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中国物学会统计,因战乱等原因,中国流失海外达国家博物馆一、二级馆藏标准的物不下百万件,其中“国宝级”的精品达数十万件,至少分布在47个国家200多个博物馆和私人收藏手中。  相似文献   

2.
陈文平 《寻根》2001,(2):64-77
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是全世界收藏中国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该馆东方馆内所藏中国历代珍贵物,从殷商钟鼎、周秦器皿、汉唐物、宋明瓷器到清室宫廷奇珍异宝,无所不有。举世闻名的《女史箴图》就藏于该馆。《女史箴图》为隋唐时期摹本,是东晋画家顾恺之传世作品中最重要的一件,为清宫旧藏。  相似文献   

3.
20亿欧元的视觉盛宴 2008年10月8日至2009年2月2日,法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会与法国毕加索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以及奥赛博物馆联合举办了一场题为《毕加索和大师们》的大型艺术展览。这场耗时3年精心筹备的艺术展收集了210多幅世界各地60多座知名博物馆的珍贵馆藏及若干私人收藏作品,  相似文献   

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发现博物馆作为人类历史见证物的收藏、研究、教育机构,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指标。而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出现使得人们对博物馆有了新的感知。依托博物馆珍贵的藏品资源,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能够满足观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因此,博物馆应转变传统观念,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文化需求,让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重新认知博物馆。  相似文献   

5.
资讯     
《中外文化交流》2010,(4):90-97
国博入藏39万件珍贵文物 2月11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举行了文物交接仪式,将其管理的39万余件文物(包括佛像2万余件,玉器8万件,瓷器20余万件,另有书画、杂项等约10万件,其中部分为国家一、二级文物)整体划拨国家博物馆收藏,从而使国家博物馆的藏品总量达到105万件。  相似文献   

6.
伊拉克地处两河流域,那里的古巴比伦王国,被公认为世界四大明古国之一,富有历史意义的考古遗址彼彼皆是,数量之多,可以万计。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国外的许多考古团和伊拉克考古部门在此进行了艰苦的发掘,出土有从史前到伊斯兰时期的大量物与艺术品,如石雕、牙雕、陶器、青铜人像、各式各样的工艺品、圆柱形印章以及用楔形字刻成的泥板书等。其中有不少属世界顶尖级的瑰宝,大都藏于1923年建立、1926年迁入巴格达市中心的伊拉克国家博物馆。馆藏达50万件之巨。  相似文献   

7.
历时3年半、投资25亿元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已告竣工。作为十一五期间中国重大文化建设项目,改扩建后的国家博物馆建筑面积由6.5万平方米增至约20万平方米,其中800~2000平方米的展厅达49个,藏品数量超过百万件。中国国家博物馆由此跻身世界重要博物馆行列,成为广大中外观众提供高尚精神享受的文明殿堂。国家博物馆隔着著名的东长安街与故宫博物院遥相对望,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其承载历史、政治、文化意义的又一佐证。作为收藏、传承、展示、传播中国历史、文化、艺术的宏伟殿堂,《孔子》巨型铜雕立像其北门广场,顺理成章地成为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圆满的收官之笔。伴随月落日升,斗转星移,相信《孔子》亦将与日俱增地为宏伟的国家博物馆增添历史和文化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中外文化交流》2014,(10):47-48
位于法国巴黎的国家毕加索博物馆拥有约5000件毕加索的不朽作品,其馆藏毕加索作品量居世界首位。自1985年开馆以来,这座收藏有西班牙大师杰作的著名博物馆也因将藏品慷慨出借而闻名业内。据该馆馆长安娜·巴达萨里(Anne Baldassari)介绍,在毕加索博物馆最初开放的20年中,得益于一项“非常慷慨的出借政策”,使得该馆的藏品在世界各地不停流转。  相似文献   

9.
人们通常说到的四大明古国,即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但这并不是一个科学表述,近几十年以来,国际学术界倾向于更具概括力的“四大明区”之说,即“东地中海明区(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亚述、腓尼基、希腊及罗马等)、南亚次大陆明区(印度及周边)、东亚明区(中国及周边)、中南美印地安明区(玛雅、印加、阿兹特克)”。在这四大明区中,以埃及为代表的东地中海明显示着古代繁荣的一面;以玛雅为代表的中南美印地安明却由于玛雅化的过早消失而容易被人忽视,现代人研究它也不多。但是玛雅明与埃及明一样曾经有过辉煌,在世界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中外文化交流》2008,(4):94-94
新卫城博物馆位于希腊雅典,馆内藏有雅典卫城旧址的大批稀世珍品。2月25~3月31日,该博物馆在北京的希腊之家展出卫城最著名的帕特农神庙西侧雕带的仿制残片及“新卫城博物馆”的一组摄影。参观者还可看到“帕特农美术馆”的微缩模型、帕特农神庙雕带及其他建筑装饰的实物。“新卫城博物馆”将于2008年底全面开放,展出古希腊人在远古时期(公元前6世纪)和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1.
陶立克、爱奥尼亚和科林斯是古希腊神殿的三种柱式,是希腊明的标志之一。公元前1世纪奥古斯都时代的罗马军事工程师和建筑师维特鲁威,写了《建筑十书》。在书中,他揭示了古代希腊神殿三种柱式的由来。  相似文献   

