悠悠,定会让人一见喜欢的。一件稿子邮到编辑部,编辑第一眼就是看标题。即使内容好,若标题平淡寡味,稿件也可能被打入冷宫。所以,标题一定要制作得新奇简洁生动醒目,才能“迷惑”住编辑。抓住特点,突出重点,留下悬念,巧用比喻,都是使新闻醒目的具体方法。我有一些标题曾给编辑留下过深刻印象。如:“双胞胎竟是两妈生”、“一胎儿在母腹中自动消失”、“乌鸦协助破盗案”、“穿裙子的男人”等。要知道,标题一般就是新闻点子,你忽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