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一般人之间的称呼。所谓一般人间之的称呼,是指除了帝王以外的人与人之间的称呼。这一部分还可以分一般人称和特定人称两类。 1.一般人称。一般人称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A、第一人称代词有:我、吾、余、予等。当“我”或“我的”讲。如: (3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  相似文献   

2.
君云 《教师博览》2006,(3):49-49
“卿卿”一词,常用来表示对心爱之人亲呢的称呼。多用于夫妻之间。成语中的“卿卿我我”,在特定语境中也含有对被称呼人戏谑、嘲弄之意味。如《红楼梦》中有“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之语。  相似文献   

3.
英语称呼     
在英语国度里,称呼颇有讲究。1.怎样称呼陌生人为表示尊敬,对成年男性称sir(对两位以上的称gentlemen),对中年以上的妇女称madam,对青年妇女称miss,也可用lady或ladies作为对女性的客气的称呼。年长者对青年小孩可用young man,man,son,boy,kid等。2.怎样称呼长辈、上级,或不十分熟悉的人对成年男性用“Mr 姓氏”;对已婚妇女用“Mrs 姓氏(丈夫姓氏)”;对未婚妇女用“Miss 姓氏”;对婚姻状况不明的妇女或不喜欢别人用Miss/Mrs相称呼的,用Ms。3.朋友之间怎样称呼朋友之间常互以“名字”相称,以示亲密无间,如:Hi,Bil(你好,比尔。)有时用名字…  相似文献   

4.
“醉翁之意”真的“在乎山水之间”吗“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我以为,“醉翁”的真正之意并不“在乎山水之间”。欧阳修是个正直的官吏,他被贬到滁州做太守时,仍然心忧国事,仍以民之乐为己之乐,仍以民之忧为己之忧。寄情山水(“在乎山水之间也”)不是他的目的所在,“山水之间”只是“醉翁之意”的形式,而不是其实质。  相似文献   

5.
你会画自己家的家谱了吗?不过还要注意巧记英语“称呼”噢!首先,你能从下面的句子中找到family这个词吗?先来仔细观察一下哦!现在是不是很容易就记住family了,分别取“father”、“mother”、“I love you”中的“fa m i l y”就构成“family”了。我们还可以理解为“爸爸、妈妈、我(儿子或者女儿)”就构成了一个家庭,且家人之间互相爱护。英语里对家庭成员的称呼与我们国家是有区别的。在我国,爸爸一方的家庭成员和妈妈一方的家庭成员的称呼是不同的(姑姑、姨妈、叔叔、舅舅、姨父等等),但在英语中,爸爸一方的家庭成员与妈妈一方的家庭成…  相似文献   

6.
一桌8个人,5女3男在热火朝天地吃着、聊着……服务员来了:“请问:哪位能结一下账?”一位衣着时尚的女士:“多少钱?我们要算一下。”服务员放下账单出去,几个人开始以“你”称呼对方,应该拿多少钱。原来他(她)们之间并不熟识。最后,他们把彼此应付的钱  相似文献   

7.
王健龙 《语文知识》2003,(7):F003-F003
认真研读过《守财奴》的人不难发现,巴尔扎克对葛朗台的称呼有七种之多:称“葛朗台”十一次, “老头儿”八次, “箍桶匠”五次, “老箍桶匠”和“好家伙”各两次,“守财奴”一次(第二个“守财奴”主要是泛指,不算在内)。是什么原因造成称呼的不断变化呢?从下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奥妙。  相似文献   

8.
读了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我们一定会对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留有深刻的印象。全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直接或间接的称呼竟达十余种之多,这些称呼大致可分为三类:当于勒糟蹋挥霍家产时,他们斥之“坏蛋”“流氓”“无赖”;而当听说于勒在外发了横财时,他们又称之“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甚至称呼他是“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可最后当发现于勒已经变成穷光蛋时,他们立刻又咒之“这个家伙”“这个贼”“这个流氓”。总  相似文献   

9.
“三李”是在特定的文学观、文学史观指导下对李白、李贺、李商隐的称呼 ,是包含有重要学术意义的一个命题。但是学术界在使用这一称呼时 ,并未就其形成过程及相互关系作过考察。鉴于此 ,本文对“三李”之称形成的过程以及“三李”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仔细考察和论述 ,以期对“三李”的整体研究提供基础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刊中报     
20042咨询台除先生(Mr.)、夫人(Mrs.)和小姐(Miss)之外,还有一个称呼“女士”(Ms),在美国已越来越流行。“女士”对已婚、未婚都适用。所以当你不能肯定应称她“小姐”还是“夫人”时,你就可以称她“女士”。不过要注意,“先生”、“夫人”、“小姐”、“女士”这四个称呼必面跟“姓氏”(thelastnames)连用。在你初次与美国人会面时,出于尊敬,你常常可单用“先生”或“女士”来代替他们的“名字”(names)。被称呼的人可以意识到你不知道怎样称呼他,他会助你一臂之力,告诉你正确的称呼。然而,你将会发现,在美国,正式头衔极其少用,除非是用…  相似文献   

