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设计了高温高压条件下泡排剂性能评价方法,即重力击打发泡法和通气发泡法,并通过测试市售泡排剂产品对比研究了两种方法适用性。其中重力击打发泡法在高压条件下不适用,高压下垂直下落的液柱分散,击打产生泡沫量不足,且压力越高,液柱分散程度越大。通气发泡法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适用,测试参数为发泡时间、消泡时间、携液率,110℃、4.5 MPa条件下测试两种泡排剂,并评价出B型泡排剂高温高压条件下稳泡性优于A型泡排剂。  相似文献   

2.
以粉煤灰和废玻璃为主要原料,并添加适量的发泡剂、稳泡剂和助熔剂等添加剂,采用粉末烧成法可以制备粉煤灰泡沫玻璃,可降低产品成本,具保温隔热特点,作为墙体(隔墙)材料使用,有广阔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滨州学院学报》2021,(2):78-84
将SiO_2气凝胶引入环氧树脂基防火涂料中,研究了六甲基二硅氮烷改性SiO_2气凝胶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SiO_2气凝胶对防火涂料防火隔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O_2气凝胶的引入有利于改善防火涂料的发泡膨胀状态,提高防火隔热性能。采用SEM对防火涂料发泡层泡孔结构的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适量改性SiO_2气凝胶的引入有利于改善防火涂料发泡层的泡孔结构和尺寸,提高发泡倍率,增强防火隔热性能。  相似文献   

4.
由于禁止使用CFC—11,所以原有的聚氨酯发泡系统必须被替代,但是对于冰箱和冷柜隔热用聚氨酯系统的选择涉及诸多因素,因此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本文阐述了卤化物发泡剂和碳氢化合物发泡剂的特性以及它们的发泡体系的物理性能,根据各种发泡体系的综合比较,环戊烷/异戊烷混合发泡体系是较理想的替代方案,目前众多冰箱、冰柜厂家已部分采用这种发泡体系,江苏白雪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也将选用这一发泡体系。  相似文献   

5.
针对老油田地层压力系数低、极易发生漏失等问题,优选发泡剂、稳泡剂,研制出一套低密度可循环泡沫钻井液体系。该体系泡沫稳定性好,抗温达140曟,抗盐达10%,抗油污在10%以上,可用于易发生严重漏失的低压油藏的钻井及修井作业。  相似文献   

6.
以钢渣为骨料、铝粉为发泡剂,采用碳酸化工艺制备加气混凝土制品,考察制品的微观结构和发泡性能,并探究其“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经研究发现:(1)钢渣加气混凝土制品采用铝粉发泡工艺,发泡性能良好,孔隙率可达87.5%;(2)铝粉发泡钢渣浆体水化过程中形成了水化硅酸钙(C-S-H)凝胶,这种凝胶嵌入单碳型水化碳铝酸钙晶体间隙,从而形成稳定的凝胶-网络框架结构,大大增强了钢渣粒子之间的粘结强度,不但提高了浆体的稳泡能力,而且提高了制品的抗压强度(最高可达1.01MPa);(3)钢渣加气混凝土碳酸化反应后,因形成了“凝胶网络-棒状晶体”纠缠结构,显著提升了制品的抗压强度等级(达到C1.0级别)。该研究不仅能大量消耗钢渣废弃物,而且能够实现二氧化碳的长期固定,生产出成本低廉品质优良的碳酸化钢渣建材制品,符合国家环保降碳、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  相似文献   

7.
利用深度萃取脱油方法制备的高软化点硬沥青材料, 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对聚苯乙烯进行添加改性, 并通过高压渗透发泡剂的方法进行预发泡处理, 对蒸汽发泡后的泡沫聚苯乙烯进行了压缩强度, 吸水性, 发泡倍率等表征, 结果表明硬沥青的添加不会对材料的发泡性能产生影响, 但压缩强度会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表面活性剂与矿物材料物理发泡相结合制备动物蛋白发泡剂,并采用泡浆分开混合法制备泡沫混凝土,考察了发泡剂掺入量对泡沫混凝土干容重、抗压强度、吸水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发泡剂掺入量为1150 mL时,泡沫混凝土的干容重为700 kg·m-3;抗压强度为4 MPa,吸水率为23%,泡沫混凝土的干容重相当于普通水泥混凝土的1/2-1/10。  相似文献   

9.
全球最大涂料厂荷兰的阿克苏诺贝尔公司最近研制成突破性的高温防火涂料Interchar。据介绍,钢材在500℃时开始变软,600℃失去75%的强度,钢结构倒塌成为火灾的主要杀手。美国太空总署30多年前为航天业研制的Chartek防火涂料,曾广泛用于钻井等,然而其外观差,和建筑设计脱节。诺贝尔公司最近研制成的新防火涂料,采用"泡沸阻燃"原理,遇火灾高温能在钢材表面形成坚固稳  相似文献   

