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谈新词语辞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巢峰 《出版科学》2004,(1):8-11
新词语的出现是一种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用辞典形式对它进行疏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丰富祖国文化宝库是十分必要的.1987年以来,出版了许多新词语辞典,填补了汉语辞书的空白,改变了汉语研究和汉语辞书落后于语言变化的实际状况,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亢世勇主编的<新词语大词典>或许是汉语新词语辞书的分水岭.它不仅为新词语辞书的第一阶段画上了一个句号,而且为未来的新词语辞书开了一个好头.  相似文献   

2.
刘海平  邹帆 《编辑之友》2013,(1):97-99,108
大众对于《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提出了一些疑问,其中就有新词语的收录编纂问题。本文认为新词语原则上应该收录,只是在具体操作上还有可改进的地方,还应遵循完备性、概括性、精确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新词语是语言生活的重要内容,是记录社会语言生活和社会进展的一面镜子,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产生.所谓新词语是指某一时段产生的新的词和短语,也指赋予了新义或新用法的词语.新词语能直观迅速地反映社会的发展,一般而言,社会发展迅速的时期,往往也是新词语产生的高峰时期.  相似文献   

4.
浅谈新时期汉语新词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锦 《新闻世界》2011,(6):184-187
进入新时期以后,汉语新词语大量涌现,出现了现代汉语词汇发展的第三次高峰。这一时期词汇的发展是由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以及词汇结构本身的因素三方面所决定的。其主要来源是旧词、方言词、外来词及新造词。其构词方式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5.
"房奴、梨花体、熊猫烧香,学术超男、奔奔族、独二代、晒客、丁宠家庭……"日前,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就近年来流行的各种新生词汇,列出了171条汉语新词语选目.该报告一发布,迅速引起广泛关注,新词是否有普及性等成为议论焦点.在日前北京语言大学举办的2007国家语言资源与应用语言学高峰论坛上,"171条"再次成为国内外语言学专家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新闻媒体传播给人们带来许多新鲜的事物。新词新语在新闻语言中应运而生,种类新奇多样,特点鲜明。这些新词语一方面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另一方面也要求人们兼顾语言的稳定和规范,更好地促进语言文字的健康和谐发展。本文以新闻媒体新词语的特点、类型为立足点,运用新闻学、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探讨新闻媒体使用新词语给语言相对稳定带来的冲击,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媒体在信息发达、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不仅担负着传播新闻新科技的任务,也起到了传播新词语的作用。可以说,媒体对于新词语的出现和使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媒体与新词语有着须臾不可分开的关系,没有媒体的传播,新词语也不会使用得那么迅速、那么广泛。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语言词汇的变化,而且它的发达情况与社会的变化是成正相关的,它反映了某个时代某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的情况。从某种意义上说,新词语的发达情况也是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和科技发展情况的一个表现。而能够及时和充分表现它并给它以生存空间的就是媒体。新词语就是因为生活发生了变化才出现的,所以媒体成为最先使用者,我们也在媒体上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新词语。新词语在媒体上的出现,也有些规律可循。我们可以从新词语在媒体中出现的语域,了解新词语出现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人口流动、商品流通、信息传播的范围、规模和频度都远远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时期也是新词语极度繁荣的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外来词、方言词、网络词等新词语、新用法如潮水般奔涌而来。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已产生了1.1万多条新词汇。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与进步,我们生活中产生了大量的新词语。新词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表达力和传播力。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促进了新词语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房奴、梨花体、熊猫烧香、学术超男、奔奔族、独二代、晒客、丁宠家庭……”日前,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就近年来流行的各种新生词汇,列出了171条汉语新词语选目。该报告一发布,迅速引起广泛关注,新词是否有普及性等成为议论焦点。在日前北京语言大学举办的2007国家语言资源与应用语言学高峰论坛上,“171条”再次成为国内外语言学专家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编辑之友>2008年第l期发表了汤志鸿先生的一篇短文<"笈"不同"籍">文中说"秘笈"的"笈"应写作"籍",并表示不理解<现代汉语词典>(第3版即1996年修订本)为什么会在第1版、第2版的基础上给"笈"增加"书籍;典籍"这一义项.  相似文献   

