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在整体阅读教学中能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创造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我们称之为课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宁鸿彬老师极善于设计教学“主问题”。他极善于用一个或几个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问能抵许多问”的“主问题”引导学生深深地进入课文,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课堂上浅层次的“碎问碎答”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和课堂活动的主人。宁老师的“妙在这一问”的提问设计艺术,可以给我们以深刻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邵军 《辽宁教育》2011,(4):37-38
教学实践表明,对每一篇课文或每一节课作一个精当的“主问题”设计可以起到以一驭十、提挈全篇的作用。所谓“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而言的,是指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能起主导作用,能在整体上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理解、创新的问题,一言以蔽之,就是能对文本的学习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那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什么样的问题才是一个好的“主问题”?语文教师该如何进行这样的“主问题”设计呢?  相似文献   

3.
特级教师宁鸿彬提出的“主问题”阅读教学理论指出,所谓“主问题”,就是在“整体阅读教学中能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创造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因此,笔者不断地努力去研读文本,力求发现并设计出能“一问抵多问”的主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去深读课文,激发他们主动研读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整体阅读教学中,能起主导、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创造的重要提问或问题,我们称之为课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高明的老师善于设计教学“主问题”,用一个或几个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有效地避免课堂上浅层次的“碎问碎答”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和课堂活动的主人。  相似文献   

5.
王慧芳 《考试周刊》2013,(81):39-40
语文阅读教学呼唤高效课堂.课堂的高效。源于教师的高效提问:摒弃一问一答的满堂问.以“主话题”引领生本对话、师生对话,使课堂提问呈现简约美。“主问题”就是语文阅读教学中能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创编重要的提问或问题,提问的简约可以留给学生充分的感悟、理解、交流、提升空间。设计提纲挈领的“主问题”引领学生阅读感悟,可以使师生从繁琐的“你答我问”、“一问一答”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从而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文章围绕《孔乙己》的教学谈谈主问题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乔亚东 《快乐阅读》2013,(12):88-88
特级教师余映潮曾给主问题下了这样的定义:语文教学中的“主问题”,是指对课文教学过程能起主导作用、引领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提问或问题。众所周知,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备课不充分,教材把握不到位,课堂提问较为随意化、简单化;有些教师往往按知识点肢解课文,为求达到“点点落实”,课堂提问较为零碎化、孤立化。这些提问都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主问题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性阅读,它通过几个紧密相连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起到主导和支撑的作用,克服了提问零碎、随意、泛滥的问题,重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真正做到“简化头绪,突出重点”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7.
课堂中的“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的.它在课堂教学过程能起主导、支撑作用,是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赏析、创造等重要的提问或问题.“主问题”设计有利于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一个主问题就替代了繁多的教学环节,达到语文课堂的高效.如何在设计课堂主问题,笔者结合平时教学实践,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改变以往那种“满堂问”,摈弃那些繁多、零碎的问题,转而结合文本特点与教学实际,强化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主干”,针对每一篇课文精心设计一个或一组问题,即“主问题”,引导学生围绕“主问题”展开深入阅读和潜心思考,可以起到化繁为简、提纲挈领的积极作用。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中的思考和摸索,谈一谈在设计“主问题”上的一些体会与心得。  相似文献   

9.
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推动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问呢?一、在教材内容中的“主问题”处提问 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应答式提问而言的,它是指对课文阅读教学过程能起主导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提问或问题。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无疑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启发思考,引导学习,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具有评价功能、反馈功能。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  相似文献   

11.
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常用手段。但是,目前的语文教学中这“武器”的运用有些泛滥——提问过多、过碎。这种“碎问碎答”已成为桎梏学生创造思维的枷锁。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能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来带动全篇文章的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一、"主问题"的内涵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是通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来带动整篇文章阅读的提问设计,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的,它对课文阅读教学过程能起主导、支撑作用,是一种具有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的心理水平,从教学要求出发,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讨论,作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形成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方法。提问能起到激发学生思维的作用;提问能起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提问在整节课中能起传送带的作用。好的提问不仅能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积极状态,而且也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提问对于发展学生智力、启发学生的思…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这里的“问”,就是指问题意识。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设法诱发学生对事物追根溯源的愿望,使他们掌握正确提问的方法,培养提问的兴趣和爱好,简单地说,就是“想问、会问、爱问”。而要做到这一点,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创设情境。一、创设问题情境,诱使学生想问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不仅能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而且能使学生产生探求的欲望,急于明白“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从而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针对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  相似文献   

15.
实现有效阅读,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而作为教学重要组织形式的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实现有效阅读的必要手段。因此,语文教师应重视教学主问题的定位,要努力设计出能起主导和支撑作用的,利于学生发展性学习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立意高远的课堂教学问题。1、文眼探究,拨云见日文眼指文中最能涵盖内容、揭示主旨、升华意境的关键性词句,是文章  相似文献   

16.
甘怀喜 《甘肃教育》2006,(11B):31-31
一、课堂提问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 课堂教学,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手段,目的都是为了满足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对于每一篇课文。如果学生能较好地掌握重难点,教材的其他内容一般来说都可以迎刃而解。因此,课堂提问一定要围绕教材的重难点,要突出针对性。要讲究问什么。怎么问,通过问要起什么作用等。通过问答.分清“枝”“叶”,达到正确全面理解教材的目的。如在教学《麻雀》时,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让学生明白空间是一种什么力量,为什么说这种力量是强大的.是该文的重难点。我在教学时,紧紧围绕重难点,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17.
课堂中的提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前贤们对提问的研究也多半局限于如何让教师“会问”。但是我认为,鼓励学生“敢问”,教学生“会问”,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学法指导的第一要义。一、让学生“会问”的关键: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让学生“会问”首先是让学生“能问”,要给学生提供“问”的机会,并鼓励学生“问得深”,“问得妙”。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改变传  相似文献   

18.
郭秀丽 《考试周刊》2014,(63):16-17
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是一门艺术,主问题的合理设计能减少课堂无效提问,能带动文本整体阅读,深化学生学习活动。如何进行阅读教学的主问题设计呢?作者在阅读教学中这样设计主问题:浅问,提纲挈领,找准对话的支点;品问,紧扣文本,唤起个性解读;深问,层层递进,注重留白艺术。  相似文献   

19.
"主问题"导学设计是我国语文教育界发扬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吸收问题教学法的合理内核,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动学生整体性、主动性阅读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设计。华东师范大学的倪文锦教授首次在高等师范教材中将"主问题"以教学法的形式予以肯定和确立:"主问题,指对课文阅读教学过程能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语文"主问题"阅读教学实践是以自主学习为主要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它是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相似文献   

20.
陈嬿 《中学生物学》2003,19(2):23-25
1 转变观念,明确意义 我曾在学生中进行过一次书面调查。题目是:说说你对“提问”的看法。学生的回答近似一致。有的说 :可以启发有的说可以调动我们的……。不难看出所有的回答 ,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 ,即 :“提问”是你教师的事 ,而我们只管一个字“答”。看来 ,我们有必要向学生宣传以下观点 :( 1)“提问”不仅仅是教师的事 ,更是你们学生自己的事。学生可以问老师 ,问课本 ,还可以问专家 ,问教授、问权威。( 2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也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人类的每次发明和创造 ,大都是以“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