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2.
曹秋红 《新疆教育》2012,(5):143-144
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观察生活,多访问”、“再现生活,巧演示”、“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3.
杨雪俊 《课外阅读》2011,(9):302-302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4.
袁怀连 《课外阅读》2011,(11):331-331
语言来源于生活,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5.
谭在强 《考试周刊》2012,(30):50-50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是“大语文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应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应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6.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7.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应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看一看,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8.
毛先殄 《新疆教育》2012,(13):209-209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脱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9.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阅读、写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生活化”,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在教学中,应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演绎生活现象、参加生活实践等,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学生的生活,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观察生活"、"再现生活"、"体验生活"等方式的开展,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1.
语文具有丰富的思想性、生动的情境性、广阔的开放性,最能把学生引入五彩的生活世界、独特的心灵世界。《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也进行了新的阐述和定位:注重培养促进人的发展,将教育和生活紧密相连,致力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世界。语文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让语文走向生活,是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而生活本身就是“大语文”,课堂并非孤立于世界之外的学习空间。这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走向生活,并以生活为发散点,拓展文本,给学生创设一个张扬个性、享受生活乐趣的空间。语文教学融人到真实的生活中,才会充满不朽的生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李丹 《广西教育》2013,(37):39-39
“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开放语文教学,突破课堂教学空间,将生活之活水引入语文教学,拓宽语文教学的外延和内涵。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言:“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语文教学走进生活,让学生不断扩大知识面,丰富情感,提高鉴赏力,更加热爱生活和善于品味生活,真正走向学语文、用语文的广阔天地。一、即时开发教学资源。勿错失良机“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并能及时开发有价值的资源。面对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凭借教学智慧,捕捉、判断、重组各种信息,及时把握教学动态生成的亮点,灵活驾驭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呈现出真正意义的有效的互动。  相似文献   

13.
宋金贵 《职业技术》2006,(14):138-138
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它包括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陶冶灵魂、磨练思想、完善人格水乳交融,使二者互相促进,使语文教育走向“变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中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4.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5.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根据当代语文教学改革需要和未来语文教学的发展走向。特别强调了语文课程生活化的新理念。“生活”一词在新课程标准中出现竟达20余次,其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历次教学大纲。如在“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指出,要“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在“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本文从改革传统作文教学入手,对“生活化作文”开放教学作一探讨,以求同行赐教。  相似文献   

17.
程彩萍 《成才之路》2010,(20):65-65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始终处于一种“封闭型”状态,教学内容固定。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形式呆板。这种教学组织的后果是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缩小了学生的语文视野,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提高。大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主要靠的是大量的语言材料的积累和反复多次的语文实践。这就要求语文课堂教学要由“封闭”走向“开放”。如何使语文课堂教学走向开放呢?  相似文献   

18.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从而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教学连接生活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扩充知识的"内存",使他们享受到创造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9.
薛法根,男,1968年生,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现为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从教以来,潜心研究丝绸文化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初步形成了“着眼整体发展、着力语言训练、着重内化进程”的教学思想和“教得轻松、学得扎实”的教学特色。1999年起,致力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提出了“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的教学新理念,并初步形成了组块教学模式。曾先后在《人民教育》等报刊发表《语文教学要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呼唤智慧的语言教育》等50多篇论文。1995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996年被评为苏州市“十杰”教师,1998年荣获江苏省“红杉树”园丁奖金奖,1999年被评为江苏省名教师,2C01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2C62年获第五届全国“十杰教师”提名。  相似文献   

20.
孔祥跃 《现代语文》2004,(7):13-13,19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更科学、更高远的对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出了更为鲜明的教学要求,湖北教学专家余映潮老师说:“教学中没有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就没有语文教学的改革。”“学生的活动是检验课堂教学是否改革的一根标尺。”语文教学要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把生活的课堂和语文的课堂结合起来。美国教育学家华特·B·科勒斯涅克说:“语文的外延几乎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大自然是我们生活的天地,语文教学要走出封闭课堂,就要尽可能多的走向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事事洞明皆学问”,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活动在大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