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古代“文气”论主要包括思想精神之气、个性气质之气及生理生命之元气三个层面。道德精神之气关系到作家品格及作品的思想价值;个性气质之气关系到作家的艺术个性及创作风格;生理生命之元气关系到作家生命的存在及创作如何才能顺利展开。古代“文气”论所涉及的这些理论在当代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商业炒作在给“80后”带来成功际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浮躁和虚华,带来了对文学独立性追求的遮蔽。这正是“80后”作为写作者继续进行创作的最大隐患。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我国古典文论的“气韵生动”入手,由主体内在之神,客体外在之韵等几个层面展开论述,从而阐明了播音者要立足于“通”,既将传统文化之“气”,又不乏时代之“韵”,才能创作出神形兼备的好作品。  相似文献   

4.
乔洪涛 《中学时代》2022,(23):41-43
<正>中学时代,许多同学可能会产生创作小说的想法,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这是一件好事。但小说与普通的记叙文有很大的区别,对写作者的要求更高。一般说来,小说要依靠故事这个载体来达到表达目的,实现创作目标。但小说又不能仅止于故事层面,它要有更多的内涵和价值,才能打动人心,成为耐人寻味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5.
阅读记忆不能直接成为作家创作的精神资源,否则无论有意或无意都只是一种机械的模仿。就目前阅读视野看,把阅读记忆直接转化为作家创作的精神资源(仅以经典文本研究为视角)的情形大致有三种:一是对局部细节的记忆模仿,二是对故事整体的记忆模仿,三是对复合文体的记忆模仿。作家只能把阅读记忆作为间接因素化为文学创作的精神资源,并对其进行深加工处理,使其成为自己生活经验的有机部分,并以自己生命体验而再度出发,才能真正创作出令人信服的经典。  相似文献   

6.
从废名小说看,他既是写作者同时也是阅读者.他在写作中记录自己,在叙说中阅读自己,承担了作者与读者的双重身份,体验着创作与欣赏的双重快乐.他不为庸众创作,永远沉浸于内心的波澜之中.  相似文献   

7.
林秋芸 《现代语文》2011,(9):117-118
叶圣陶曾说:“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要“改变精批细改的作法,因为学生得不到实际好处,要启发学生自己修改文章,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这观点十分精辟,它向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任务——启发学生自改文章。大纲也明确规定要让写作者自己修改作文。如何最大限度地培养出学生的自改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写作中的变通技巧,是一种高层次的提升作文的方式,它能够让写作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利用自己现有的材料,创作出优秀的作文。将这种技法应用于考场作文,不失为一种好的途径。本节课就从这一角度,探索变通技巧应用于中考作文的具体操作方法与规律。  相似文献   

9.
正写作是一种生命的体验,个体的生命体验是人精神的财富。一个写作者所使用的语言,应该是属他自己的、能够使他和别人区别开来的语言。一个作者观察事物的视角,应该是不同于他人的独特视。写作者必须对人生、对社会、对生活有独到的认和感悟,应该关注并且将其作为写作素材的,是那与众不同的、表现出丰富的个性特征的生活。一个作者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人物、事件、场景、物的描写,只有进入了思想的高度,才可能成为流  相似文献   

10.
如何才能将一篇写人物的文章写出个性?如何才能让常见、陈旧的人物素材重新焕发生机?真正懂得写作的人永远能让自己先人一步,于创作中独辟蹊径展现出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物的另一面,也只有这样的写作,才能真正诠释出创新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情绪对于体育教学有很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将学生的情绪调节、控制在适宜水平上,就能提高教学质量。当然,教师自身的情绪状态,也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为此,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思想、业务修养,以饱满的情绪对待教学。  相似文献   

12.
<正>Introduction Emily,the central character of A Rose for Emily,loves a northerner and when she finds that he has no intention to marry her,she kills him and keeps his body in her house until her own death.Granny Weatherall,the heroine of The Jilting of Granny Weatherall  相似文献   

