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滇池污染现状、趋势及其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滇池草海属异常富营养化水体,外海属富营养化水体,水中TN比TP增加快。以至于滇池水质污染程度在短短十多年时间已上升了一个台阶。应从污染源治理和控制、内源综合治理、水污染防治管理和法制建设等方面采取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实验目的】目前,我国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其中一些主要淡水湖和海湾局部地区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尤其突出。太湖、巢湖和滇池现为我国富营养化最严重的湖泊,其生态系统的稳定已受到严重的影响和破坏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过程,并由此了解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实验原理】氮、磷、各类维生素等是水生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但是,水体所含氮、磷等过多,停留时间过长,将会  相似文献   

3.
李子衡 《考试周刊》2008,(13):235-236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及排放各类污水,已造成许多湖泊、河流水体氮磷严重污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本文简述了富营养化的概况和形成,对现有的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措施做了概括.  相似文献   

4.
水体的富营养化是典型的水体污染.为了唤起人类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需要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滇池富营养化状况及其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滇池富营养化现状、成因及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应从加强面源污染控制、点源治理,内源综合治理,加大水资源调控力度,实现引水济昆,推广城市节水新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滇池水污染防治管理和法律建设等方面采取综合防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富营养化水体的形成原因,讨论了水体富营养化对生态、环境、经济、人体健康的危害,重点介绍了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和措施,即控制外源、排除内源和生物修复等。  相似文献   

7.
采集滇池水华及湿地水体水样进行微囊藻毒素的提取,通过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试验,检测经湿地净化后水体和滇池水华水体中微囊藻毒素对动物的影响.比较得知,滇池水华水体中的毒素浓度较高,为高毒水体;湿地外周水体毒素提取液的毒性较水华水体低得多,为有害水体;而湿地净化水体毒素提取液则表现为无毒性.结果表明,湿地对滇池水体的净化具有明显作用,对滇池水生生物及周边动物及人类健康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以及防治进行简要的概括和总结 ,认为富营养化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水体富营养化改变了水体的理化性质,不仅破坏生态的平衡还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因此,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是一件有意义的研究工作.BP神经网络由于操作简便易行,可以白组织、自学习、白适应并具有容错和抗干扰能力等特点,已成为水体富营养化评价的一个热门.文章应用BP神经网络对泉州市山美水库的水体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并与综合营养指数法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富营养化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通过提取湿地内外滇池水体水样中的微囊藻毒素,检测湿地内外水体中微囊藻毒素对小鼠的生殖毒性,以及对其体外和体内精子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地外周滇池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对小鼠具有生殖毒性,特别在精子的生成和精子活性方面表现出较强的毒性作用;湿地内水体的生殖毒性明显低于湿地外水体,对小鼠的睾丸和附睾不会形成器质性变化,也不会影响精子的数量和精子活性(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果证实湿地能有效抑制滇池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形成,对滇池水质可起到有效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进水退"是千百年来人类与滇池互动演进的根本特点和总体趋势,也是滇池治理思想的核心和主流。从"人进水退"到"四退三还",滇池治理经历了从适应性治理、征服性治理到建设性治理的转变。不同的时期,滇池治理思想不同,路径选择各异,结果大相径庭,但是,滇池从未被驯化,更未被征服。"四退三还"是对"人进水退"的扬弃与升华,代表着滇池治理的新方向,也是走向"诗意栖居"与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人与水对土地的争夺是滇池水域发生变迁的主要历史动因。自元代开始,人类疏浚滇池出水口,围海造田,降低水位,获取大量农业用地;筑堤建坝,填湖建房,不断扩展城市建设用地。同时,滇池也在极力与人争夺土地,使滇池周边时而为农田,时而为水域;使昆明城不时受到水患的侵扰。在人水争地的过程中,滇池水域面积显著缩减。  相似文献   

13.
昆明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独特的地理与气候优势,多样丰富的生物和旅游资源等构成了昆明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条件。但城市生态系统的忽略、城市结构和功能布局的不合理、发展与保护的不平衡、人口增长及滇池污染的压力等则困扰着昆明生态城市建设。当前昆明要重点加强城市水环境治理,加快城市绿化步伐。在近中期还应运用生态经济规律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修订城市总体规划,限制污染行业,构建循环经济模式,健全生态城市发展机制,并重视农村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4.
滇池流域资源环境人口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前滇池流域的人口离土地承载力的上限还有距离,因此各个资源环境因子承载力从小到大的排列为:水环境→水资源→土地资源→大气环境→土壤环境。滇池流域人口承载力可分为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由于水资源严重不足和水环境恶化,目前的人口总量已超过生态承载力。第二层次:若主要通过科技手段和人文治理,使水环境恶化的状况改善,主城的自来水可供人口为438~456万人。第三层次:如果未来牛栏江和金沙江调水工程能够实施,则主城人口可以达到滇池盆地的土地人口容量500—550万人,到此土地承载力的极限后,再无人口增长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为做好保护洱海的工作,对洱海北部为洱海提供主要来水量的“两江一河”(永安江、罗时江和弥苴河)的水污染治理情况进行调研。针对其水污染严重的现实,在回顾以往治理工作的基础上,分析水污染治理中的制约因素、存在问题及导致水污染的原因,最后提出加强“两江一河”水污染治理的十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该文根据2003-2013年洞庭湖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综合营养指数法对洞庭湖的水质及富营养化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工程截流十多年来洞庭湖水质以Ⅳ类或Ⅴ类为主。洞庭湖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其浓度值分别高于1.0mg/L和0.05mg/L。湖体水质劣于出湖口水质,出湖口水质劣于入湖口水质。全湖的营养级别为中营养,东洞庭湖在2008-2011年出现了轻度富营养。  相似文献   

17.
昆明城依滇池而建,水资源充足。清末民初,昆明城区供水为分散的人工汲取井水或河水。1916年昆明铺设了自来水管网,有了自来水供应,到1949年底全市已有21%的人口用上了自来水。随着昆明经济、城市建设的发展,近代昆明市政管理机构在饮用水、卫生用水、消防用水等城市供水和防洪排水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规划、建设及管理工作,呈现了近代昆明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