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整体入手     
题目:从甲地到乙地的公路只有上坡路和下坡路。一辆汽车上坡时每小时行驶20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行35千米。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9小时,从乙地到甲地需7(1/2)小时,问  相似文献   

2.
巧解一例     
数学课上,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让李明和王刚上黑板解答,其余同学在作业本上做。题目如下: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45千米,行了6小时到达目的地。从乙地返回甲地用了5小时。返回比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3.
魏宏志 《湖南教育》2002,(20):51-51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精心编选一些有着某种联系的题目组成题组,在题组中创造一种意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在解答题组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变式型。精心设计一些形异实同的变式综合题进行分析,揭示它们的解题规律,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一批零件,师傅单独做10小时完成,徒弟单独做15小时完成,师傅每小时比徒弟每小时多做30个。这批零件一共多少个?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要15小时,一辆货车从乙地开往甲地要10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相遇时货车比客车多行25千米。甲乙两地相…  相似文献   

4.
一、作图观察俗话说,不会看的看热闹,会看的看门道.在进行应用题思路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示意图,让学生能“看出门道”,从而拓宽学生解题思路,提高思维水平。例如: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8小时到达,一辆货车从乙地开往甲地要10小时到达。两车同时由两地相向开出,6小时后两车相距112千米。甲乙两地  相似文献   

5.
正比例反比例应用题的练习,形式要多种多样,最主要的是围绕关键练,围绕重点练,达到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训练的形式有如下几种: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列方程。如: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32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从乙地返回甲地……①要想4小时返回乙地,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方程:。②每小时比原来多行驶8千米,返回时需要多少小时?方程:。③每小时比原来的速度快14,返回时需行驶多少小时?方程:。2.对比练。教学时除了正比例、反比例应用题的对比练习外,还要把按比例…  相似文献   

6.
策略九:删繁就简 例9.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4小时行了全程的2/5,如果再行24千米,则刚好行完全程的一半。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一共要行多少小时?  相似文献   

7.
[题目]甲地到乙地公路全长352千米。汽车原来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11小时,建成高速公路后,汽车每小时行驶的速度是原来的2.5倍。现在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只需多少小时?  相似文献   

8.
[题目]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用了6小时,由乙地返回甲地时,每小时加快行驶8千米,结果比去时少用了1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9.
例 某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开始的2小时内以55千米/时的速度行驶,中途停下来装货用了半小时,然后又以7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了1小时到达乙地,问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相似文献   

10.
[题目]甲、乙两地之间相距620千米,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20小时。高速公路建成后,汽车的速度提升为原来的2倍。问:现在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多少小时?  相似文献   

11.
一天的家庭作业,我布置了这样一道思考题: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当行到全程的40%时,已行了2.5小时,离甲地有12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还要行多少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  相似文献   

12.
一天的家庭作业,我布置了这样一道思考题: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当行到全程的40%时,已行了2.5小时,离甲地有12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还要行多少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第二天早上,家庭作业改完,结果发现不少学生在做这道题时,受思维定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教学归一应用题之后,书上有这样一道练习题:“一辆卡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出发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又行驶了3小时到达乙地。甲乙两地之间相距多少千米?”很显然,这道题是配合书上例题而设计编排的。学生很快想出120÷2×3 120和120÷2×(3 2)两种方法,当学生解答完之后,教师并没有到此为止,又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14.
[题目]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80千米,4小时能够到达。返回时,汽车行驶的速度提高20%,汽车返回乙地需要行几小时?  相似文献   

15.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3(1/3)时行了240千米,是全程的4/7。照这样的速度,再行多少小时能到达乙地?  相似文献   

16.
解应用题通常思路是少设元,少列方程,然而有些问题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即多设元,多列关系式.只要思路清晰,不难消元最后归结为求解一元问题.例1 一轮船从甲地到乙地顺流行驶需要 4小时,从乙地到甲地逆流行驶需6小时,有一木筏由甲地漂流至乙地,需__小时. (第十三届“希望杯”) 分析流水问题涉及的量较多,如速度就  相似文献   

17.
列方程两法     
一、首先由题意列出不等关系,然后再根据题意将不等关系调整为相等关系即得方程例1 从甲地到乙地海路比公路近40千米。上午10时一艘轮船从甲地驶往乙地,当日下午2时一辆汽车也从甲地开往乙地,它们同时到达。轮船、汽车的速度分别为25千米/时和35千  相似文献   

18.
例,一辆汽车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返回甲地,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 解答此题时,有学生这样列式: (30十40)÷2=35(干米)很明显这个列式不正确。通常情况下要求往返  相似文献   

19.
[题目]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驶40千米,已经行了4.5小时。已经行的和未行的路程比是3:7,行完全程还需多少小时?  相似文献   

20.
小编热评     
《广西教育》2012,(48):29-29
小学数学题命题也要“合法”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165千米,已经行驶了12小时,离乙地还有380千米。问: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千米?”这样一道数学题,你的答案是?“此车超速并疲劳驾驶,违反交通法规。”这是小学4年级学生“阿仔”(化名)给出的答案。(10月19日《广州日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