11.
“死”辨     
《殽之战》中“其为死君乎”,课本注为“难道是因为死了国君(就违背他的心愿)吗?”这个注释错解了“死君”之义。在先秦时代,对“死”的称呼是很讲究等级的,不能随便乱称呼,如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称卒,一般平民死才称死。晋文公是诸候王,怎么能称其死为“死”呢?“死君”应解为“忘记先君”。《春秋左传旧注疏证》中  相似文献   

12.
“先生”这个称呼,近年来作为一种时尚,已风靡于国内。其一,是用“先生”这一称呼,取代了解放以来,长期用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同志”的称呼;其二,是新女性们,多把自己的丈夫,称为“先生。 考证历史,“先生”这一称呼,由来已久。不过,各  相似文献   

13.
怎样称呼人     
除先生(Mr.)、夫人(Mrs.)和小姐(Miss)之外,还有一个称呼“女士”(Ms),在美国已越来越流行。“女士”对已婚、未婚都适用。所以当你不能肯定应称她“小姐”还是“夫人”时,你就可以称她“女士”。不过要注意,“先生”、“夫人”、“小姐”、“女士”这四个称呼必须跟“姓氏”(thelastnames)连用。在你初次与美国人会面时,出于尊敬,你常常可单用“先生”或“女士”来代替他们的“名字”(names)。被称呼的人可能意识到你不知道怎样称呼他,他会助你一臂之力,告诉你正确的称呼。然而,你将会发现,在美国,正式头衔极其少用,除非是用于称从事某些…  相似文献   

14.
书信就是用书面语言跟别人说话,它是应用文的一种。因此,除了你向收信人说的话以外,还包括“称呼”、“结尾”、“署名”、“日期”等部分。你说的话是书信重要的部分,叫做“正文”。书信有固定的格式:(1)对对方的称呼,要写在第一行的顶格处。(2)正文,应从称呼的下一行写起。每  相似文献   

15.
当一个喜欢旅游的背包一族上了网,可能会被冠上一个新的称呼:“驴友”;假如该“驴友”喜欢摄影,还会有一个更煽情的词汇:“色友”。当因特网介入旅游业后,网络旅游就开始变得简单,它之所以能够成为流行,并不单纯因为它的简单便利或者廉价,最重要的应该是一种态度,一种面对着新生活的态度。它发展迅猛,以雷霆之势扑面而来,比如时尚、酷、炫、独特,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生活中,交际双方对称呼语的选择不仅反映了交际参与者之间的“权势”与“等同”关系,而且也是“表敬准则”与“示近准则”竞争与互动的结果。称呼语序列在常态下顺应交际双方的“权势”与“等同”关系,是“表敬---示近”过程的正应用;而当称呼语序列违背了交际双方的“权势”与“等同”关系时,是称呼语“称呼转换”语用功能的体现,是“表敬---示近”过程的逆应用。  相似文献   

17.
称呼问题     
李镇西 《班主任》2013,(11):64-65
校园里有许多称呼,比如学生对老师的称呼,老师对学生的称呼,还有学校同事之间的称呼,等等。这些称呼看起来似乎是小事——不过就是一个称呼嘛?但实际上,不同的称呼折射出某些不同的观念。称呼里面“学问”大着呢!比如,一般情况下,学生见了老师都叫“某老师好”,这是没错的。哦,不,岂止是“没错”,简直就是最标准的称呼。但如果碰见学校干部——比如校长、副校长、主任等,又怎么称呼呢?  相似文献   

18.
四、heart“心,心脏”。其引申意义有“内心;心肠”、“热心,热情”、“心情,心境”等,如Shehasakindheart.(她心肠好),withalightheart(心情轻松愉快地)。还可用作亲昵的称呼,如dearheart(心肝宝贝儿)。相关的一些习语有:  相似文献   

19.
郁芳 《今日中学生》2004,(34):24-25
在英语学习中或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称呼。英语中很多称呼是约定俗成的,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讲究。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遵循习惯表达,应避免使用不合英语习惯的称呼。一、家庭成员中的称呼“母亲”和“父亲”的称呼在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中表达有些差异。对Mother(母亲)的称呼:英国英语为Mum(妈妈)、Mummy(妈咪,妈妈,多用作儿语);美国英语为Mom(妈妈)、Mommy(妈咪,妈妈,多用作儿语)。对Father(父亲)的称呼:英国英语为Dad(爸爸)、Daddy(爸爸,尤用作儿语);美国英语为Pa(爸)、Papa(爸爸,现少用,多用作儿语)、…  相似文献   

20.
称呼语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已普遍注意到称呼语与人们所处的社会因素之间的密切关系。“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因此,从“同志”、“师傅”、“先生”、“Honey”等典型的称呼语出发,结合历时共时的角度.“管窥”我国称呼语的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