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师范学校小学语文课教学改革尚显滞后,小学语文教学法课教学中仍存在着“两多两少”现象。即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空洞理论多,实践经验少。而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未来教师的要求来看,应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优化知能结构、扩充教学技能训练、理论与操作结合、“四块一体”的教学结构。  相似文献   

2.
认真学习大纲系统钻研教材——试谈备好语文课的前提李书卿前些日子去学校与教师座谈,有位老师直言不讳地说,目前老师们教学任务繁重,备课时间少,因而总希望看到“拿过来就能用”的教学设计;而《河北教育》上登的教案很少,因而不怎么喜欢《河北教育》。读者不喜欢,...  相似文献   

3.
孙双金老师的《语文教学艺术》一书中提到:他发觉语文课上多了三“气”,少了三“气”。一多“死气”课堂上死气沉沉,气氛沉闷,教师教得紧张急躁,学生学得沉闷枯燥;二多“呆气”,学生原本闪闪发亮的Ⅱ艮睛黯然失色,脸上充满迷惑不解的神色;三多“暮气”,十岁左右的少年儿童,本该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可课堂上的学生一个个像小老头似的,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少了哪三种“气”呢?一少“生气”,课堂上很少见学生生气勃勃,神采飞扬,生动活泼的场景;二少“灵气”,很少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眼睛闪闪发亮,充满灵气;三少“朝气”,儿童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本该朝气蓬勃,生龙活虎,但课堂上很少见到这样的情景了。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参加过一些公开课,与孙老师有同感。改变这种现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多,联系生活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书面作业多,实践作业少。这样的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要改变这种教学状况,就应该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从根本上改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5.
魏莉 《内蒙古教育》2004,(5):19-20,43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实验教材有许多优点,以“式题”教学来说,突出了“三少三多”,即:“公式少,变化多;例题少,解法多;习题少,题型多’’的特点.这样可以改变过去抓题型、套公式机械被动的学习局面,进而培养学生积极开拓思维,勇于探索创新的习惯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给《皇帝的新装》一文作情节概括时,苏教版语文《教师备课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中是这样叙述的:皇帝爱新装;骗子织布,准备做新装;君臣看新装;游行穿新装;揭穿假新装。我认为对故事情节发展部分的概括不够准确.君臣去看的是“布”而并非是“新装”。《皇帝的新装》原文中有这些表述可以证明:“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文中第5段)。  相似文献   

7.
备课历程 八月初,在贵阳赛前培训会上,我“幸运”地抽中了《少年闰土》。之所以说“幸运”,原因有三:第一,我特别擅长教情感性强的课文,而鲁迅作品历来被中小学语文老师视为“拦路虎”;第二,《少年闰土》篇幅太长,难处理;第三,新教材触碰的人少,容易创新。《少年闰土》却是传统课文,创新难!可大局已定,我只能面对现实,全身心地投入。整个备课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数学课堂:老师照本宣科多,联系生活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书面作业多,实践作业少。这样的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要改变这种课堂状况,就应该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从根本上改革学习内容、教学方式和作业形式,让数学课生机盎然,亮出“风采”。  相似文献   

9.
没有教育师专业发展,就没有商品质的教育。所谓“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师之蕴也不足,则其育长才也无望。”教师丰厚的文化底蕴从何而来?教师怎样才能不断发展?读书,是其基本途径。读书是教师丰富学养的基本途径。一个要不断成长和进步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必须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读书是提高教师教育技能技巧的关键措施。教师读书不仅能学习、借鉴别人的教育方法和技巧,而且能够改变教师的观念和态度,使其成长为具有教育思想、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的教师,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技巧。读书是教师终生的备课。备课可以分为直接备课与间接备课。间接备课贯穿教师的终生,我们称之为“终生备课”。所谓终生备课,指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水平而进行的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进修和读书、学习。时代在前进,文化科学在发展,教师若不坚持读书学习就要落伍,从这个意义上说,终生备课比直接备课更重要。书读得越多,知识就越渊博;知识越渊博,直接备课需要的时间就越少,并且,课也能讲得引人入胜。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的专业发展,几乎每一个方面都与读书分不开,都得从书籍这个丰富的源泉中汲取力量。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职业对教师的无声命令。  相似文献   

