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深圳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毗临香港,引领全国改革开放之先河,深圳大学生每天接收并再传递着海量的网络媒介信息,面对着真假掺杂、良莠不齐的"信息潮",他们能否保持清醒的认识,形成正确的判断,这些都是全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亟待破解的难题.本文立足于深圳,对深圳3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网络媒介素养问卷调查,以期较为全面地呈现深圳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2.
浅论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永宜 《新闻界》2007,(3):38-39,27
网络媒体正取代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得信息的首要渠道。大学生在接触网络媒介时会受到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作为准成年人的大学生由于受到知识结构、社会阅历、情感特征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能力方面较弱,在接触网络媒体时易受到负面信息的误导,因而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特点都决定了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在其培养网络媒介素质方面的重要性,目前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任务应是着重致力于推动高校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环境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的普及,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重要群体,其网络媒介素养的现状已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以广西四所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电子邮件对1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其网络媒介使用情况、网络媒介认知,以及网络媒介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等网络媒介素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从学校、社会及个人三个方面提出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科技的进步催生了网络信息技术及其更新换代,网络媒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没网”,这一说法正是当今信息化社会的真实写照.在现代社会,几乎每个人都依赖媒介而存在,时时、事事离不开媒介,可以说,我们在信息化社会媒介化地生存着.媒介在给我们带来无尽便利的同时,也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润物细无声地形塑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媒介构建了虚拟的空间、虚拟的现实、虚拟的生活,正从生活的工具变成主导社会成员互动模式、生活方式的信仰,以其运行方式影响着各地域、各族群、各年龄段的人群.  相似文献   

5.
论“自媒体”的兴起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凯  梁浩明 《东南传播》2012,(2):125-126
互联网发展迅速,各种网络应用技术层出不穷。互联网信息传播模式在"自媒体"应用普及的影响下,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大学生是"自媒体"最为活跃的用户群体,这给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媒介素养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互联网发展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需要,除课堂教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举办主题讲座、论坛、竞赛,以大学生社团为单位开展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论坛、学校官方微博等方式开展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6.
张蕾  顾虑 《声屏世界》2022,(3):83-8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介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的重要阵地以及思想和信息传播的主流方式,极大影响着大学生思想的养成和知识的获取,也是影响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重要因素.媒体通过短视频平台引发受众共情,凝聚国家归属感,形成对国家的认同,为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建构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从芙蓉姐姐到著姐、从凤姐到“Hold住姐”,当网络媒介塑造的这群另类“民星”大行其道时,大众陷入一场“审丑狂欢”中.在热情投入这场狂欢的人群中,最积极的是青少年①,大学生阶段属于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第二人格偶像崇拜阶段,对父母的养育式依恋转化为对他人的认同式或浪漫式依恋.他们将自己偶像崇拜的目光由家庭转向社会②,网络媒介有责任为大学生社会化提供参照和学习的社会角色或榜样.本文试图从社会角色的角度探讨网络媒介所挖掘和追捧的“审丑民星”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网络时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内涵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峥 《今传媒》2010,18(10):144-145
网络时代让大学生享受着媒介技术变革带来的舒适,也给了他们更大的参与传播的权利,而这也意味着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重的责任。文章结合大学生在网络媒介"使用与满足"中特有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从参与者和生产者的角度加以扩展,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内涵做了进一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9.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秋媛 《今传媒》2016,(10):34-35
本文结合社会学中的访谈调查方法,以武汉高校学生为访谈对象,并对其进行了编码,真实地展现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如何影响大学生社会心态,提出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网络“把关人”责任等途径,旨在培育大学生良好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0.
刘娟 《传媒观察》2012,(3):24-25
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通过在武汉体育学院大学生中进行一项大规模随机抽样调查来探究体育院校男女大学生使用体育网络媒介和体育信息满足的基本状况,以了解男女大学生之间信息接受习惯和偏好的差异,从而为当代体育网络媒介的良性发展提出借鉴,营造良好的体育网络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论博客在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中的多维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博客实施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不仅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而且可以鼓励他们广泛地参与网络媒介产品制作,增加他们的切身体验;通过以团队的形式开展专题研究与互动交流,还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李虹 《新闻世界》2011,(9):15-16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代,网络媒体表现出强大的影响力。网络评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所体现的道德伦理观,在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新闻奖的网络评论奖历届共25件获奖作品的内容分析,旨在探析网络媒介的伦理新特点和现象,说明网络评论的传播伦理和担负的社会责任是相统一的。  相似文献   

13.
李玲 《报刊之友》2013,(7):143-144
当前青少年在接触和使用网络媒介的过程中,出现了信息迷航、网络依恋和道德失范等问题,这与网络媒介带来的信息爆炸、网络世界的“身份缺失”有着莫大的关系,也与网络媒介满足了青少年排遣孤独的心理需求,致使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面对网络的诱惑无法自控息息相关。要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网络媒介素养,需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体系,让学校、家庭、社会既各司其职又携手并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网络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媒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网络媒介、手机、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媒介之间为了争夺受众群展开了激烈的交战.网络媒介以其自身的时效性、内容全面性、互动性等特点,在媒介市场中的份量日益加重,成为报纸发展的巨大挑战.开设电子版报纸,增加深入报道,加强与读者的互动,树立品牌意识,创新发行方式,提高广告的真实性、实用性等渠道能够有效的帮助报纸增加发行量,提高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具备相应的网络媒介素养,通过对国内外网络媒介素养的发展及现状的述评,分析其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为当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及其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潇  屈小顺 《新闻世界》2010,(7):208-209
在当今信息时代,接触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最频繁的媒介行为之一。但是,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状况令人堪忧,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势在必行。本文就大学生应具有的网络媒介素养以及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责任意识和塑造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我国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已开始得到重视,但在教材、课程和知识体系上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的薄弱现状也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18.
手机媒介传播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媒体传播信息能力的强弱决定着对信息利用能力的强弱。而基于现代通信技术的第五媒体——手机,正以其广泛的用户和信息传播优势深刻地影响着现代社会生活。朱海松认为,手机媒体是第五媒体的通俗称谓。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技术在迅捷带来海量信息使大学生遨游于网络世界的同时,也提供给大学生各种各样的垃圾信息和负面信息,大学生由于经验阅历的匮乏,对网上的信息难以甄别,会出现各种不理性行为导致网络媒介素养出现偏差,主要表现为过度依赖互联网、过度使用新媒体的娱乐功能和对网络信息甄别能力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生自身认知水平存在局限性、学校及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的缺失以及新媒体价值观引导失范。因此,高校应该从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优化师资力量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等方面入手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媒体以其独特信息传播方式改变着当今社会的媒介传播环境,并对大学生价值取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加强新媒体的建设和管理,优化校因新媒体信息传播环境,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是新媒体环境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必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