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庆华 1945年3月出生,山东平邑人,装备指挥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68年山东大学数学专业本科毕业,1981年运筹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参与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运筹学会,我国军事运筹学科的创建者之一。牵头完成多项重大课题,《系统工程模拟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军事运筹通用软件》获国家三委一部联合颁发的高技术产品银奖,《军队研究生质量评估》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育委员会研究生司联合颁发的“七五”研究生教育成果三等奖,《高等数学》获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军事装备领域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研究》获全国教育科研成果国家二等奖。牵头完成的《航天发射试验组织指挥网络优化》、《武器装备发展与装备人才培养研究》、《装备运筹理论与应用研究》等成果,先后三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编著出版《拟阵》、《组合最优化》、《整数规划》、《系统工程方法论》、《高等数学》、《高等数学习题课教程》、《装备运筹学》、《装备运筹学教程》等8部专著教材。被国家教育委员会评为全国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学位研究生;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和军队一类岗位津贴;获军队院校育才金奖。曾荣立二等功和三等功。  相似文献   

2.
人物掠影他从事肝胆胰外科20多年,迄今已主持完成了14项全军医学重点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项等多项荣誉;  相似文献   

3.
赵振业1937年生,河南原阳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博士生导师,航空部、北京市劳动模范。1961年考入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毕业后进入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从事航空超高强度钢专业研究。40多年来,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有所建树,合金设计有所发明,应用技术研究有所创新。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发明三等奖等国家级成果奖5项,合金发明专利2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航空科学基金一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合金钢设计》专著。  相似文献   

4.
毛用泽院士,核监测与防护技术专家,1953年清华大学毕业后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进修核物理专业。长期从事核试验效应、核监测与防护装备技术、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等科学研究,创建了我国核试验早期核辐射创建与放射性沾染的参数测量技术、现场辐射防护监测以及高空烟云取样技术等,荣立个人一等功。创建与发展了核监测装备系列化与标准化。主持完成了国家“七五”重点攻关课题“核电厂严重事故场外应急辐射监测研究”,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与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荣获首届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为国防科研的核监测与防护专业培养了一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至2006 年培养博士研究生与博士后共17名。  相似文献   

5.
2011年1月,北京。人民大会堂里灯光璀璨,鲜花吐艳,气氛庄重而热烈,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军队项目《某型指挥平台》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消息传回广州,作为参研单位之一的广州军区75753部队沸腾了,付出了无数心血与汗水,今天终于体会到了丰收的喜悦。回顾该部10年来的科研创新历程,一张张获奖证书闪烁着夺目的光芒: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6项、集体二等功1次……一个并非专门从事科研  相似文献   

6.
苗丹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知名军事心理学专家。1983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空军医学专业;1988年获心理学硕士学位。香港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密苏里大学访问学者。现任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心理学教研室主任、第四军医大学军事医学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全国征兵心理检测技术中心主任,全军心理测评技术中心副主任。现担任中国心理学会军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参加并主持我国飞行员、航天员、初级军官及应征青年等的心理选拔研究;特殊军事环境军人心理特点及心理战防御的研究。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军队指令性课题7项,国际合作课题4项;制定军用标准2项;发表论文244篇,其中SCI或SSCI收录等国际刊物发表10篇,主编专著14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全军后勤重大科技成果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陕西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获军队院校育才金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7.
张相洪生于1964年4月,科技新星,专业技术7级,文职级别4级,我军著名饮食装备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8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获硕士学位,2000年攻读博士学位,1989年分配到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工作,1998年任高级工程师,从2002年起担任饮食装备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饮食装备的研究,主持完成科研课题近20项,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1),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分别排名第1、第2、第5),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分别排名第2、第5、第7、第9),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分别排名第1、第5)。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主编教材5部,著作2部,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2篇被EI收录。获军队优秀技术人才二类和三类岗位津贴,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饮食装备研究室曾获"总后勤部学习成才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和"先进研究室"等荣誉。  相似文献   

8.
彭辉银农业昆虫与生物防治专家,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0年出生于湖北秭归县,1967年参加工作,武汉大学毕业。多年从事昆虫病毒学、流行病学、生态学及病毒杀虫剂研究与应用,多次获得国家、中科院、省部级科技奖励,是“生物导弹”治虫技术的发明人。曾主持国家七五、八五、九五攻关课题、国家基金及中科院重点课题共28项。1978年获国家科学大会奖,1979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三等奖,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二等奖,1991年获湖北省昆虫学会青年科学家奖,1992年获中国科学院三等奖,1995年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7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8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获欧共体第二届尤里卡世界发博览会《国际特别荣誉金奖》。2002年获湖北省科技发明二等奖。2002年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获国家技术发二等奖。发表研究论文78篇,获得国家专利4项。  相似文献   

