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现行的各种汉语词典,在援引成语“不识一丁”或“目不识丁”出处时都明确指出:“丁”与“个”字形相近,“丁”即“个”之误。文章对两个字的形体演变轨迹以及历代名人应用这条成语上的共识,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丁”字并没有错,同时,否定了某些人长期以来判断上这一错误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沈泾渭 《中学理科》2008,(10):49-51
三、本体自喻。 在比喻的修辞格中,“本体”与“喻体”不能是同类事物,更不能是同一事物。所以,如果句子中的“本体”与“如”字成语中的“喻体”是同一事物。就不能再使用这一“如”字成语,否则,就犯了本体自喻的错误。如:  相似文献   

3.
裹果【请你判断】例句:改革开放,让中国的老百姓彻底告别了“食不裹腹”的生活,走上了“丰衣足食”的康庄大道。【错误辨析】这句话中连用了两个成语,其中的“丰衣足食”比较好理解,但是在使用“食不裹腹”这一成语时出现了错误,成语中的“裹”应写作“果”。“果”的原意是指树木上结的果实,后来引申为“充实”的意思;“裹”则是表示“包扎、缠绕”的意思。“食不果腹”这一成语的含义是指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贫困。同学们以后在运用这一成语时一定要记住两个字之间的区别哟!【正确用法】例句1:在旧社会,老百姓经常过着“食不果腹”“挨冻…  相似文献   

4.
成语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中习用的固定短语或短句,有特定的含义和固定的结构。现代汉语词汇里有大量的成语,一些人在使用成语时,常把某些成语中的字读错,这种现象不容忽视。现将成语误读的常见类型归纳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动手·动脑     
《今日中学生》2012,(Z1):40+56
一字谜左图这个字谜包含了32个四字成语,每个成语都至少有一个"一"字,把这32个成语画掉之后,你会发现有9个字画不掉,将这9个字组成一个句子便是答案。  相似文献   

6.
王耿 《文教资料》2011,(19):78-79
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Ⅱ)的一道查找加点字读音错误的题目中出现了"不掘不挠"一词。该成语中的"掘"字引起了很多人的议论,有人认为此处本该是"屈"字,"掘"字为错别字,有的人认为不是,一时争论不止,难辨是非。作为在全国极有影响力的高考试卷,很不应该出现这样的问题。作者经过多方查找资料,从汉字演变的角度分析"掘"与"屈"字的区别,求证出此处的"掘"字确系一个错别字,从而纠正在高考试卷中本不该出现的这一错误。  相似文献   

7.
谢福 《现代语文》2006,(7):60-61
一、引言 汉语中经常有一些四字短语,从形式上看,很像成语,但它们是根据交际需要临时创造出来的.这类仿造的短语,其含义可以根据字面来理解,与一般短语无异;但是它们又有特定的格式和功能,跟某些成语近似.这一类短语,可以称之为"类固定短语".  相似文献   

8.
成语充满了故事性和趣味性,长期以来受到小学生的喜爱。成语学习始终伴随在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本文将以成语学习为切入点,谈一谈成语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字、词、句、作文的重要性。一、成语帮助字、词的记忆和积累成语具有故事性,便于对字和词的记忆,有效地扩大识字量和词汇量。这是因为汉字是抽象性符号,对于少年  相似文献   

9.
换字,是广告语中成语变异的一种最常见的形式。这种换字形式往往具有主观性、即时性和社会性的特点。成语换字使广告变得生动有趣,达到了宣传的目的,但是仍存在阻碍语言健康发展、不利于传统文化传承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立足于成语的社会功能,对广告成语做出规范。  相似文献   

10.
将第一个字相同的成语放在一起记忆,这也是记忆成语的一个好方法。比如:不慌不忙、不欢而散、不计其数等等。请你填写下面以“一”字开头的成语。  相似文献   

11.
成语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深受人们喜爱,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出现的频率特别高,这与成语本身运用多种修辞格是分不开的。成语运用修辞格不但精当,而且种类也较丰富。一、叠字在四字格成语中,常把同一的字或单音词重叠起来使用。成语的叠字有三种基本形式:第一种,前两字叠用,其公式为 AABC,如“比比皆是”“历历在目”“斤斤计较”“心心相印”“欣欣向荣”“咄咄怪事”等。  相似文献   

12.
甲:今天,咱们俩做一回成语与地名的游戏,好吗?乙:怎么个玩法,能给举个例子吗?甲:我说一句成语的尾字,你用一句成语的首字相连后,组成一个地名。比如,“言必有中”和“国富民强”,一句成语的尾字是“中”,一句成语的首字是“国”,合起是“中国”。乙:很有意思!这可要费费脑筋。咱们  相似文献   

13.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语言简捷明快,内涵丰富而深刻。在长期讲读使用过程中,这本只二十篇一万五千多字的《论语》就被归纳出近三百条成语,五十来字即有一个成语,若按字数比例来说,这可算出成语最多的一部书了。我们将《论语》中的成语粗略地作一统计,按篇目顺序排  相似文献   

14.
鱼在树上     
中国成语往往四字一句,字少但含义深刻而丰富,并且历史悠久,比如“缘木求鱼”,意思是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不对、方法错误,就不可能达到目的。这是二千多年前,孟子对想称霸天下的齐宣王讲的:“您想动员全国军队冒险去攻打别的国家,就好像爬到树上去抓鱼。”  相似文献   

15.
理解和使用成语,要谨防“望文生义”的错误。在人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中,常有望文生义用错了成语的情况,令人啼笑皆非。《人民日报》曾有一篇文章,在引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成语之后,说什么希望对方“做成功的‘萧何’,而不做失败的‘萧何’”,这让每一个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捧腹。各类语文试卷的成语题中,那些错误项往往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例如:1.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首当其冲的问题。(1995年高考卷成语错误项)2.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  相似文献   

16.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这个能力点在近几年高考中的复现率为100%。成语考查的形式常见的有两种,一是提供语境(句子或语段)选填成语,二是判别各个选句中成语之正误。能力定位在“恰当”二字上,即注意其意义的整体性,结构的固定性,语法的习惯性,感情的和谐性及与语境的一致性。命题者多在这些方面设置错误项。下面就八个角度分析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14年高考18套语文试卷中有12套对成语进行了考查,共考查34条成语,其中,使用错误的成语有20条。命题人在试题中共设置了四大陷阱,考生在解答时需细心辨识,现对这些成语试题作如下透视:1.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意蕴理解上的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的意蕴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  相似文献   

18.
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对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的意义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  相似文献   

19.
汉语成语以四字为主体,这与汉语词汇的构造规律、声调规则以及传统的诗文形式密切相关。作为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绝大部分是四言句,对汉语成语的四字格有着重大影响。现把从《诗经》中直接援引的比较通用的成语找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周放 《语文知识》2003,(7):15-16
目前,一些人为做广告而随意改变某些成语, 《广告人的情书》一文讥讽了这些人的做法,把胡乱改动的成语集中在这封虚拟的“情书”之中。请你按“情书”的顺序,纠正书写错误的成语。亲爱的: 当衣衣难舍的深情化为天尝地酒的思恋,我只想咳不容缓地低问一声:是否鳖来无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