10.
2002年9月,我有幸承担了苏教版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教学任务。此前虽然在暑假期间参加过课程改革通识和教材培训,但当我拿起课本,提笔备课时,心里仍然不禁打起小鼓:面对苏教版科学教材插图多、文字少,问题多、答案少,学生动手多、教师讲解少这“三多三少”的特点,教师如何备课?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教与学中和谐发展?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如何?科学探究应当怎样展开?“三维”课程目标如何去实现等等,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实施五年了。在先进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禁锢语文教学的“三中心”坚冰被打破:破“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但在阅读教学方面所花的时间、师生投入的精力与期望学生具备的语文能力还不成正比,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人民教育出版社小语室的崔峦老师曾经分析说:阅读教学,一个是内容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于是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统统都要捡。“课文是例子”,但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只会劳而少功。另一个是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又太雷同。再一个是方法、策略不合适。表现为“两化”和“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著名作家吴伯萧曾经这样评价阅读教学:“把课文都教‘肿’了”。  相似文献   

12.
集体备课有利于分享集体智慧,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但集体备课不能完全代替个人备课。从实际效果来看,集体备课之后还需要进行“适度调整”,即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修改和反思后用于自己的课堂,这样才能既分享集体智慧,又体现个人特色。集体备课后的“适度调整”,  相似文献   

13.
本从素质教育对语教师备课方法的挑战与呼唤及历史发展的必然等方面论述了系统备课法是顺应这一挑战而产生的产物,并论述了采用系统备课法的价值;研究了素质教育需要语教师加快备课法改革的几个有关问题:1.要加强系统备课法的研究;2.要以“系统备课、科学教学、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和方向来改革教师备课方法;3.坚持实践探索与有较高层次理论指导相结合;4.采用多角度多方向研究的方法;5.尽快建立系统备课法的研究与训练软件资料库。  相似文献   

14.
前段日子,我到一所学校连续听了三名女教师上的三节语文课,内容都是毕淑敏的散文《我很重要》,按理说,三节课应该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给我的感觉却好像是只听了一节课。为什么?因为三节语文课毫无个性,不仅课堂结构、教学流程雷同,连三名女教师的语音语调、讲课细节都雷同。听完课后,在与这几位教师的交流中得知,她们拜的是同一个师傅,并且坚持集体备课,每次上课的教案都是由师傅提供。向师傅学习,无可厚非,但课堂教学岂能是简单的“复制”和“粘贴”?这样的教学,与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背道而驰,这不是集体备课,而是“集体背课”。“集体背课”,实质上就变成了集体不备课。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堪称“经典之经典”。书中讲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有着30多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受到普遍好评。当这位老师的同行问他花了多少时间备这节课时.他是这样回答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上的备课资料越来越多,越来越全,教师只要一点鼠标,就可以找到大量备课资料,这为教师学习借鉴优秀教学资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也助长了一些教师的抄袭行为——他们贪简单,图方便,从此不再认真备课,不再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弱。随着共享电子备课制度的不断推行.很多教师对“共享备课”逐渐产生了依赖。有的教师纯粹复制以往的备课资料,备课没有创造性;有的教师舍本逐末,不把主要精力用于钻研教材,而是用于阅读“共享备课”资料,  相似文献   

17.
策划人语“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树从泥土里吸收养料,人从群众中获取智慧”、“众人拾柴火焰高”,诸如此类的谚语表明,互助能激发、点亮彼此的智慧,集体的力量远大于个体。教师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备课也是如此。集体备课是集思广益、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形成同伴互助氛围,彼此点亮对方智慧之光,快速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措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很多学校都将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放眼校园,集体备课俨然已经成为校本教研中的一道风景线。然而,因为有些教师认识不到位,或因为学校缺乏科学管理,或因为教师对集体备课方法没有掌握,本应“资源共享、智慧碰撞、互利共赢”的集体备课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集体备课成了一言堂,成了个别教师的舞台,一些教师集体备课时出工不出力;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成了大家相互拷贝应付检查的范本;在一起美其名日为集体备课成果……一人一课“分工”的教案最后拼凑……集体备课因“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纯粹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如何让集体备课返璞归真,真正发挥其优势,点亮群体教师的智慧之光,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助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时下,教学改革中提倡“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接着也便经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的苦叹:“语文课没法教了”、“语文课不会上了”……我对此虽表同情,但更多的是为某些教师于当今形势的无奈,思想的守旧而担忧。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过程,教与学是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数学课程标准》(下面简称《标准》)也把教师角色定位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我们欣喜地看到,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了,教师权威式的讲解少了;  相似文献   

20.
杨学军 《山东教育》2009,(1):125-125
近日,笔者去一所小学看望一位当语文教师的同学。来到他的办公室,笔者看到他和几位语文教师正在写教案,而且都在抄写《星级教案一点通》这拳书。“为什么大家不自己备课写教案呢?”同学答日:“我们兼课多,每天要写两三科教案,这样不是省事么。”难道我们的农村小学教师就是这样备课的吗?这样的教学态度又怎能将知识最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