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主题出发,就现行教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章中对理论与政策关系的处理提出质疑,阐述了正确处理理论与政策关系的方法论原则,从而就改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概论”课的主题出发,就现行教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一章中对理论与政策关系的处理提出质疑和建议,从而形成了关于改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教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成果。从1982年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在不断发展变化,其理论也在不断丰富、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演变具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运动。  相似文献   

4.
在改革开放时期,张岱年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德"命题。张岱年认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新道德的基本原则,忠、信、慈、孝、廉、礼、勤、俭、勇"九德"是新道德的基本规范,并认为应从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关系、道德与法制的关系及企业伦理道德等方面来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张岱年的社会主义新道德观体现了批判继承与综合创新的理论特色,它是建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重要的伦理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5.
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新思想,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理论,深化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从而赋予了唯物史观新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6.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式提出了崭新的"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这标志着我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重大创新。为了更全面深入地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我们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问题:关于毛泽东"四个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问题;关于建国后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问题;要正确认识"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党的基本路线的关系;要正确处理推进"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关系;要正确认识"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是关键,围绕全面推进"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把"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革命胜利后,都面临着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主题词;同时,这一主题也是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个组成部分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8.
肖潇  肖新发 《培训与研究》2009,26(1):39-41,81
本文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主题出发,就现行教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章中对理论与政策关系的处理提出质疑,阐述了正确处理理论与政策关系的方法论原则,从而形成了关于改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教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主题出发,就现行教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章中对理论与政策关系的处理提出质疑,阐述了正确处理理论与政策关系的方法论原则,从而形成了关于改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教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在八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高举中国先进文化的旗帜。建国后,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都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基本纲领,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十六大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文化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确立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明确了指导方针、基本纲领、科学内涵、目标任务等,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框架。发展和繁荣中国先进文化,必须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民族特色与面向世界的关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教学要求、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目前高职学生对"概论"课重要性的认识、对教学的认可度和教师评价等方面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如何提高"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兰水 《培训与研究》2009,26(10):57-59
高职院校有其区别于本科院校的不同特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应该考虑这个实际。教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章内容存在某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本文就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做一个初步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教学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采用“设问-自学-讨论-总结”四步教学法,使学生通过自学对理论性较强的章节进一步理解、消化,对比较熟悉的章节通过讨论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的水平与质量。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先强调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是方向,道路是途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问题尤为重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解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刻内涵,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唤起学术界对道路问题的再关注,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帮助,为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承担历史教育的任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承担这一任务的合适载体。概论课教学中开展历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学生把握理论发展脉络,以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使命感。概论课教学中开展历史教育,可以采用横向联系、纵向联系以及对同一理论进行多角度历史论证等方法实现。  相似文献   

16.
从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和《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有高潮、也有低潮,有成功、也有失败,这与共产党人的实践能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即能否符合"三个代表"思想的内涵密切相关。以此来看这150多年的社会主义历史,大体上可以划分四个时期:(1)社会主义由科学理论到实践;(2)社会主义建设由一国到多国;(3)社会主义由曲折发展到严重挫折;(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和光辉前景。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探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做到精讲、实讲的问题,构建了以"精"、"实"为特色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将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三者之所以能够统一,在于三者在内在逻辑上统一于"经验共识""动力共存""本质共性""实践共促"的基础之上,而外在实践方式则统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具体特质,即"中国特色"这一共同属性、"改革开放"这一前行基础、"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立场、"科学发展"这一伟大探索。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马克思的主要贡献,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石。延续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既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之道,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之道。确立"群众标准"命题,解决检验社会历史进步的最终标准,这是对唯物史观的延续;而确立"检验社会主义"命题,回答"如何检验社会主义"的问题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