13.
一方面,每个人因其最基本的贡献完全平等——每个人一生下来便都同样是缔结、创建社会的一个股东——而应该完全平等地享有基本权利、完全平等地享有人权,可以名之为完全平等原则;另一方面,每个人因其具体贡献的不平等而应享有相应不平等的非基本权利,也就是说,人们所享有的非基本权利的不平等与自己所做出的具体贡献的不平等比例应该完全平等,可以名之为比例平等原则。社会所提供的发展才德、做出贡献、竞争职务和地位以及权力和财富等非基本权利的机会,是全社会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是全社会每个人的人权,应该人人完全平等。反之,家庭、天赋、运气等非社会所提供的机会,则是幸运者的个人权利,无论如何不平等,他人都无权干涉;但幸运者利用较多机会所创获的较多权利,却因较多地利用了共同资源"社会合作"而应补偿给机会较少者以相应权利。这就是机会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14.
罪过的实质是行为人对社会价值的敌视、蔑视或者漠视、轻视的态度;犯罪行为是犯罪主体的主观罪过在现实中的展开。对犯罪故意中“明知”的涵义应作实质理解,即是指“行为人实施危害行为时对自己希望或者放任中的行为是否符合某罪特有的客观性质的明确认识”。明知的内容是行为人对自己意识状态中的行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危害性质(包括行为对象、方法、特定的时间地点、违法性等),行为结果以及行为发展过程的明确认识。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诚信意识在其成长中,具有思想品德的立身作用,专业学习的基石作用,人际交往的沟通作用,求职就业的促成作用。高校要重视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教育,引导他们深入认识诚信功能,创设诚信实践体验的情境,建立诚信为荣的氛围,完善诚信的制度规约,构建校园诚信的示范机制。  相似文献   

16.
<正>Oscar Wilde presents his understanding and cognition of love and life,sacrifice and salvation,home and heaven as well as death and soul in his fairy tales.1.Love and life 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 is a story about love and life.At first the student fell in love with a girl.But the girl said she would only dance with him if he could give her a red rose,and  相似文献   

17.
人格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他人的个体倾向性和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人行为的心理动力。是人行为的全部品质。作为年轻的管理干部,在组织培养、导师引领下,理应修身以养德行、明智以利笃学,全身心地投入忘我地工作,在校园生活和管理实践中增长才干,涵养人格品质。经过一年的学习和实践,在加强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特别是如何培养人格魅力方面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并深深的体会到,要想成为领导放心、群众满意的年轻干部,在确保政治合格、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的同时,还特别需要自觉加强修养,通过不断的感悟和实践,努力拥有人格魅力,在岗位上发挥作用,为学校和行业发展作贡献。  相似文献   

18.
劳伦斯在女性世界中的特殊经历决定了女性在劳伦斯作品中的特殊地位。通过对劳伦斯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分析,我们可以窥视劳伦斯的妇女观,女人是一所学校,她以各种爱的“模式”来塑造男人的性格.只有实现了自我价值,才会成为一个完美的女人。毁灭与再生是他对女性的一种诠释.  相似文献   

19.
舍伍德.安德森,这位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者,在其小说《小城畸人》中,饱含深情地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幅渴求爱与理解的“畸人众生相”。其中他倾注了大量的热情刻画了伊丽莎白.威拉德这一孤独、沉默的母亲形象。伊丽莎白.威拉德在少女时代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与幻想,但其所处的时代与社会使得她的梦想无法实现,只能转而求助于婚姻。婚姻的失败带给她的无奈和失望使她选择了缄默并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儿子乔治.威拉德的身上。最终她以自己的死亡启迪了他。她就像缪斯,引领着乔治驶向艺术的彼岸。  相似文献   

20.
We have developed a computer program which simulates the outcomes of pupils' perceptions regarding the forces at play in static equilibrium. A pupil is presented with a simulation of his or her own private microworld which may or may not be compatible with familiar behaviour in the real world. The program includes a tutor which helps the pupil learn the relevant scientific concepts if he or she cannot solve the problem without help.This dissonance-based strategy for achieving conceptual change was made possible by the use of a language which enables pupils to express their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To date, researchers have relied primarily on natural language interfaces with all the difficulties inherent in such an approach; we chose to use a simple vector language appropriate to the study of forces. This language accurately quantifies pupils' understanding and allows the designer to create highly reactive and seemingly intelligent progra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