10.
利用泡沫分散聚合法制备超犬孔水凝胶的核心心工艺在于控制凝胶化和泡沫化的时间,使这两个过程实现最佳协同性是制得具有良好开孔性且孔洞分布均匀的超大孔水凝胶的关键。探讨单体、引发剂、交联剂、发泡剂、发泡助剂、泡沫稳定剂等反应成分的类型和用量对制备工艺的影响及不同后处理方式对超大孔结构的影响。综述超大孔水凝胶在结构、强度、溶胀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超大孔高强度水凝胶及超大孔智能水凝胶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1.
LZ50车轴钢疲劳裂纹扩展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成了连铸和模铸LZ50车轴钢疲劳裂纹扩展试验,得到了两类LZ50车轴钢的疲劳裂纹扩展曲线。采用Paris公式和另一种全范围表达式研究了两种铸造工艺下LZ50车轴钢的疲劳裂纹扩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Paris公式仅能描述LZ50车轴钢疲劳裂纹稳定扩展阶段的规律;全范围表达式对LZ50车轴钢的全范围疲劳裂纹扩展规律描述较好,且得到的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与试验曲线得到的门槛值接近,相对误差小于3%;连铸LZ50车轴钢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门槛值低于模铸LZ50车轴钢,其疲劳裂纹扩展性能不如模铸LZ50车轴钢。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连铸保护渣技术发展现状、薄板坯连铸技术的特点及其对保护渣的要求,研究了薄板坯连铸保护渣的理化特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消失模铸造法制备金属基超硬砂轮可以解决传统的粉末冶金热压法制备金属结合剂砂轮时为了防止合金过热而采用较低热压温度和较短烧结时间从而导致胎体对磨粒把持力较弱的问题。消失模铸造制备砂轮的关键技术之一是EPS/磨粒复合模样的制备。本文对磨粒表面镀膜及复合模样发泡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3%浓度的PS溶液对磨粒进行镀膜处理效果较好。SiC磨粒与EPS珠粒混合后直接一次发泡成型可获得磨粒均匀分散于发泡体中的模样;而金刚石颗粒与预发后的EPS颗粒经混合并压实后再经二次发泡获得的复合模样比不预发的发泡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以恒温恒速浇注为中心的生产组织方式,控制钢水成分;通过提高连铸机结晶器制作质量及强化检查制度,调整结晶器振动参数,控制结晶器液面波动;改善结晶器水质及降低进水温度,改善二冷水质,减少喷嘴堵塞;使用稀土包芯线.通过以上措施使2003年中厚析裂纹发生率控制在2%以下,同时中厚板轧后废品量比2002年降低了53%.  相似文献   

15.
1.IntroductionAstothecurrenttechnologyofcontinuouscastingofsteel,itisanemergencyformouldfluxestoharmonizetheconflictsbetweenheattransferandlubricationforslabcasting.Whenstructuralsteelwhosemassfractionofcarbonwcis0.09%to0.15%andhighstrengthlowalloysteel(HSLA)whosewcis0.14%to0.25%arecontinuouslycast,itisnecessarytocontroltheheatfluxfromtheslabshelltothecoppermouldnottoexceed1.7?06W/m2becauseofthebigandcoarseausteniticcrystalsintheinitialsolidifiedslabshell[1].Otherwise,longitudinalcrackstendt…  相似文献   

16.
在抽芯机构与推出机构特征参数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典型抽芯与推出机构的选择规则与运动干涉条件,提出消除压铸模具成型运动干涉方法。  相似文献   

17.
铝合金压铸模具温度场数值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PROCAST对铝合金压铸用模具在压铸过程中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压铸边界条件和传热系统的潜热采用热焓法进行了处理,分析了在不同时刻模具的温度场分布,分析了在不同的浇注温度和不同的模具预热温度情况下对模具温度场的影响,并且预测了热应力集中的位置,对压铸工艺参数的优化提出了见解,分析了冷却水管的作用,为压铸模具的热应力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紧固模套是组合模具中最常使用的结构,由于装配前存在过盈以及工作过程中冲裁力的作用,设计时必须对紧固模套进行强度和刚度校核。本介绍这两种校核的一般方法,并用工程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19.
用SEM扫描电镜法分析了典型缺陷产生的原因,排除了这些表面缺陷并非由于连铸结晶器保护渣引起,最终通过调整加热炉工艺制度解决了表面缺陷。  相似文献   

20.
The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SLS) technique is introduced. A new type of rapid prototyping material (PCP1) has been developed, which can be used to produce precision casting mould directly and rapidly from a CAD model by the selective sintering of successive layers of PCP1 with a laser beam. In comparison with conventional manufacturing methods, prominent features of this technique include high forming rate, low development cost and good flexibility. The rapid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precision casting mould based on SL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