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修宪将保护私有财产纳入宪法,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保护私有财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课题。保护私有财产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宪法关于私有财产保护规定的历史演变,阐释了现行宪法对私有财产内涵的界定及对私有财产保护制度的完善,论述了现行宪法的修改,对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增强全民宪法意识,促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保护私有财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课题.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个人全面发展、"重建个人所有制"等要求我们必须从实践出发,转变观念,修订完善法律制度,采取措施切实有效地保护私有财产.  相似文献   

4.
保护私有财产的基本内涵是:进一步明确了私有财产的法律地位,加大了保护的力度,扩大了保护的范围,确立了征收和征用制度。保护私有财产的现实价值在于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构造安全的投资环境,有利于保护普通老百姓的利益,有利于保障人权,有利于增加国家收入,为社会保障提供更有力的经济支持。切实保护私有财产需要全社会要对立正确的保护和尊重私有财产权的观念,要及时出台及清理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立法,行政执法和司法机关在法律的实施和适用中切实保护好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  相似文献   

5.
王林 《许昌学院学报》2005,24(6):140-142
“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概念第一次写入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反响强烈。我国应进一步从财产所有权客体的保护、协调私人财产权益和公共利益的关系等方面完善私人财产的法律保护。保护私有财产,对于规制政府的权力、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及公民人格的完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保护私有财产的基本内涵是 :进一步明确了私有财产的法律地位 ,加大了保护的力度 ,扩大了保护的范围 ,确立了征收和征用制度。保护私有财产的现实价值在于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构造安全的投资环境 ,有利于保护普通老百姓的利益 ,有利于保障人权 ,有利于增加国家收入 ,为社会保障提供更有力的经济支持。切实保护私有财产需要全社会要对立正确的保护和尊重私有财产权的观念 ,要及时出台及清理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立法 ,行政执法和司法机关在法律的实施和适用中切实保护好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  相似文献   

7.
黄微 《华章》2013,(28)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有着最高的法律效力。而公民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落实宪法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改善、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宪法对公民私有财产保护的意义。针对宪法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现状,分析了现行宪法仍存在一些待于修正的地方。并从法制建设、私有财产保障法律体系建立等方面,阐述进一步完善宪法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行法律关于私有财产保护制度探析的升温,本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合法财产法律地位的提升,是我国宪法原则中关于财产保护制度的科学完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社会保护私有财产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护私有财产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内在需求,有利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保护私有财产也是坚持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保护私有财产也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第四次修正案,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确定了私有财产权不可侵犯的基本原则,这进一步提升了私有财产的法律地位,扩大了私有财产的范围,并为进一步完善私有财产的征收、征用制度提供了宪法依据。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1.
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不力,大大挫伤了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资本外流严重束缚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文章通过对私有财产保护的基本现状及其原因的剖析,探讨十六大及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保护合法私有财产的现实意义以及当前保护私有财产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现行《宪法》第四修正案加强了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等基本人权的保护,《刑事诉讼法》作为《宪法》的子法及“人权保护法”,应该适应《宪法》修改的需要,在人权保护方面有更大作为.公民的私有财产权保护是人权保护的重要内容,而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与西方国家相比尚显不足.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阐释了西方国家刑事诉讼在公民私有财产权保护方面的立法实践,分析了我国法律规定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建议,以期对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3.
宪法修正案对私人合法财产的保护确立了私有财产的法律地位,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全面性、概括性、指导性特征。它有利于澄清保护私人合法财产就是搞私有制的错误观点,深化人们对私有财产权的理论认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也有利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实现,激活公民创造财富的智慧与热性,从而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和构建社会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保护私有财产是西方哲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西方国家的宪法中几乎都能找到对私有财产进行保护的条文.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社会富裕和生产力发展,应当吸取西方国家的经验,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实行对私有财产与公有财产的同等保护.由于我国保护私有财产的理论与实践并不完善,所以在私有财产保护入宪的同时必须在理论上对其进行阐释,对相关实体法与程序法加以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私有财产奠定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加大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民商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有着平等性、补偿性和不主动干预原则,应在物权法基础上完善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  相似文献   

16.
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第四个宪法修正案,其中倍受关注的是完善了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制度。本文从中西方有关财产保护的思想文化对比出发,揭示我国对私有财产进行宪法保护滞后性的文化因素。阐述新宪法在私有财产权保护上的进步性及对私有财产权保护必将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我国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发展多种经济成分是有其理论依据的,社会主义也有必要吸纳多种经济成分来完善自己,但要处理好以下问题:纠正对私有经济的思维定势;增强对私有财产的法律保护等。  相似文献   

18.
私有财产权宪法保护的完善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第四个宪法修正案第22条对现行宪法关于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进行了修改,不仅扩大了私有财产的保护范围,克服了现行宪法对私有财产保护不力的弊端,而且避免了法律条文表述中不一致,可能引起歧义的弊端。同时,由于增加了补偿条款,使宪法对私有财产保护的结构予以完整,完善了宪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为公民独立人格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质前提,有力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治国家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俄罗斯宪法精神的变化和基本原则的揭示,阐明了当代俄罗斯宪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模式——私有财产上自由与义务的模式,分别介绍了私有财产保护的自由方面和义务方面,并结合俄罗斯联邦宪法法院的司法实践说明俄罗斯宪法法院在履行俄罗斯宪法对私有财产保护方面的作用和机制。  相似文献   

20.
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内容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特别是宪法修正案完善并提升了对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的宪法保护,可以进一步解除合法的私有财产所有者投资生产经营的后顾之忧,进一步调动民众将富余资金投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有助于搞活经济,椎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