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柯仙炉 《今传媒》2013,(1):78-79
我国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各地新闻记者扎基层,接"灵气",走出新意、改出特色,采访报道的新闻成为主打新闻。新闻媒体与记者将如何站在高度,着眼长远,推动"走转改"常态化,提升新闻报道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翟旭瑾 《今传媒》2013,(2):56-57
马克思认为,报纸工作要了解世界的"分针"运动,同时,以世界资本流通的角度看待新闻时效,力争"以时间消灭空间"。然而,许多新闻记者因"抢新闻"而缺乏新闻作品内容、形式的精品意识。本文以我国新闻业为研究对象、以许多新闻报道中的词语误用现象为切入点,辩证分析追求新闻时效与正确把握用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新闻竞争其实也是一种新闻线索的竞争。本文作者依据多年的从业经验,总结出新闻记者通过闲聊、发散思维发现新闻,利用新媒体、新思维挖掘新闻,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寻找新闻,才能成为拥有大量线索的"富记者"。  相似文献   

4.
报业竞争日益激烈,新闻题材的分类、记者的分工越来越细。法治新闻记者、法治新闻版面,就是分工细化的表现。分工越细,要求记者的专业素质越高。近些年来,法治新闻记者的证据意识越来越强。但我们不难发现,即便是"照抄"司法文书,仍不时出现事实差漏,甚至引起纠纷、官司。本文试图通过若干事例,说明司法文书"新闻化"过程中,记者必须注意的"抄写"要求。一、准确与模糊这里的"准确",是指新闻表述尊重司法文书,保持客观、公正、冷静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柴跃胜 《视听界》2014,(6):59-61
"新闻民工"一词近年来逐渐蔓延于媒体人的自我表述中。本文把脉"新闻民工"论之困与惑,探索"新闻民工"这一生存状态与精神状态下的媒体创新管理,从媒体评估考核体系、用人机制的革新等问题入手,求解告别"新闻民工"悲观论、重塑新闻记者职业尊严和荣誉感的举措。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新闻记者在采访时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能力"决定着采访的效果,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是新闻存在的生命价值,记者的成功采访是对新闻价值的进一步体现。新闻记者在采访一则新闻时如何确定此消息的来源地和信息的真实性,那就取决于新闻线索的信息含量。如果是从党政机关信息简报上获取的文件信息,  相似文献   

7.
刘楠 《新闻窗》2013,(3):39-39
一、电视新闻记者的传统定位从新闻传播的角度看,新闻记者是新闻传播活动的行为主体,是社会信息的推动力。有了记者,传播活动才得以运转,传播媒介的功能才得以发挥。因此,记者有权要求采访对象提供素材,也有义务及时、准确地报道各种新闻事件,提供各种有益的信息,而这也是受众对新闻工作者的"角色期待"。  相似文献   

8.
新闻"新"是第一位的。在日常新闻采写中如何求"新"是每一个新闻记者要面对的问题。 一是时效求新。它要求记者在第一时间采新闻、写新闻、发新闻,要有分秒必争的时效意识。我们最早写新闻用稿纸写好后,再寄到报社、电台,少说也要几天时间。那时候,求时效,  相似文献   

9.
2008年江西"两会"期间,中共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对新闻记者说,"这些年我们深深体会到,新闻媒体也是生产力。这个岗位非常光荣!"既然有"新闻生产力",那么,相对应的则有"新闻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0.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这直接影响了媒体本身和新闻实践层面的新闻记者,最突出的就是新闻职业操守的缺失。在实现"中国梦"的语境下,恪守职业操守、培育职业精神就显得更加迫切。笔者认为,恪守职业操守共筑中国梦是当今时代新闻工作的主题,应勇于担当起实现"中国梦"的"积极因子",从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坚决杜绝"有偿新闻"、严格遵守新闻纪律等方面着手,努力构建恪守新闻职业操守的社会环境和良性机制。  相似文献   

