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沉默权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一项刑事司法原则,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的一项重要的权利。本文就我国立法是否应当确立沉默权以及如何确立沉默权的问题,作一个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无罪推定"是西方国家在否定中世纪纠问式诉讼制度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项刑事诉讼法原则。文章论述了"无罪推定"原则的精神实质,"无罪推定"原则的基本内涵及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应用"无罪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3.
沉默权探析     
本文从沉默权的起源以及世界各国对沉默权的法律规定,论述了沉默权在刑事诉讼中对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的积极作用,并根据我国的立法现状,对在我国建立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同时,对沉默权的内容、适用范围、适用原则、适用方法等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西方沉默权是无罪推定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公民法律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媒体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沉默权已经开始为许多平民百姓所津津乐道。然而对沉默权是否引入我国的司法体系,学者们有着不同的见解,而且争论已久。本文在简要介绍沉默权的概念及历史沿革的基础上,对我国引进沉默权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国际人权主义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刑事司法领域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保护问题日渐受到重视。然而我国虽然在法律层面对其进行了保障,但是,在实践中被追诉人的权利就容易受到不法侵害而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刑事司法领域没有真正确立无罪推定原则,没有对沉默权进行明确地规定,以及传统的旧的刑事司法思想观念的不良影响等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6.
沉默权制度有默示沉默权制度和明示沉默权制度之分,其适用阶段也各有不同。本文认为,中国不宜实行明示沉默权制度,因为其既未体现真正的平等和公平,又不利于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民,也无法根除刑讯逼供这一司法顽症。中国现行法律既存的有关法律条文基本符合默示沉默权制度的构成要件,但还存在缺陷。为此,要确立自白任意性规则;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建立和完善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则,实施直接言词原则建立和完善监督保障机制;完善律师辩护制度。确保默示沉默权制度的落实。坚持“公正与效率”的司法工作主题,创建让世人耳目一新的刑事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7.
"疑罪从无"是目前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应当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但对"疑罪"本身涵义的理解及此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情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司法机关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所选择的"疑罪从轻"的作法更是严重地侵犯了被追诉人的合法权益。"疑罪从无"派生于刑事诉讼制度中的无罪推定原则,应立足于被追诉人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一原则的内涵。正确理解并适用这一原则是法治环境下保障人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刑讯逼供在我国屡禁不止,已成为法治社会进程的障碍,它的形成缘由和现状一直是学界讨论的话题。在我国,有无罪推定原则却甚少无罪裁判案件,"命案必破"之下命案侦破率颇高。究其缘由,乃是无罪推定的有名无实,行政与司法失衡所致。由此,以"无罪推定"和"命案必破"之较量为视角,探析刑讯逼供。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沉默权制度的价值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阐明了其价值在具体诉讼中的表现;同时指出了沉默权制度的一些消极影响.文章认为,沉默权制度的确立与否以及如何确立取决于刑事诉讼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从而得出结论:应确立有合理限制的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举证责任的分担是刑事证据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将刑事实体贯彻到实践中的保障。根据无罪推定原则,在刑事诉讼领域一般由控方承担举证责任,被告方是否要承担举证责任仍存争议。但是,在诉讼历史的发展中我们不难发现,由控方承担举证责任对被告方来说并不是绝对有利的,而且在司法实践中由被告方承担举讧责任的情形逐渐增加,其优越性逐渐突显出来。笔者试图从正当防卫这一典型辩护理由着手,寻求被告方举证的合理性,探讨其所应达到的证明程度,完善正当防卫的证明内容,促使公民更好地维护自己在刑事案件中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所反映的反对强迫自我归罪的精神,极大地保障了刑事诉讼中被追诉方的人权.目前,我国现行的刑事政策和刑事诉讼法对沉默权采取了一种排斥的态度.但随着我国的入世和对<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公约>的签署,在我国法律中确立沉默权已成了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所谓刑事沉默权,是指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所享有的不自证其罪、并可以对司法人员的讯问保持沉默的权利。禁止强迫公民自证其罪,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论文通过对沉默权的分析,笔者建议应尽快在我国刑事司法制度中完善被告人沉默权。同时,应建立相配套的程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沉默权,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诉讼权利。然而,我国的法律对沉默权却是讳莫如深,至今仍没有走到法律的前台。基于沉默权制度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方面具有它独特的科学性,针对当前刑事司法活动中存在的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笔者力图通过阐述当前在我国将沉默权制度予以立法的迫切性,期待着它能伴随下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同时,就能真正得到实现,为最终完善我国的司法改革和实现司法公正的目的起到程序上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沉默权,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诉讼权利。然而,我国的法律对沉默权却是讳莫如深,至今仍没有走到法律的前台。基于沉默权制度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方面具有它独特的科学性,针对当前刑事司法活动中存在的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笔者力图通过阐述当前在我国将沉默权制度予以立法的迫切性,期待着它能伴随下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同时,就能真正得到实现,为最终完善我国的司法改革和实现司法公正的目的起到程序上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民法基本原则是民法的母法,是市民社会中具有普遍适用效力和衡平作用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准则.本文通过探析确立民法基本原则的准则,以期重新审视我国民法基本原则在我国的适用问题,使我国民法基本原则渐趋科学、规范并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为司法实践中有关基本原则适用问题的矛盾和冲突提供一个解决的途径和平台.  相似文献   

16.
沉默权作为一项保护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的权利,已被国际社会所接受,是现代司法文明的重要制度。我国尚未明确确立沉默权,正是由于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这一权利保护不力,致使刑讯逼供现象屡禁不止。应积极将沉默权制度引入我国,从而促进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国际化,推动我国司法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7.
德国证据使用禁止理论与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为当代世界两大法系主要法治国家在刑事证据排除规则方面的两种代表性理论,在两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方面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并按照不同的原则形成了各自的例外。这种"原则加例外"的法律实践模式对于其他法治国家而言具有典型的"范式"意义,这种范式只有在切合各国法律传统和具体国情的基本框架内构建各自的刑事证据排除规则,才能从制度上保障刑事诉讼程序的公正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8.
古代刑事司法制度实行的是口供中心主义原则,口供被称为证据之王,现代刑事司法活动中,口供对于定罪的作用已经大大降低.本文试从当前口供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实际地位出发,简要阐释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并进而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化解社会矛盾,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是政法机关的基本职能。本文分析了当前司法环节社会矛盾的主要表现和司法机关职能部门与社会矛盾化解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探索完善司法环节化解社会矛盾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关于刑事诉讼的相关理论也处于不断完善趋势,且带有鲜明的特色社会主义色彩。从刑事诉讼角度出发,我国在相关法学理论方面较为丰富,不断探索出较多适用于的各阶段发展中的理论,对进一步完善刑事法治可起到关键性作用。本文主要从司法职权合理配置、刑事证据、程序正义、人权保障以及创新改革等理论着手,对刑事诉讼涉及的法学理论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