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CCTV4)来说,2007年最大的一个项目就是《同饮一江水》。这部投资两千多万元人民币的纪录片开创了很多第一,为中国电视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同饮一江水》原名《澜沧江——湄公河》,从2005年开始筹拍,历时3年,2008年上半年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和中文国际频道(CCTV4)分别热播,并引起了广泛的反响。这部20集的纪录片是由中国中央电视台、柬埔寨国家电视台(TVK)、老挝国家电视台(LNTV)、缅甸广播电视台(MRTV)、泰国大众传媒第九电视台(Modemine)以及越南电视台(VTV)合作拍摄的。  相似文献   

2.
王培 《传媒观察》2006,(6):47-48
由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等联合摄制的五集大型电视纪录片《1405郑和下西洋》荣获2005年度中国纪录片学术奖“十佳”长片奖,今年五月又送评中国“金鹰奖”。南京电视台等联合摄制的八集大型电视纪录片《郑和下西洋》获得2006年度江苏省“金凤凰奖”一等奖。这两部反映同一题材的纪录  相似文献   

3.
在2007年全国电视台台长论坛上,全国60家电视台台长发起《北京宣言》,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承诺中国各级各类电视台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电视的公益性质,坚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相似文献   

4.
内容产业     
《视听界》2014,(5):10-11
南京广电集团推出高清电视纪录片《百年南京》南京广电集团联合央视新影等单位,历时两年,摄制完成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百年南京》,对一百多年来南京的城市理想、城市建设、文化教育及现代化进程进行了全面展示。该片于8月中旬在央视科教频道和南京电视台同时播出。  相似文献   

5.
正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中国纪录片联盟、广西电视台等单位共同举办的"中国纪录片合作论坛"2014年2月27日在广西南宁举行。论坛围绕"合作共赢、促进发展"这一主题,分主题演讲、话题互动交流等形式进行研讨,为我国纪录片今后的合作与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论坛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节目部主任石世仑主持。一、主题演讲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总监、中国纪录片联盟秘书长刘文,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现代传播》主编胡智锋,广西电视台台长周文力,青海广播电视台台长周贤安,宁夏广播电视台副台长田宝贵,福建广播  相似文献   

6.
新书档     
《大观周刊》2010,(45):22-23
崔永元制造 崔永元自筹巨资拍摄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我的抗战》,于11月15日在全国84家电视台同步播出,同名图书《我的抗战》震撼上市!本书呈现了纪录片的原貌,展现了历史画面的原生态魅力,同时逾越了电视表现“不可为”的边界。  相似文献   

7.
一、用幽默的态度纪录生活菲利普·杜提尔是比利时国家电视台的著名纪录片导演,他创作的多部纪录片作品,在法国FIPA电影电视节上获得奖项,包括《报纸头版的高超水平》,《老鳄鱼与小雏鸡》等等。近年来,他与刚果电视组织合作,成功地制作了调查报道类纪录片《报答"比利时伯父"》,并获得好评。《报答"比利时伯父"》是菲利普·杜提尔在刚果(金)完成的纪录片,讲的是历史问题。从1908年到  相似文献   

8.
圈子     
《大观周刊》2010,(29):21-21
云南大型历史文献电视纪录片:《长征·云南不朽记忆》马龙开机 近日,由云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田欣担任总顾问.云南省文联、省民委、省老干局、省旅游局与云南宝琼文化传播公司、云南搏延影视文化公司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献电视纪录片《长征·云南不朽记忆》.在曲靖马龙旧县镇冒雨开机,摄制组“重走长征路”迈出了第一步,该片预计至9月封镜。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关乎国计民生。在湖北省丹江口库区最后一批移民全部搬移库区之际,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与中央电台、鄂、京、津、冀广电及网络媒体合作,联合推出大型现场直播节目《同饮一江水,共有一个家——南水北调湖北大移民》,充分发挥广播的传统优势,突破报道形式,倾力为听众打造了一次精彩的现场直播,为业界所瞩目。本文通过分析此次直播中的亮点和特征,揭示了我国广播事业在发展中与新媒体互动创新的强大后劲。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视纪录片自 90年代蓬勃发展以来,它的第一个高峰业已完成,其标志是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的电视纪录片观众和国家电视台的纪录片制作人,使一批纪录片栏目在全国各大电视台得以出现和运作,形成了一种中国特色的引人瞩目的纪录片现象;然而自 1995年、 1996年以来,这一发展从高峰走入低谷,当年的火爆局面似乎好景不再,收视率也呈下降趋势,这说明了中国电视纪录片,甚至中国电视界本身的一种转变。   在当今的中国,每天的电视屏幕已经很热闹了,滚动播出的新闻、不同时间档的电视连续剧、花团锦簇的综艺节目、游戏节目……我们还需…  相似文献   