11.
论电视新闻记者的“突前”意识江克关人们常常用"新闻敏感"来评判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文字记者凭"新闻敏感"辅之以基本的写作能力,就可以写出新闻作品。电视记者则不同,除了应具备一般记者所应有的新闻敏感之外,还必须具备善于和敢于"突前...  相似文献   

12.
蔡宁涛 《新闻爱好者》2010,(11):116-117
新闻角度是新闻记者在采访和写作中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切入点。由于对事实的理解和认识不同,不同报道主体所选择的采写角度也不同。当代著名记者艾丰把选择新闻角度比喻为"挖矿”。  相似文献   

13.
姚莉 《新闻窗》2011,(3):50-51
作为信息传播者的新闻记者,其获得新闻信息的最根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新闻采访,事实是第一性的,只有通过采访,事实才能进入记者的视野,之后经过其"加工",最终成为被受众所接收的新闻;而面对同样的新闻事实,擅长新闻写作的与不会写的记者把事实报道出来,传播效果的差别可能很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记者的看家本领就是新闻写作。作为新闻记者,只有处理好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之间的关系,才能在新闻传播方面有所建树。  相似文献   

14.
与全国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密切相关的新版《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已于2009年10月15日施行。《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更加强化了对新闻采访权益的保护。新闻记者持新闻记者证依法从事新闻采访活动受法律保护,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为合法的新闻采访活动提供必要的便利和保障,强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干扰、阻挠新闻机构及其新闻记者合法的采访活动。同时规定,新闻采访活动应遵守法律规定和新闻职业道德,确保新闻报道真实、  相似文献   

15.
连国强 《新闻窗》2012,(2):102-102
新闻工作是一项极其紧张、繁重、艰苦的工作。为应对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新闻记者往往24小时都处于随时待命况态中,随时准备前往新闻事件发生地采访调查,难怪有人说,"新闻是跑出来的"。同时,新闻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又是一种"自由职业"。新闻工作者常常要独立行动单兵作战,没有领导、同事在身边督促、检查,完全凭着自己的觉悟和职业道德意识自觉地行动。这就决定了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具有很强的自觉意识和自律能力。  相似文献   

16.
程锁  张辉 《新闻传播》2010,(2):77-77
有偿新闻,是指新闻单位和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和新闻报道工作中收取被采访和被报道单位、个人及有关方面的报酬或费用的行为。这是1995年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布的《关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中关于有偿新闻的定义。  相似文献   

17.
新闻采编能力是新闻记者应具有的一项基本能力与素养,作为新闻记者,要能够掌握新闻采编的基本内容与形式,能够有效地开展新闻采编工作。本文基于新闻采编工作的基本要素,探讨地级市电视台新闻记者提高新闻采编能力的路径,并明晰地级市电视台新闻记者在新闻采编过程中的注意要点,以期为地级市电视台新闻记者新闻采编能力的不断提升带来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新闻要求真实性和时效性。记者是新闻的采访者和新闻稿件的创造者,面对大量的新闻事实,记者要有甄别新闻真实性的能力,在保障真实性的同时确保新闻的时效性,这便要求电视新闻记者拥有超高的职业素养。而在电视新闻的播报过程中观众要求电视新闻记者拥有良好的外在形象。因此,本文通过电视新闻记者的日常工作,对电视新闻记者的职业素质、电视新闻记者的内、外在形象以及电视新闻记者的内在品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徐静 《新闻世界》2013,(11):154-155
胡适是现代开创型的思想家,在我们的印象中,他似乎与新闻、新闻记者不沾边,可他自己在不同的场合,坚持认为自己与记者是"同业"。本文分析了胡适与新闻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韩天 《新闻传播》2016,(4):59-60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广播新闻成为传递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广播新闻的质量与广播新闻行业的形象密切相关,为提高广播新闻的质量,必须首先提升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本文首先论述了提高广播新闻记者职业素养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提升广播新闻记者职业素养的具体策略,希望对提升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