12.
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发展必然会促进新词语的产生。中国正处于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交流活动的高速发展时期,因此也必然 面对诸多新词语的引入和输出的问题。本文将阐述新词语翻译的误区并就如何走出误区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指说话的时候",<新华字典>、<汉典>、<辞洋(ciyang.com)>解释为"眼前,现在"."目前"的同义词有"现在、而今、如今、方今、当前、今朝、此刻、当今、目下"等.  相似文献   

14.
“青睐”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词,使用频率很高。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解释是:比喻重视或喜欢。词义很明确,没有什么争议。可平时又常会“碰见”另一个词“亲睐”。例如:网络报纸越来越受瑞典人亲睐(《当代传播》2001年02期):港府有关机构亲睐电子媒体(《出版经济》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15.
蒋剑翔 《新闻记者》2008,(11):85-86
1992年底,我采写了一条<零陵在深圳成立全国首家打工基金会>的新闻稿,1993年1月,新华社、<新华参考>、<中国人才报>、<中国劳动报>、<中国乡镇企业报>、<农民日报>、<南方日报>、<经济晚报>、<湖南日报>等全国几十家媒体都用了,好些报纸还登在了头版头条的位置.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一个边远地区的正面新闻,为何具有这般冲击力?答案只有一个:这确实是一条新闻,一条大家都关心的新闻!  相似文献   

16.
马彪 《新闻传播》2004,(11):58-59
“非典”时期出现了一个新词“零报告”,这个“零报告”与“零距离”等其他“零……”词语形似实异。“零”在“零报告”中的用法与其他用法有所不同。通过对一定量语言事实材料的分析研究,不但可以明确“零报告”的语义、语法、语用特点,还可以重新认识与之相关的新词语的产生、传播与使用问题。本文试图通过探索新词语的新用法、新变化,发现语境、心理对新词新语的影响及词语演变的一些规律。本文考察的语料主要有因特网、《人民日报》索引、其他报刊和电视新闻用语。  相似文献   

17.
蒋壹丞 《编辑之友》2013,(1):100-101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收录了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掀起轩然大波,反对者认为此举损害了汉语文字的独立性和纯洁性。然而,分析认为,《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符合词典的编纂目的,切合目前汉语吸收新词的实际状况,能够体现其现代性与包容性;且以单独列出的形式收录西文字母词,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汉语原有字词的意义,并不损害其纯洁性,因而其收录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并无不妥。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于2001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丁语言文字的法律.它的实施,既为我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必将对我国文化教育、科学技术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个部门的联合通知,高校学报应该是贯彻实施这一法律的重点领域之一,因此我们在编辑部范围内组织了认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9.
所谓"厚报",即"成叠的报纸".厚到什么程度?以报社的实力和实际需要而各有所厚.如今,一份报纸已经由过去4个版、8个版,转眼间发展到40个版、80个版,甚至100个版以上,如<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深圳商报>;国外的报纸如<今日美国>、<费加罗报>、<太阳报>等都是厚报的典型.可以这样说,当今读者需求的多元化和报业竞争是厚报出现的必然结果,当然,这也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不断向信息化迈进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1995年河北日报于一版开辟了言论专栏<燕赵论坛>,至今已有9年了.该专栏在读者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河北大学新闻学院以及河北日报社组织的多次受众调查中,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一直位于各言论专栏榜首,已经成为河北日报的"招牌菜"之一.1998年,该专栏发表的<迎着老百姓的方向走>一文获得中国新闻奖评论一等奖;2001年,该专栏发表的<"真抓"与"假抓">再度荣获中国新闻奖评论一等奖.一个省级报纸的言论专栏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两次获得全国新闻最高奖的一等奖,这在全国都是非常少见的.近年来河北报界总共获得的两次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全部出自<燕赵论坛>,可见该专栏在河北报界的地位和影响.<燕赵论坛>除了两次摘取中国新闻奖的桂冠外,在河北省新闻奖、全国省(市、自治区)党报好新闻评选中更是捷报连连,屡次折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