12.
从去年开始,巴黎的博物馆世界又多了一个新去处。1889年开馆的集美亚洲博物馆当然不是新事物,但是,最近对博物馆的内部结构进行的重建工程,然后对于45000件藏品的根本性重组,使得这个经历百年风霜的博物馆焕然一新,根据其馆长让·贾利治(Jean-Francois Jarrige)的说法,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亚洲艺术博物馆之一”。这个博物馆源自一位富有的里昂实业家埃米尔·集美对古代和东方宗教的狂热爱好。从建筑之日起安置在伊耶那广场上一座漂亮的新古典派建筑里,在初期收藏了创办者的个人收藏,主要是宗教画像。在集美逝世后,这个宗教…  相似文献   

13.
袁波 《世界文化》2010,(3):42-43
古罗马经过三个多世纪的武力扩张,终于在公元前2世纪中期以一个小国寡民的城邦统一了整个地中海区域。罗马对希腊及东方各地区的征服,使得各种文明成果涌入罗马,大大地促进了罗马文明的发展进程,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早期罗马人那种淳朴务实的作风逐渐为奢靡之风所取代,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14.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提出"要系统梳理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习总书记首先就提到文物,说明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博物馆藏品利用、展示、科研的高度关注。201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体现了国际博协对博物馆藏品的高度重视。我国对博物馆评估定级,博物馆"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就是其中极具分量的评判条件之一。当前,我国很多博物馆偏重于藏品收集、轻视于藏品研究的现象十分突出,一味追求藏品的数量和质量,以充实藏品库房为第一职能,对博物馆藏品除了保护、展示等基础性工作之外,如何加强对藏品的科学研究与内涵挖掘,充实藏品的信息量,让藏品真正成为博物馆与社会大众之间交流的纽带,已成为当前博物馆界必须认真解答的一项重要课题,而且迫在眉睫,时不我待。  相似文献   

15.
2012年6月22日,《瓷之韵——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瓷器精品展》于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此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联合主办,精选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珍藏148件(套)精美瓷器,包括明代早期外销瓷、西方在中国定制瓷器、19世纪中期欧洲仿制瓷器,以及部分英国收藏家曾经收藏的中国官窑瓷器精品。此展展品之丰富和精美程度,在过去展览中实属少见。  相似文献   

16.
语言的碰撞     
思果 《寻根》2001,(6):54-55
罗马诗人贺拉斯(Horace,原名Quintus Horatius Flaccus,公元前65年~公元前8年)在一首书信体诗里说:“希腊做了别人的奴隶,却把粗鄙的征服化为奴隶,因为希腊人把艺术介绍给仍然没开化的征服拉丁姆(Latium,罗马东南的古城,古罗马国的发源地)人了。”这句话很有意思,使我想到历史上的元代和清代,蒙古族和满族入主中原,占有汉族全国,但是汉族的化水准高,蒙古族、满族渐渐汉化。这很像希腊把入侵希腊化了一样。  相似文献   

17.
保护珍贵的纸质收藏品,不但是对人类文化财富的一种珍视,更是收藏机构或收藏者的责任。民国时期处于我国近代化的转型时期,政治、思想、文化复杂多样,加之西方印刷技术的传入,产生了大量的民国纸质文献资料。目前,民国藏品的收藏与保护现状令人堪忧,大量民国藏品受到酸性物质腐蚀、虫鼠啃噬、保管不当等影响,损害严重。鉴于此,除了应掌握民国纸质藏品正确移动方式、进行纸质去酸、防酸处理之外,还应从长远角度出发,建立民国纸质藏品的替代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陈文平 《寻根》2001,(4):53-53
法国收藏中国物最为名的图书馆和博物馆有四处,即:巴黎的法国国家图书馆、集美博物馆、池努奇博物馆和枫丹白露宫中国馆。  相似文献   

19.
成立于1957年的广州美术馆,是广州艺术博物院前身。广州艺术博物院是集多位艺术家名人馆、专题展览馆、交流展览馆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艺术类博物馆,其3万多件馆藏品中69%来自社会各界捐赠。本文作者系统梳理了广州艺术博物院成立60多年来的藏品捐赠收藏历史,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三星堆遗址自1986年两个大型祭祀坑的重大发现以来,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三星堆出土的珍贵物在海内外的不断展示,使“三星堆古蜀明”让更多的、非学术界的人士所知晓。三星堆博物馆的开放使人们纷至沓来,亲睹这一世界化瑰宝。为使大家了解三星堆古蜀明的发现、发掘、探索、保护方面的物考古工作,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三星堆的关怀,同时也为专家学们更加深入地研究古蜀化,特将三星堆遗址自发现至今的一些重大事迹予以整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