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向杰 《华章》2012,(31)
民间建筑反映民间文化,它是民间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共同体现,既离不开对物质条件的依托,更离不开思想观念的指导,又是人们追求理想生活、讲究好尚、遵守禁忌等精神意识的体现.本文以相关的文献为理论依据,经过实地考察,从艺术的、人文的角度探讨了在大理白族民居建筑中充分体现了吉祥文化的风水文化、宗教文化、礼教文化等等.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工作与实践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高校图书馆在实践活动中发挥优势,利用其自身的资源与特色,将图书馆传统与非遗文化、大数据时代下非遗电子文献资源以及资料中心建设相结合;在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全球化趋势下找准定位,依托高校图书馆特有的贮存、传播知识与文化创新性平台功能,建设专业化的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播渠道,以助力高等教育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3.
丧葬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丧葬仪式中,音乐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湾潭镇土家族研究对象,民间佛教音乐为背景,丧葬仪式作为突破口,音乐形态作为分析工具,力图从音乐角度,针对仪式本身对民间佛教音乐作详细解读,并由此探索民间佛教仪式音乐的理论价值、实践意义及其传承保护。本文采用资料文献互证和田野调查的方法,对民间佛教音乐在丧葬仪式中的应用及社会功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1999年成立以后不少教育工作者从不同视角对该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以2000-2009年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发表的有效专业研究文献60篇为研究样本,就文献数量、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文献来源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文献数量看,平均每年6篇,成果偏少;研究主要内容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改革、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与发展,研究热点为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研究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专业研究文献来源较广,但集中分布在江苏、湖南、福建与广东;设有该专业的158所高校中只有40所高校有文献发表,高校的专业研究需加强。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古旧文献为例,从版本研究、文史研究、地域文化等方面分析古旧文献的学术研究价值,并结合该馆古旧文献的保护现状,主要针对保护当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出一些改善古旧文献保护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计量学等实证研究方法,对1998-2014年间我国大陆生命教育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图书、网站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近20年来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相关文献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研究层次上以理论探索为主,实践应用研究较少;研究机构和学科分布上,以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学科为主体,高等医学、体育学、哲学及心理学等相关学科零星分布;基金项目论文方面,校级、省级和国家级均有分布,且有增加趋势;作者方面,基本形成生命教育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生命教育的各类网站以及相关会议、报纸等媒介的宣传,使得生命教育在教育研究领域渐形成一定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教材说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江西古老文化的辉煌和近代文明的光荣史,对江西历史文化有系统的认识;了解江西历史文化名人及其所创造的文化成就,从中受到具有感召意义的人生启迪;了解生活在赣鄱大地上的江西人在千百年历史传承中形成的民俗事物,如客家石笔、弋阳腔演唱风格、万年稻米习俗等乡土文化.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 Space对中国知网2004—2013年的课程研究相关论文数据进行转换分析制图发现,我国近十年课程研究的热点呈现如下特点:从内容上看,热点主题有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校本课程等和高等教育阶段的实践教学及课程设计、创新、开发与建设等;从时间上看,研究在2004—2007年处于涌现期、2007—2011年进入休眠期、2011—2013年进入平稳发展期;从类型上看,热点主题可以分为两类,渐增型热点如教学改革、高职等和平稳型热点如教师教育、学科研究等。今后研究者须强化研究的问题意识和系统意识,促成课程理论研究与学科课程应用研究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近现代以来,影响中国前途命运的"两次道路"的选择,或发生在江西,或与江西有重要关系。井冈山革命道路在江西形成与实践,中国改革开放道路在江西有所思考,而这,与江西文化精神有密切关系。江西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博大包容、勇于进取和甘于奉献的文化精神,保护、滋养和推进了"两次道路"的选择与实践。这带来的启示是: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需要大力弘扬江西文化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切实融入江西文化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更需要创新江西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0.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相关课程体系,付诸课程思政实践,对于强化青年思政教育,更好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课程主体内容建设出发,对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青年思政教育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建设乡村振兴课程,有利于转变青年对城乡社会地位的传统看法、强化青年对现代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再认识以及探索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当前,课程建设已经具备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学科基础和以青年团体为依托的实践基础,但课程建设也面临相关师资和教材配备不足、相关专业毕业生对口工作不足、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脱节等问题。未来的乡村振兴课程建设要涵盖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全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促进的教学机制以及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