11.
历史题材纪录片是将历史史实与影像语言高度有机融合的电视样态,近年来,随着纪录片行业的迅速发展,历史题材纪录片也在不断的自我突破中找寻到更具意义的生命坐标。本文以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纪录片《恶魔的饱食》为例,对历史题材纪录片在当下如何体现其生命力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李栋 《传媒》2014,(24)
正本刊讯(记者李栋)"TV地标(2014)中国电视媒体综合实力大型调研成果"发布会于12月11日在北京召开。此次发布会上公布了电视媒体综合实力大型调研榜单,中央电视台《梦想星搭档》、"光荣绽放"系列音乐会、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等栏目上榜,贵州广播电视台台长白芳芹、浙江卫视总监夏陈安、长沙市广播电视台台长曾雄等人被评为2014年广电年度人物。《中国广播影视》杂志理事长、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刘习良,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原国家  相似文献   

13.
为纪念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中央电视台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联合摄制了8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十年》,在中央电视台、澳门电视台以大覆盖、高频率、多语种向全球强势推出后,在全社会及海外观众中产生了热烈的反响。2010年1月底,《澳门十年》即在人文中国纪录片论坛暨中国电视纪录片十佳十优颁奖盛典上荣获系列片十佳称号。本刊特约请该片主创以及部分纪录片研究专家撰文,集结成本期个案,以誌纪念。  相似文献   

14.
《我和香港·说话的故事》是安吉县广播电视台在2007年创作的一部电视短片,该片在当年的全省广播电视政府奖的评选中获得唯一一个短纪录片一等奖。  相似文献   

15.
1月19日,中央电视台召开电视纪录片《广东行》研讨会,邀请北京广播学院、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等单位的影视专家、教授,对《广东行》一片的成功与不足进行座谈研讨。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广东行》摄制组负责人、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章壮沂介绍了该片摄制与播出情况。去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发表后,全国掀起改革开放新浪潮,同时出现各地纷纷派人赴广东观摩学习的热流。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中央电视台派出由14人组成的摄制组,于  相似文献   

16.
藤田贵久  李在荣  吴文汐 《传媒》2023,(9):22-23+25
<正>民营电视台与公共电视台共同构成日本二元制广播电视体制,在数量方面,民营电视台远超公共电视台。民营电视台追求广告收入和收视率,导致对纪录片的制作与排播相对较少。朝日放送是日本最早成立的民营电视台之一,自开播以来一直积极致力于纪录片制作,其《电视纪实》栏目是日本民营电视领域仅有的两档面向全国播出的纪录片栏目之一,朝日放送在纪录片制作和栏目运营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17.
国内电视纪录片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的探索和发展, 眼下已成为衡量电视台和独立制片人采编实力的标尺。《姐妹》、《房东蒋先生》等一些突破传统专题片“教化”模式, 把触角伸向平民层,以朴实无华的纪实风格,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纪录片在各家电视台的竞相播出,受到了广大观众的青睐,从而使纪录片一跃成了电视领域中一方极具个性品位的天地。纪录片在电视荧屏上呈现出包装的整体性和风格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论纪实     
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立刻在全国引起轰动效应,朱羽君教授以《屏幕上的革命》为题进行过述论,随后,《望长城》的总导演刘效札又与军事记者冷冶夫合作,写了一篇《纪实论》,以纪实的标准对中央电视台军事部播出的2000部纪录片进行了总结.一时间,“纪实”的狂澜席卷了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电视台.一些电视台的编辑记者们言必称“纪实”,创作必模仿“纪实”,而不论自己是否从真正意义上理解、认识了“纪实”.更有甚者,一些编辑记者将“纪实”作为一种时髦去追去赶,不顾题材、内容是否合适.一律以“纪实”为准,还有一些人更以‘”本片无一句解说”为荣耀,将创作手段作为创作目的去追求,造成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本末倒置.针对目前情况,笔者欲就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纪实”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电视纪录片悄然兴起,并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而缓慢的发展过程。直到最近几年,由于《故宫》、《舌尖上的中国》等大型纪录片拍摄获得成功,纪录片于是成为了电视荧屏的一个新亮点,引起了全国各地电视台纪录片频道的开播热潮,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纪录片的产生。另外一个方面,有关纪录片理论的研究也一直在进行,关于纪录片制作手法的问题更是一个热门的讨论话题。本文运用形式主义和写实主义等电影理论,针对目前纪录片制作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辨析,主要包括蒙太奇以及故事化手法运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蔡新丰 《新闻通讯》2014,(11):24-26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电视纪录片悄然兴起,并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而缓慢的发展过程。直到最近几年,由于《故宫》、《舌尖上的中国》等大型纪录片拍摄获得成功,纪录片于是成为了电视荧屏的一个新亮点,引起了全国各地电视台纪录片频道的开播热潮,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纪录片的产生。另外一个方面,有关纪录片理论的研究也一直在进行,关于纪录片制作手法的问题更是一个热门的讨论话题。本文运用形式主义和写实主义等电影理论,针对目前纪录片制作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辨析,主要包括蒙太奇以及故事化手法运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