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向世界提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独特理念。这一理念内涵丰富,历史悠久。这一理念将奥运精神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2.
钟文正 《内江科技》2008,29(1):28-29
"人文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的特色和亮点。而"人文"的首要之义,就是以人为本,培养良好的市民人文素质,营造和谐发展的人文环境。当前北京居民人文素质与"人文奥运"理念仍存在一定差距,而"人文奥运"理念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北京居民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儒家文化支配了两千多年的中国意识形态,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广泛的影响。但今天,人们却发现,日韩等东亚国家对儒家文化的传承远远超过了中国,令人不得不感叹"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相似文献   

4.
戴芳 《内江科技》2009,30(12):62-62,75
儒家文化以它博大精深的内涵对民族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起了重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儒家的思想是以"仁"为主要核心,以个人道德的修养和对社会礼仪的规范为主要内容。结合当前社会主义公德的建设,我们不难发现儒家文化对其起到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会提出的三大理念之一,也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精髓。其所具有的教育本质同当前高校提倡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有许多相同之处。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挑战和机遇并存.如何充分利用北京2008年举办奥运会的契机,结合人文奥运理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值得高校教育人士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解析了人文奥运的内涵,然后阐明人文奥运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在契合关系,最后给出了让人文奥运推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马忠 《科教文汇》2008,(25):206-206
2008年北京奥运将对我国和谐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人文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的核心和灵魂,是2008年奥运会最具有特色的内涵。本文在人文奥运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奥运会对我国和谐社会发展的关系,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写实绘画受到西学东渐这一变革的影响,中画和西画各有所长,二者虽然精神上是一致的,但由于文化的差异对写实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中国写实艺术和西方现实艺术开始了他们艰难的磨合。写实主义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应该紧扣"笔墨当随时代"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中国画笔墨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现代奥林匹克文化是以教育为核心,以体育为载体的文化。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的。"人文奥运"理念强调现代体育运动与人文的关系,以人为文化的发展核心。奥林匹克教育与素质教育目标相一致,体育运动必须与教育、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以人为本贯穿始终,自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此发展战略后,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社会中广为流传。儒家文化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发源地,将人的作用发挥至最大,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确保企业获得既定收益,实现运营目标,这和儒家文化所提倡的思想观念相一致。优秀人才是保证国家兴旺繁荣的基本条件,而企业要想实现发展的持久性、健康性,更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因此对于人才培育、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应给与足够重视。对于国外在此方面的相关经验、教训,应学会从中借鉴、总结,在此基础上联系儒家文化,保证企业在经济一体化大环境下能够长久立足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唐波 《科技创业月刊》2008,21(6):98-100
"人文奥运"是从人文的视觉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未来发展进行的文化思虑,它既涉及体育伦理的理念,也涉及经济全球化中的文化发展问题。站在"文化自觉"的角度并借助"人文奥运"的思想方法对云南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文化审视,凝练出了云南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儒家文化为基础,提取儒家文化之精髓,从儒学角度分析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思想、秩序、理念、原则,探究儒家文化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契合点,为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自主·合作·探究”是现代社会对公民素养的基本要求,因此,各科都把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作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一新的课程理念走对以往"接受性"学习造成学习主体人格挫伤和学识结构缺陷这一现象的有力反"拨"。而"自主·合作·探究"与"导学"的整合实施,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相似文献   

13.
郭育松 《金秋科苑》2010,(23):43-45
"中国画是我们国家的国粹,如何传承、创新、发展是亟待我们关注和解决的命题。" "纯粹的笔墨技巧与技法是没有时代性的。  相似文献   

14.
儒家思想对中医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产生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母体之中,儒家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中医学是医学中的儒学,医家就是杏林中的儒家.无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文化则无中医学.儒家文化与中医学的相互关系是中医文化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所以探讨儒家文化对中医的影响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中医学的文化本质,更好地促进中医发展,文章的核心意义在于阐述中庸思想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孙奕 《科教文汇》2012,(17):180-181
"以人为本"理念是当今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潮,与高校的发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开展息息相关。目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中存在着"以人为本"理念缺失,导致工作开展效果不佳,难以取得突破。要实现创新性的发展,则必须依托"以人为本"理念,突破传统模式,构建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真正做到"为广大学生服务"。  相似文献   

16.
儒家文化与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儒家文化的义利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冲突,它们在新的社会机制当中是否能够融合。对儒家文化不能一概否定,这一点已经被 很多学者所证明。可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继承儒家文化,如何发挥儒家文化在规范社会秩序方面的特有作用,使之有利于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合理秩序,并使市场经济朝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沈勇 《大众科技》2012,14(4):275-277
《印象·刘三姐》深入发掘广西壮族稻作农耕文化中的"家园意识"、"场所意识",将长期以来被人类忽视的对自然与环境的审美纳入艺术表演领域,让大自然、环境和广大观众"参与"创作,"参与"演出,突破了传统的、由康德所倡导的被长期尊崇的"静观美学"的审美观念,进入了"参与美学"的生态审美高度,生动地揭示了广西民族文化艺术中"山歌唱和"的实质是天人相谐,阴阳相和,诗意栖居。基于生态美学层面上的发掘,这对今后民族文化艺术的保护发掘、传播传承和发展不失为一条富有创意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践"科学发展观",走"建设创新型国家"之路,既要传承历史,又要开拓创新,更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要在批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进行科学研究,要有宝贵知识的积累,要有扎实的科研基本功,先有沃土,才有种子生根发芽的基地。若脱离了传承,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19.
在青少年心理危机渐趋严重的今天,初中古诗文教学应该遵循"以人为本"、"全人教育"的理念,充分发掘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这是语文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作者尝试从"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自然"和"人与宇宙"这四个维度展开,在初中古诗文教学这渗透生命教育,以诗意润泽心灵,为生命加钙,使学生保持一种强健的生命意识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通过人文奥运理念的传播,从精神上加强人文素质和人文素养,进而推进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