9.
《科学中国》2006,(2):47
四十年来,张恒喜先后从事过一级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飞行器设计、系统工程、军事装备学等学科的教研工作。他曾参加空、海军联合组织的课题“军用飞机强度规范研究”,负责研究“地面载荷”;参加航空工业部和空、海军联合编制的国军标《军用飞机强度与刚度规范》编写。他提出的“机轮起转载荷计算模型”、“前起落架可靠性计算方法”等均被采纳。研究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规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中国人》2007,(1):F0004-F0004
苏哲子 中国工程院院士.1936年生于陕西小咸阳县,1959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先后参加领导和主持研制了多项重型武器装备,其中两个装备参加了国庆35、50周年阅兵。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获兵器工业首届科技带头人.2004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5年获兵器工业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一等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李金英现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综合计划部主任。198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1991年研究生毕业。1997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98年获国家劳动人事部“百千万跨世纪重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称号、同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指导和培养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从事国防科研工作20多年,参加、完成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攻关任务,荣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发明专利2项、国防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分别在《原子能科学技术》、《质谱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多篇。曾任中国质谱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秘书长,中国核学会核化学与放射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防科工委标准物质定级委员会副主任等多个专家委员会和学术机构专家。曾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任研究室副主任、研究所副所长、副院长。  相似文献   

12.
《发明与革新》2014,(9):1-1
崔向群,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51年12月生于重庆。籍贯山东博兴。1975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光学仪器专业,1982年、1995年先后获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硕士、博士学位。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相似文献   

13.
沙基昌同志是系统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军事运筹学领域专家,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军军事运筹学学会理事长。长期致力于武器装备(包括指挥信息系统)的采办研究,特别是以武器装备在作战中的效能为主线开展装备论证、评价与优化设计等工作,在军队与国防建设宏观决策分析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研究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刘文化1969年2月入伍,1977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历任海军驻某厂军代表室军代表、海装某部处长、海军某军代表局总工程师、海军装备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长等职。他是舰艇作战系统领域知名专家,国家973某项目首席技术专家。多年来,他以"出成果、出人才"为标准,带领研究所全体科研人员,紧盯世界新军事变革大势,瞄准专业领域发展前沿,紧紧扭住推进海军建设转型发展和军事斗争准备装备需求,紧紧围绕我国海上安全和制约海军装备发展最迫切的重大现实问题,坚持科研自主创新,履行职责,不辱使命,团结拼搏,乘势而上,研究所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多次被总部、海军和装备研究院表彰,被评为全军首届"创新群体"、全军人才建设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三等功4次。他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了50多项总部和海军重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防科研及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7项,在国内外重大学术会议和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2006年获得海军装备研究院一级"科研功臣"奖章,2007年获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多次获国防重点工程项目突出贡献奖。  相似文献   

15.
杨克明,博士,教授级高工,现任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副总经理,成都理工大学和西南石油大学博士生导师。中石化西南油气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专家组组长。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国家储量评审专家,中国石油学会理事,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委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委会委员,四川省石油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等。主持完成了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大型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出版专著7部。培养博士研究生11名。  相似文献   

16.
曹惟庆教授1948年厦门大学航空工程系毕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合肥工业大学、江苏化工学院兼职教授。历任中国机械传动学会机构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高等工业学院机械设计及制造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91年被授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个项目,承担及参加机械工业部、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机电部、一机部等科技进步三等奖多项。完成科研专著《平面连杆机构分析与综合》、《机构组成原理》、《机械学》等专著及主编教材《机械设计》,国内外发表论文百余篇,被SCI及EI收录10余篇,培养硕士生20余名,博士生14名。  相似文献   

17.
马克俭男,汉族,贵州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1933年10月22日出生于湖南岳阳。1958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土木系,同年分配到贵州工业大学。现任贵州大学空间结构研究所所长、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贵州省勘察设计(结构)大师、贵州省首批荣誉核心专家、贵州省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建设厅专家委员会委员、贵州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结构委员会委员、中国钢协预应力钢结构委员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成员等。近二十年来,以项目主持人身份,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38项、国家发明展览会金牌2项、全国创造发明竞赛一、二等奖各1项,香港孺子牛金球奖1项,共计50多项。先后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4部,培养硕士研究生24名,博士生3名,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津贴。并先后两次荣获贵州省劳动模范及“五一”奖章(1994年,1999年)和全国劳动模范与“五一”奖章(1999年),其先进事迹先后在《贵州日报》、《科技日报》等刊物及贵州、中央电视台(10台)报道。  相似文献   

18.
苏哲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1936年生于陕西省咸阳县,1959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先后参加领导和主持研制了多项重型武器装备,其中两个装备参加了国庆35、50周年阅兵。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获兵器工业首届科技带头人,2004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5年获兵器工业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一等奖。  相似文献   

19.
段洣毅1953年生于北京市,祖籍湖南省茶陵县尧水乡。1969年入伍,197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在北京航空学院毕业。1989年4月,被派往德国留学六年,获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现任总参谋部某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研究员。2003年7月晋升专业技术少将。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博导;全军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总装专业组专家、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全军第一届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电子学会遥感遥测遥控分会常务委员。被评为总参优秀中青年专家、"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获"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奖章,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和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主持并参与多个军队重点项目的总体论证和研制建设工作,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国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1项,国防专利5项,发表论文70多篇,出版中、外文专著5部。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总体论证、系统工程、对象建模、综合集成、网络通信等。  相似文献   

20.
专家介绍黄润秋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1992年破格晋升教授, 1993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兼任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四川省副主委,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工程地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承担国家、省部及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科研课题60余项,199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出版专(合)著7部,发表论文150余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名。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9项;获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国际工程地质协会“Wolters”荣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霍英东奖、青年地质科技“金锤奖”等;被授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突出贡献博士”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